志願者高維(武漢當代明誠文化體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
疫情發生前,高維給人的印象,是一位精明強幹的美女高管。疫情發生後,她多了一重身份——當代明誠疫情防控小組志願者團隊的“領頭人”。
過去的一個多月,她一邊線上上運籌帷幄,與公司同仁協同推進公司運營;一邊線上下親力親為,穿上全身包裹的防護服,和志願者小夥伴一起把各种醫療物資送到一線醫療單位。“偶爾崩潰,常常欣慰”,這八個字可以用來形容高維這段時間的心情起伏。在她看來,面對這場影響巨大的疫情,怨天尤人和誇誇其談都於事無補,各盡所能、有所作為,才是救人救己的正確道路。
志願服務的朋友圈,曾經“遮罩”父母
和所有普通市民一樣,起先高維也覺得自己待在家裏是最好的,不給社會或者醫護工作者再添麻煩,也降低感染的風險。面對這種災難,她也會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怎麼解決。看到同事喻穎姝正在為她和朋友共同創建的“口罩天使小分隊”籌款,高維捐了5000元。
後來,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從網路上,從自己身邊人的講述,高維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得到幫助,自己不能只是坐在家裏看新聞,必須去做點什麼。於是她開始關注志願者活動,也主動和身邊已經開始進行公益活動的同事接觸。
由於武漢公共交通停運,醫護人員上下班很艱難。同事錢婧拉她進入了“醫護人員接送”群,自此高維也開啟了她的“志願生活”。有一次,高維在接送醫護工作者時竟然遇到了自己的初中同學,“真是開心又暖心”,高維許諾道:“如果需要接送,我隨時來幫你,不用去群裏發佈需求。”在與同學交談中高維得知,當下一線人員最急需的還是物資。即便許多社會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由於物流不暢,無法直達醫療一線,如果有渠道能夠直接送到醫院,將會為他們的工作起到極大助力。
不久後,兄弟企業人福醫藥物流中心發出了徵集司機和配送員的號召,高維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其中。當時,高維並沒有和家人商量:“我和父母住在一個小區,但是沒有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之前一直避免接觸,因為他們年齡比較大,感染風險會比較高。比如説我們都分開吃飯,不要見面。因為我很怕他們會擔心,包括我發朋友圈都是分組的,把他們給遮罩掉,所以一開始我是沒有讓他們知道的。但是後來有一天我媽突然來找我,發現我不在家,這個時候只好如實告知。”高維向父母介紹説,人福醫藥物流中心對志願者的配套防護做得很好,會提供相應的防護服、口罩、手套等等。經過她的解釋,父母也表示了支援和理解。
組建公司志願服務團隊,明確分工
在出門進行各項社會志願活動的過程中,高維感到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作為公司高管,她覺得,除了發揮個人的作用外,還可以通過企業組織力量。於是,她組建了當代明誠疫情防控小組,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聚集到一起,為支援一線貢獻力量:喻穎姝、周莎在後臺負責物資採購、需求對接;高維、方瑋琦、張婉麗、蔣婷、錢婧等有運輸條件的負責現場配送;劉蕓曼、艾葵給予賬目記錄、財務等方面的支援。公司則為志願者們做好了充足的防護措施,對員工的安全負責。
公司志願服務團隊成立後,高維更忙了,但也收穫了更多滿足感和成就感。過去的一個多月,經過多方對接,志願者團隊聯繫到多批次的醫用酒精和防護服貨源,並千方百計將其送到一線醫療機構。由於物資緊張,且管理人員、倉儲空間有限,志願者團隊還遭遇過許多“必須要在當天晚上取貨”的情況。為此,高維和夥伴們常常需要長途行車、深夜趕路,好在每一次結局都令人滿意,“偶爾崩潰,常常欣慰”這八個字,用來形容這段經歷正好合適。高維説,希望每個人都能儘快過上以往平淡而正常的生活,以後如果再遇上類似的狀況,她還是會迎難而上,盡力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