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東風出行品牌正式發佈。
圖為:東風佛吉亞汽車內飾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汽車儀錶盤總成生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 攝
圖為:武漢開發區大車都夜色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 攝
圖為:武漢亞格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鐳射治療儀産品展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梅濤 攝
圖為: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正在進行車輛正面碰撞測試。
圖為: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區一角。
7月29日,武漢開發區上半年經濟工作成績單出爐: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基本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面對國內汽車行業産銷連續12個月下滑的嚴峻形勢,武漢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車都”靠什麼穩住經濟底盤?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武漢開發區的園區、企業,調查、了解。
業內人士認為,這個6%來之不易,一方面反映武漢開發區完備産業鏈集聚發展,迸發出的雄厚産業實力,同時也體現出武漢開發區上下齊心、千方百計保發展,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産業不斷邁向中高端,各方看好這片發展熱土。
打造汽車高端産業鏈———
東風本田産值逆勢上揚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
7月30日,東風本田汽車車間裏,一輛輛新車伴隨著自動升降臺板或上升、或下降,發動機、門板、輪胎和方向盤等零部件被依次裝配完畢,不到一分鐘就有一輛新車開下生産線……
今年上半年,武漢開發區眾多整車企業中,東風本田逆勢上揚。
“雖然國內外車市普遍不景氣,但我們的銷量仍突飛猛進。”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6月公司終端銷量為83042輛,同比增長77.9%,創下歷年6月單月終端銷量紀錄;今年上半年,東風本田累計銷量36.48萬輛,同比增長34.4%,“交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期中成績單’”。
2018年,汽車行業遭遇近30年來首度銷量負增長,東風本田逆勢而上,全年生産整車74萬輛,跑贏大市。2019年開春以來,車市“寒冬”仍未消退,但東風本田憑藉CR-V、思域和XR-V三款明星車型,銷量突飛猛進。
東風本田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思域已有3個月銷量突破2萬輛,並且帶動其他車型強勢上揚。作為SUV細分市場的“常青樹”,CR-V上半年銷量超過1.5萬輛的月份多達4個月。小型SUV XR-V在上半年銷量始終高企,7月11日XR-V迎來中期改款,外觀及配置都升級,尤其是換裝了思域同款1.5T發動機,新增智慧互聯繫統和安全超感系統,其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東風本田表示,該公司正朝著年産銷百萬輛汽車的目標邁進,隨著今年4月三廠建成投産,其産能壓力得到緩解,下半年還將上市首款純電動車型X-NV。
此外,東風公司旗下的東風出行,目前已在武漢、十堰、襄陽三地上線,總計投放運營車輛1萬台,未來還將進軍全國。
“這既是東風轉型的需要,更是公司自身發展戰略的既有佈局。”東風暢行(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立仲介紹,自今年5月在武漢上線以來,截至7月30日,東風出行APP用戶已超過42萬。
“東風要從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商轉型,而這種轉型,我們有主場優勢。”高立中分析,一方面,工人在工廠裏幹到一定年齡,如50歲後,就不太適合在生産一線。因為高強度的流水線作業,讓年齡稍大的工人難以適應。比如車間裏的零部件,以前是小夥子時,搬運起來毫無壓力,但對大齡工人來説是個挑戰。然而,這些工人恰恰是“優質資産”,他們技術積累雄厚,操作經驗豐富,如果去當網約車司機,沒有任何難度,非常輕鬆,其職業生涯還可延長到60歲甚至更長。
另一方面,從汽車市場角度考慮,高立中認為,未來個人消費型車輛必將飽和,加之很多城市限購,養車成本增高,一些家庭也許不會再考慮購車、養車,出行完全由社會化機構承擔。那麼,網約車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高立中分析,5G網路普及以後,人們的生活將全方位智慧化,以出行而言,隨叫隨到的網約車,相比自駕而言更輕鬆舒適,而且使用網約車出行的綜合成本比私家車還划算。
據介紹,兩年內,東風出行計劃在湖北省及東風基地城市,投入運營10萬台車輛,形成區域領先。到2023年,東風出行計劃進入全國100個城市,車輛總數達到50萬台,達到全國領先。“經過28年的發展,我們擁有雄厚的産業基礎,正加速打造汽車行業全産業鏈。”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開發區不僅是東風總部,這裡還有數百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已形成規模效應。與此同時,汽車檢測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也紛紛紮根武漢開發區發展。
7月2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本週,我們就將拿到國家新能源汽車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授權證書,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年。”研究所所長高國有介紹,近年來,研究所不斷發展,2007年搬遷至武漢開發區,2013年,在總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支援下,開始建設“武漢汽車及零部件檢測基地”,目前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設中,計劃于2020年全面投産。漢陽所現有員工近200人,總資産超過5億元。“對於檢測機構來説,最重要的是檢測資質,國家新能源汽車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授權證書的獲得,填補了武漢市汽車行業國家級檢測中心的空白。”
在節能排放試驗室,一輛自卸汽車正在進行燃料消耗量和排氣污染物的聯合測試試驗,汽車排氣尾管與一根密封管道連接,尾氣通過管道採集進入稀釋風道,經過過濾、稀釋和體積流量恒定處理後,由分析儀進行採樣分析,系統顯示屏即可實時顯示尾氣中CO、CO2、NOx、PN等各種排氣污染物的濃度以及系統各單元的工作狀態。
走進汽車碰撞安全實驗室,一條135米長的牽引軌道,可用每小時120公里的最高時速牽引車輛進行撞擊實驗。這個實驗室於今年6月份正式建成,是目前武漢市唯一可以開展符合國內及國際標準法規要求的汽車碰撞測試實驗室。汽車碰撞安全專家李充介紹:“車輛碰撞測試中,氣囊會在幾十毫秒的時間內爆出,實驗室配備的高速相機每秒可拍攝1000幀以上的畫面,用以觀測氣囊作用效果,瞬間的爆破變成了慢動作。”
隨後記者走進假人標定間,只見各式碰撞假人依次排開,有成年男性假人、女性假人,以及模擬嬰兒至九歲兒童的一系列兒童假人。“每使用六至八次,我們就會對假人重新標定,以確保假人符合碰撞實驗的標準要求。”李充説。
與碰撞實驗室一墻之隔的,是正在建設的電磁相容實驗室,以及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綜合測試樓。“新能源實驗室預計今年10月底即可投入使用,目前設備已採購完畢。”高國有説,近兩年,該所投入的5億元資金,八成是用於設備,其中90%都是採購的國際頂尖的汽車檢測設備。“未來,還將搭建智慧網聯汽車倣真模擬與路試平臺,建立智慧網聯汽車前瞻技術測試中心”。
騰籠換鳥壯大車都之“芯”——
落後産能大幅淘汰世界500強注入新動能
騰訊雲人工智慧産業賦能中心、百度雲智學院、Nvidia Incep-tion孵化中心等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牽手人工智慧科技園;南太子湖創新谷聚集法雷奧中國技術中心、大唐-西門子智慧製造創新中心、村田電源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經開智造産業園引入全球頂級孵化器——矽谷PNP,主攻智慧製造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東風鴻泰汽車零部件整合工業園則變身東風新能源産業園,掌控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技術並實現産業化……武漢開發區實施“騰籠換鳥”工程,多個工業園區已變成創新聚集區。
7月3日,一年一度的AI領域盛會——2019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京舉行。武漢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作為唯一的智慧園區合作夥伴,受邀參會並在現場設置展位,展示無人駕駛汽車等最新人工智慧産業項目及産品,聚焦“下一代汽車”,受到參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武漢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坐落于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東風大道和車城南路交會處,先進製造産業區管轄範圍內,是有“中國車都”之稱的武漢開發區(漢南區)聚焦“下一代汽車”與産業升級,以打造AI研發應用産業集群為目標,創造性運用以“騰籠換鳥”、老舊廠區升級改造的方式,傾力打造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基地,也是華中地區唯一的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及戰略新興技術為核心産業方向的産業園區。
6月24日,在科技園研發樓R棟一樓,多家人工智慧領域領軍及科創企業進行了入駐揭牌儀式。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與建築工程技術中心、騰訊雲人工智慧産業賦能中心、百度雲智學院(武漢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基地)、百度雲智學院人工智慧實訓室掛牌成立。建成了全球第一條L4級無人車生産線並實現了車規級産品量産落地的自動駕駛領軍企業——新石器無人車,率先在科技園註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並掛牌入駐,科技園推動人才、團隊、項目、企業和地方産業緊密結合的政産學研整鏈條初步呈現。
據介紹,百度雲智學院與園區共建的“人工智慧實訓室”,依託于由數台中央伺服器及300台終端設施搭建的先進基礎設施,用戶可以通過線上課程、現場專家授課及技術沙龍等多種方式,接受人工智慧技術培訓,並可以直接上機實踐操作、演練線性回歸價格預測、MNIST數字識別、CNN模型圖像分類、神經網路模型人物情感分析、RNN模型語義角色標注、端到端神經網路機器翻譯等,真正實現百度AI技術服務武漢開發人工智慧科技園、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市及湖北省範圍內的人才、團隊、項目和企業發展,助力産業智慧升級轉型。“武漢開發區作為中國車都,汽車行業上下游供應鏈完整,營商環境優越,新石器在武漢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華中區域中心,以武漢為中心逐步向華中覆蓋。”武漢新石器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其遠説。
東風新能源産業園佔地133畝,是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和東風公司推動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旨在掌控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核心技術,搶佔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制高點。
據悉,東風新能源産業園建設于東風鴻泰汽車零部件整合工業園用地上。通過“騰籠換鳥”,兩個園區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後,可讓單位面積用地産值倍增,更可讓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汽車産業升級。
7月30日,從東風公司獲悉,目前,東風新能源産業園1號園區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年産5萬套電池系統、12萬套電機系統、20萬套電控系統的能力,並擁有完整的“三電”開發及試驗驗證能力。正在建設的2號園區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規劃産能為200萬套電驅動系統和1萬套燃料電池系統,並建設國家級檢測中心、國家級創新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今年4月,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召開表彰大會,對2018年度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企業家進行表彰,海創雲沌口國際企業中心榮獲“最具車都速度項目獎”。此時,距離海創雲把總部遷到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東方工業園不過10個多月。
海創雲沌口國際企業中心“安家”的辦公樓,原是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東方工業園的一棟廠房。在海創雲到來之前,這棟廠房已經閒置兩年。海創雲入駐後,投入800萬元進行裝修改造,把它變成了具有“科技范兒”的科技孵化器:重點引入海外高端人才及海歸企業,産業方向包括大數據、智慧製造、北斗應用、“網際網路+”等,併為高端人才提供項目落地、企業註冊、財務管理、融資對接等一體化服務,高端人才可以“拎包創業”。
海創雲沌口國際企業中心可容納80至100家初創企業。海創雲沌口國際企業中心總經理史磊介紹,截至目前,大樓面積近8000平方米的孵化器已有36家入駐企業,涵蓋人工智慧、新能源、智慧製造等主要産業方向,園區産值已經突破1億元。“雖然海創雲科技孵化器佔地只有3畝,但投入使用一年就産生億元産值,畝均産值達3300萬元,是一般工業廠房的5倍。”
“‘騰籠換鳥’,把鳥籠留給飛得遠、飛得高的鳥。”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開發區此舉淘汰落後産能,優化清理閒置、低效用地,引入世界500強、行業龍頭和隱形冠軍企業,轉換發展動力,能進一步壯大車都之“芯”,推動武漢開發區實現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
“放管服”改革持續提速——
縮短審批時限項目快速落地建設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湖北賣菜翁農産品配送中心項目現場看到,工人們正熱火朝天地施工,到今年底,一期將建成。展望項目未來發展,企業負責人楊大喜充滿信心和底氣,他説正是武漢開發區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和優質的營商環境帶給了他底氣。
湖北賣菜翁農産品配送中心項目,位於武漢市漢南區東荊街,工程完工後每月可為武漢市民配送超過1萬噸新鮮蔬菜。然而此前,該工程卻一度停工近兩年,並且復工之路還困難重重。“在2018年底到2019年,就在我們重新選擇了施工單位正準備開工時,發現我們的施工許可證過期已作廢。”楊大喜説,當時除了施工許可證過期外,還有施工單位出現變更等問題。如果重新辦理手續,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但是項目不開工,企業一天就要損失六七萬元,半年下來,數額將非常巨大。
隨後,楊大喜找到武漢市作風巡查第六組和區閒置土地處置專班,反映了實際情況,第3天就接到了區土地閒置專班的電話約談。
在武漢市作風巡查第六組督辦、指導下,武漢開發區依法依規為項目報建開闢了審批綠色通道,專人負責辦理。區行政審批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人劉康在辦理過程中發現,除了企業自報反映的兩個問題外,該項目的圖審面積與規劃面積略有出入,三個問題涉及國土規劃、行政審批和建設部門。
武漢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發區分中心通過對這三個問題進行分析之後,決定對這一個項目開啟綠色通道,進行容缺審批,按照綠色通道的相關手續進行辦理,也積極協調了相關的三個部門,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論證,達成了一致意見。
為了確保後面的程式不被卡住,劉康主動聯繫了其他部門,給予企業業務指導,為後續審批掃清政策和法律障礙。一項繁瑣的需要半年解決的問題,在各方協同下,10天就辦理了所有證照,通過了行政審批。楊大喜高興感動不已,專門給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送去一面錦旗表達謝意:“6月13號早上送的資料,當天就給我們發證了,這麼高效工作,是為我們企業辦實事!”
無獨有偶,點讚武漢開發區“當天辦理、當天領證”的,還有武漢力通通信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人事行政負責人,辦證當天早上從北京出發,中午1點鐘到武漢,下午到武漢開發區政務中心辦好證照後,就坐火車回京了。“這種效率對於園區引進項目是非常有利的。”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常務副總經理劉修欣説。
據介紹,按照“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要求,武漢開發區紮實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市場主體開辦時間不斷壓縮,新設企業3天領取全套證件,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2314戶;深入落實《外商投資法》精神,不涉及負面清單的外資項目由審批改備案,上半年新登記外資企業同比增長29.4%。
當前,武漢開發區正加速引入項目、資金、人才,推動區域轉型發展。7月5日,該區召開“人才工作大會”,發佈了産業、人才、創新系列政策,在2017年“黃金三十條”基礎上,推出政策“升級版”,並加強企業服務。“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武漢開發區謀劃成立30週年。”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30年來,該區始終堅持服務企業、服務創新、服務人才,堅持不懈打造最優良的營商環境,當好區內所有企業的服務員,推動項目、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資源加速聚集。
今年,是國家戰略任務聚焦開發區最多的一年,武漢開發區正在加快建設的武漢經開綜保區、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基地、國家檢驗檢測集聚區、智慧財産權快速維權中心,都是國家級平臺。“這些國家級戰略任務聚焦開發區,都是重大機遇。”該區主要負責人表示,要抓住機遇,把開發區打造成産業發展的政策洼地。
下半年,武漢開發區將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緊緊圍繞營商環境23項目標任務和“四辦”改革24項具體工作,加強統籌、協調、督辦和考核。針對商事登記、工程建設、不動産登記、減稅降費和用能報裝等重要事項,進一步簡化審批環節,減少審批材料,最大限度縮短審批時限,推進投資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設。
要以審批智慧化、服務自助化、辦事移動化、服務親切化為重點,積極開展與國家和省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優化完善網上辦事平臺,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企業開辦、不動産登記、社會民生等領域電子證照應用率,升級改造24小時自助服務區,不斷提升政務窗口服務水準。
要加強園區政務服務專窗建設,定期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和政策宣講,完善幫辦代辦服務體系,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應”,切實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響應國家和省市號召,進一步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加強對新的産業、創新、人才扶持政策的宣傳推廣,動員輔導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申報,開發推出政策兌現服務資訊系統,實現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批,進一步提高兌現效率,減少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要全面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相關體制機制和改革試點經驗,抓緊盤活做強經開保稅區,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程式,推動報關、物流、倉儲等經營服務性收費逐步下降,積極落實最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
招商引資動能接續釋放——
一批新項目相繼投産單一産業向多元轉變
在全國不少國家級開發區招商引資出現回落大背景下,武漢開發區卻逆勢飛揚。
6月27日,武漢開發區集中簽約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融創産城及文旅項目、中國(武漢)電動智慧汽車谷、啟迪協信南太子湖科創園、漢南“中國種谷”等10個重大項目簽約落戶。
此次簽約的項目,涵蓋下一代汽車、新能源、車規級晶片、汽車模組、文化旅遊、創新創業、現代農業等,投資總額約1350億元。“這些項目將為“中國車都”産業轉型升級再次注入新動力。”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該區加速推進資本要素聚集,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4個,簽約金額984.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51.8%;其中已落戶3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個、30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4個、世界500強項目5個,實際到位資金386.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53.3%;實際利用外資12.7億美元,同比增長0.9%,完成全年目標的59.5%。“這些年,我們一直堅定地看好武漢,在這裡的投資項目越來越多了。武漢的經濟體量,正在從1萬億級別向2萬億級別邁進,未來,人口將會超過2000萬。”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孫宏斌説。
融創中國成立於2003年,業務覆蓋中高端住宅開發、産業地産、商業地産、物業服務、文化旅遊、酒店、影視內容製作發行、影視拍攝服務等,是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企業。“我們也堅定地看好武漢開發區,這裡地理區位優越,産業基礎雄厚,生態環境也特別好,這是我來之前沒有想到的。”孫宏斌表示,武漢開發區轉型思路非常清晰,從傳統汽車向下一代汽車轉變,從單一産業向多元産業轉變,從製造向智造轉變,併發展現代服務業,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在武漢,融創公司建設了“融創智谷”項目,未來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全部開業之後,每年稅收將大大增加,吸引一大批人工智慧企業入駐。“我們希望通過3到5年,為武漢開發區打造一張新的産業名片,使之成為中國汽車研發科教、文化商貿的重要基地,智慧網聯示範基地,助推武漢汽車及零部件産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汽(武漢)電動智慧汽車谷項目”在武漢開發區簽約時,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有限公司總裁陳康仁表示。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有限公司是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旗下企業,專注于汽車産業發展。該公司計劃在武漢打造“中汽車谷(武漢)”,項目涵蓋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汽車科技創新中心、汽車商貿交易中心、汽車文化體驗中心及配套等功能于一體,打造武漢國際汽車産業集聚區。
項目為何選擇武漢?陳康仁表示,武漢是中部地區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強勁的綜合科教實力,以及良好的産業和經濟基礎。武漢開發區擁有東風汽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吉利汽車等多家整車廠及相關汽車零部件企業,是我國汽車及零部件産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汽車産業是製造業中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産業。當前,汽車産業正發生一系列變革。”陳康仁表示,中汽零將發揮央企資源優勢,在武漢打造面向全球的國際化汽車全産業鏈“中汽車谷”。
7月2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啟迪協信武漢科創園,這裡已有企業進場裝修,預計將於今年10月正式開園。“目前引進落戶的企業有10家,同時還儲備了60多家高科技企業,甚至包括院士、諾獎得主等高端人才項目。”該園區常務副總經理劉修欣表示,園區原來是工業廠房,生産電子、儀器、零部件等輕加工,産業附加值不高,現在進行了園區升級改造,未來將聚焦發展“三主一輔”産業體系,即下一代汽車、數字資訊、智慧製造,以及大健康産業,成為武漢的一個高端人才産業聚集區。
武漢力通通信有限公司是目前已落戶園區的企業之一,擬在武漢開發區投入2億元,設立5G射頻晶片研發中心。公司現有團隊約30人,半數以上人員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核心創始團隊均具有清華背景,目前在美國矽谷和北京清華大學科技園設立了研發中心。“引進高新技術企業,開發區有優勢。”劉修欣表示,高新技術最終還是要在市場落地,而開發區的産業鏈完備,企業和産業能進行快速配套,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便利。“7月初,武漢指南針試驗設備有限公司剛簽約入住,就已與東風公司開始了業務對接和洽談。”
今年以來,武漢開發區産業持續加速轉型,一批新項目相繼開工投産,為區域經濟注入新血液、新動力。“只有保持高強度的投資,才能保證高品質的發展。”武漢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充分發揮基金的産業輸血作用,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力支撐——規模100億元的中金資本、50億元的信中利華中總部、20億元的凱輝基金等項目已落戶,中海基金、慕華二期等正在積極推進,100億元的東風資管産業基金正在募集,計劃成立新能源與智慧出行、大健康、大消費等産業基金,孵化、助力一批優質中小産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