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東寶區工業園新橋村3組,村民李洪林有個“百寶箱”:孩子的第一張成績表、孫女的百日照……最近,他最喜歡的是一個“紅本本”——《東寶區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證》。5月7日,66歲的李洪林笑著説,作為村合作社股東,既可參與集體資産管理,亦可分紅。
可是一年前,村裏有多少資産,在村裏呆了大半輩子的李洪林不知道,連擔任了30年村幹部的村黨支部副書記熊官德,也給不了一個具體數。
新橋村是城郊村。上世紀90年代,依靠交通優勢和石膏礦資源,新橋村年集體收入過百萬元。2008年,東寶工業園開建,新橋村建起12萬平方米工業廠房,年租金800萬元。“村集體有多少資源性資産、經營性資産和公益性資産,一直是筆糊塗賬。”新橋村黨支部書記蘇永清説。
2018年,荊門市被確定為全國50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整體推進試點市,全市1442個村開始一場新的革命:通過清産核資、確認成員、股權量化、完善權能等一系列步驟,把村集體的權和利還給村民。
新橋村成立清産核資小組,對集體所有資産進行清查、盤點、核實,摸清資産存量、分佈及結構狀況,按程式進行産權界定、資産評估、公示審核後,實行臺賬管理。“清理核實資産總額35520.184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産25585.9294萬元。”蘇永清説。
資産清楚了,股東如何界定?哪些人可享受集體收益?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式規範、群眾認可”原則,新橋村確定股東1649人。股份配置設集體股和個人股,集體股佔30%,個人股佔70%。全村共配置股份720萬股,每股可量化經營性資産35.5元。
2018年9月19日,新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2019年1月,東寶區農村經營管理局頒發荊門市第一張由農業農村部統一賦碼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標誌著新橋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身份證”。2019年1月29日,合作社首次分紅,發放股金370萬元,戶均4000元,每人平均1000元。“我分了8000多元,這生活是越來越有盼頭了。”李洪林拿著《股權證》笑得很幸福。
目前,荊門1442個村完成了清産核資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清理賬面資産52.25億元,核實資産總額59.03億元。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431個,有3個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了分紅,分紅總額944.6萬元。(嚴運濤,彭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