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武漢協和醫院5G混合現實遠端會診手術指揮中心,省衛生健康委與中國電信湖北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5G在遠端醫療、縣域醫共體、健康扶貧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推進衛生健康資訊化發展,支撐健康湖北建設,緩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讓偏遠地區的群眾享受到大城市大醫院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

省衛健委黨組書記張晉現場宣佈湖北省5G智慧醫療建設正式啟動。

當天上午8時,恩施州咸豐縣人民醫院手術室裏,主刀醫生蔣業平戴著特製眼鏡,開始為一名胸椎爆裂骨折患者手術。一支標記筆“穿越”到他的視野中,在患者病灶上圈圈點點。從何處植釘、沿什麼方向、植入多深等,筆指到哪兒,手術做到哪兒。指揮坐鎮的,是遠在武漢的協和醫院骨科教授葉哲偉。跨越600千米的時空距離,實時通信時延僅幾毫秒(人一眨眼時間約為100毫秒),這是我國首臺5G環境下混合現實雲平臺遠端會診手術的現場。

一週前,76歲的彭阿姨在家附近割草時,不慎從約3米高處墜落,臀部及左足著地,隨即感覺腰背部及左足疼痛難忍。彭阿姨被緊急送往咸豐縣人民醫院,其後被診斷為胸12椎體爆裂骨折、脊髓損傷、跟骨骨折,合併靜脈血栓。

“患者年紀較大,骨折程度較重,加上有血栓形成,外出就診風險極大。”當地醫院在慎重評估患者傷情後,第一時間聯繫武漢協和醫院。葉哲偉教授團隊接到病患資訊後,迅速與咸豐取得進一步聯繫。兩地醫生初步會診後,決定實施5G混合現實遠端會診手術。

“將虛擬三維模型融合到真實世界中,虛擬、現實實時交互,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知體驗。”葉哲偉介紹,傳統的遠端會診手術,依靠視頻、語音通話、影像閱片、線上傳輸等十八般武藝,也只能給一些二維資訊,三言兩語無法詳述個體差異複雜的人體立體解剖結構,而混合現實技術可以讓所有醫務工作者通過實時、全息、立體的方式進行“面對面”溝通,可謂“千里之外,貼身指導”。

“但由於以往4G通信網路條件下,時延、卡頓現象明顯,醫生往往看著螢幕隔幾秒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這可能會出現各種嚴重後果。因此,只有大頻寬、低時延5G的出現,才能突破遠端醫療的瓶頸。”葉哲偉説。

術前,記者在現場帶上特製混合現實眼鏡,患者胸椎合成的三維立體全息圖像立刻浮現在眼前,手指點擊、拖拽,可任意旋轉、放大每一個細節。3D全息圖像也可以1:1和患者身體進行重疊,類似于觀察“透明人”,這比常見的X光或者CT照片形象直觀很多,讓醫生討論制定手術方案、醫患術前溝通變得順暢。

“現在在我標出的位置上植入螺釘。”“非常好!”……手術中,葉哲偉不時對蔣業平及時發出指令。上午10時,手術順利完成。6顆固定螺絲釘,避開密布的神經、血管“叢林”,精準無誤地植入彭阿姨體內,將其破碎的胸椎牢牢固定。她將在一個多月後開始進行康復治療,恢復下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