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日報報道,5月8日,湖北首次在仙桃監測到草地貪夜蛾蟲卵,最大蟲量發生在通山,大冶、陽新、荊門、潛江、恩施、宜城、英山等地也先後發現草地貪夜蛾蹤跡。

5月30日,省農業農村廳發佈緊急通知!截至目前,湖北已有14個市州41個縣(市、區)發現草地貪夜蛾,全省發生面積已達到11萬畝,並且呈現加快擴散勢頭。

其中,武漢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蟲害,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五區有危害。

聯合國警告!

中國14個省區肆虐!

草地貪夜蛾,俗稱“幺蛾子”,原産于美洲大陸,于2016年傳入非洲,並迅速在撒哈拉以南44個國家蔓延,導致非洲及亞洲部分區域玉米、甘蔗等作物減産20%至30%,重者毀種絕收。

2018年7月,草地貪夜蛾開始陸續傳入泰國、寮國、越南等亞洲國家。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就草地貪夜蛾發出全球預警,將其列為世界十大害蟲之一,它已在全球100個國家引發蟲災!

今年1月,我國雲南普洱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蟲災很快傳到廣西和廣東,之後極速向北擴展。截至5月24日,發生區域涉及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重慶、河南、安徽等14省區市的385個縣(市、區),查見發生面積138.4萬畝。

目前草地貪夜蛾在我國蔓延迅速,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它的天敵出現。

專家告誡,防控草地貪夜蛾將是一場複雜的攻堅戰,面臨“入侵性、遷飛性、雜食性”,以及外來蟲和本土蟲混雜難辨性等問題。一旦防控不當,有可能對我國糧食生産和相關農業産業構成較大威脅。

一晚上能飛100公里

可造成作物絕收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晝伏夜出、雜食性害蟲,俗稱“幺蛾子”,具有寄主廣泛性、繁殖倍數高、遷飛能力強、高齡暴食性等特點。通過取食玉米、高粱、水稻等80多種作物,可使作物減産20%至30%,嚴重時可以造成絕收。

這種害蟲之所以威脅巨大,有四個突出特性:

第一,特別能吃。其寄主超過300種,幾乎所有植物都是它的盤中餐,而禾本科植物玉米、水稻等是它的最愛。

第二,特別能生。一隻母蛾每次産卵100至200粒,一生可産卵900至1000粒。

第三,特別能飛。該蛾每晚可飛行100千米,整個生命週期最大飛行跨度長達1600千米。

第四,特別能活。據悉該蟲30天左右一個世代,而且沒有滯育現象,能越冬存活。

此外,這種蛾與普通的蛾差別不大,非專業人士難以辨別,在作物上的幼蟲又因為具有隱秘性,很難被發現。

據《中國新聞週刊》從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了解,除危害玉米外,目前全國發現數萬畝面積甘蔗也受到影響。草地貪夜蛾分為玉米品係和水稻品係,此次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屬玉米品係危害玉米、甘蔗、高粱,暫未發現危害水稻的情況。

國內尚無登記農藥可用

如何進行防控?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王振營,是國內第一位關注到草地貪夜蛾的玉米害蟲專家。他在接受採訪時候表示,由於草地貪夜蛾是新入侵害蟲,國內尚無登記農藥可用。

不過,他也表示,農藥防控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在使用農藥方面,可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防控草地貪夜蛾指導手冊及國外登記防控農藥,早期施用多殺菌素和Bt等生物農藥,發生嚴重的地塊施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進行防治。

今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佈《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試行)》指出,應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最佳時期,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噴灑在玉米芯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對於湖北來説,防控蟲害刻不容緩。5月24日,湖北省已召開會議部署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會議提到,湖北即將進入西南季風多發期,大量成蟲將隨風遷入,本地蟲源與外遷蟲源疊加危害,防控形勢尤為嚴峻。

湖北各地務必加強監測預警,開展普查,全面摸清家底。大力宣傳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資訊與防治技術,營造全民參與的防控氛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按照“治早、治小”的策略,優先採用對路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開展綠色防控。強化病蟲防控屬地管理責任,提前制定應急防控預案,大力推行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對行動遲緩、組織不力,造成重大損失的地方和單位,將嚴肅追責問責。

黃石植保專家羅文輝説,草地貪夜蛾可防可控。防是關鍵,查是基礎。做好蟲情調查,掌握蟲子發生趨勢,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前提。抓住低齡幼蟲防治關鍵時期,合理施藥、科學防控,一定能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表示,通過幾十年的建設,我國已經形成了對一些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和控制的技術體系,對像棉鈴蟲,粘蟲,蝗蟲等遠距離遷飛蟲害,能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管控。而面對草地貪夜蛾,同樣可以通過運作一些應急防控,將其控制在相對低的密度,做到不成災,不成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