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如何切入氫能新賽道?政協委員建言獻良策

來源:南國都市報

時間:2024-01-26

作者:王子遙

編輯:陳秀宇

萬寧百萬千瓦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效果圖。 (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海南將啟動海上風電制氫和氫能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引發了政協委員們的熱議。

作為燃燒後産生水的元素,氫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乾淨的能源之一,有著“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的美譽。而運用海上風電制氫,將綠電轉化為綠色能源産品,也被認為是制氫的效率與成本各項比較之下的最優解之一。圍繞海上風電制氫與應用,政協委員們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與建議。

概念

海南制氫有著天然資源優勢

在追問海南如何啟動海上風電制氫和氫能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前,有一個首要問題擺在眼前——海南為何要探索制氫和氫能産業?

作為燃燒後産生水的元素,氫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乾淨的能源之一,有著“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二次能源”的美譽。近年來,美國、日本、南韓、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出臺相應政策,將發展氫能産業提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2022年,我國首個氫能産業中長期規劃——《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正式出臺,對我國氫能發展做出頂層設計和積極部署,首次明確提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氫能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支撐作用,要求各地應因地制宜佈局氫能産業,有序在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探索運用,並加快完善氫能發展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

在此背景下,氫能的推廣運用也隨即展開。而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氫能也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打造清潔能源島的重要答案之一。

據了解,環海南島海域的天然氣、風電、地熱能、潮流能等資源豐富,可供氫能的生産。而天然氣制氫、水電解制氫和甲醇制氫等三種當前國際工業制氫主流方案中,海南在前兩者也具備相當優勢。尤其是利用目前海南大力推動的海上風電産業進行海上電解水制氫,有著廣闊的前景。

“從能源轉化的角度,電裂解水制氫相當於從能源上多轉化了一次,這也使得目前這一制氫的技術疊加在陸地上的制電成本後,總體成本相對較高。”省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教授、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傑表示,“而海南探索海上風電制氫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為我們海上風電的發電量受風能影響,是不穩定的,其電力的並網或存儲的成本也相對較高。而我們將這一電能直接用於裂解水制氫,則可以一舉解決電難以儲存或並網以及陸地電解水制氫成本較高這兩個問題,比較之下是一舉兩得的。從意義上,這也是海南著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打造清潔能源島的生動實踐。”

海南省政協委員,國家能源集團海南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富軍也有著同樣的觀點。“海南的海上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豐富,可以加快一批海水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示範項目建設,其中,海上風電可主要以制氫、制氨、制甲醇等為方向。”李富軍説道。

探索

海上風電制氫 “高頻”出現于相關規劃中

圍繞海上風電制氫,海南已經展開梳理與規劃。

從省級層面,海上風電制氫“高頻”地出現在由海南省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于近期聯合印發的《海南省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下稱《規劃》)當中。《規劃》明確提出,隨著海上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制氫逐步成型,海南將重點推進相關清潔能源的電解水制氫技術。按照初步測算,到2025年,海南氫能産量預計超過20萬噸/年;到2030年,海南氫能産量預計約為50萬噸/年。

制氫的策略有了,産出的氫又該如何運用呢?

作為海南圍繞氫能頒布的首個中長期規劃,《規劃》提出海南將分階段圍繞氫能産業進行培育推廣,逐步打造“一區(綠氫産業示範園區)、兩平臺(氫能産業創新支撐平臺)、多基地(場景應用示範基地)”的産業發展空間格局,重點在船舶、汽車、航太、化工等場景與領域進行氫能源産業推廣。

“《規劃》為海南氫能産業發展提供了指導思路與實施路徑,我建議以《規劃》為引領,進一步制定促進氫能産業發展實施細則等配套政策,明確氫能的制、儲、輸、用,項目的建設標準、審批程式、運營管理方式等,考慮探索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一體站項目。”在省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界別聯組會議上,李富軍的發言得到了眾多與會委員的認可。

作為行業人士,他觀察到廣東省已率先出臺了《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行動計劃(2022-2025年)》,加快氫能産業的集聚發展;河北省也出臺了《氫能産業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一體站,引導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在他看來,海南圍繞著全國溫室氣體減排戰略、海南2030年禁售燃油車等背景,抓住綠色能源市場空間,推動清潔能源和氫能産業的融合發展,圍繞文昌航太發射用氫、環島高速加氫等特色場景,推動一批示範性、標誌性的氫能項目工程的落地,帶動省內氫能産業發展。

李世傑則認為,在用氫領域,海南還可以氫能源汽車為側重點展開探索。“海南電力的生産與供應並不算富裕,如何做到充電需求與電力供應的動態適配,保障電力安全持穩運作,或將成為海南未來一段時間需要持續思考的課題。此外,目前海南也還沒有電動汽車的電池降解技術以及相關企業的落地。在此基礎上,探索推廣氫能源汽車,逐步推動加氫站並軌現有加油站,不失為一個值得探索的發展方向。”李世傑直言。

觀點

圍繞能源産業鏈 積極“延鏈”“擴鏈”

除了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與清潔能源島建設的重要意義,從産業角度,發展海上風電制氫還對延長與夯實相關産業鏈有著現實意義。委員們表示,從海上風電到氫能製造與運用,海南正圍繞能源産業鏈積極“延鏈”“擴鏈”。

啟動海上風電制氫,首先需要海上風電項目的開工。2022年,海南省工信廳印發的《海南省風電裝備産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按照“在空間佈局上盡可能集中,打造風電産業園”的思路,正著力打造千億級海上風電産業鏈(群)。一批涉及風電裝備研發製造、總裝整合、運輸安裝、風場開發、運維保障等海上風電全産業鏈的項目相繼落地,海南海上風電産業鏈生態正逐步搭建。2023年全省發改和改革工作會議也提出,今年海南將全力推動海上風電項目有序開工建設。

“東方是海南進行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市縣之一,2022年11月,全球首臺7兆瓦級抗颱風漂浮式風機和首臺海南造10兆瓦海上大兆瓦風電機組在東方下線投用,實現從‘0’到‘1’的突破,標誌著海南海上風電全産業鏈建設全面提速。”在今年的海南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東方市政協主席潘乙寧便建議海南進一步加快推動海南海上風電産業發展。

他認為,圍繞海上風電産業,海南應考慮建立省級協調聯動機制,建立省領導牽頭的專項協調工作機制,協同推進已核準的7個海上風電項目的審批工作;同時,還應以龍頭企業促産業集群化發展,發揮龍頭企業作為産業鏈“鏈主”的作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促進“風機零部件製造-整機製造-風電場運營維護”的海上風電全産業鏈發展;在海上風電制氫等技術領域,可依託國家科研項目,深化高校、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的合作,加強深遠海風電制氫、制氨、儲氫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培育風電制氫及氫能應用産業生態,將海南打造成為國家深遠海風電裝備産業發展創新高地。

與潘乙寧一樣,致公黨海南省委會也認為,現階段海上風電産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從省級層面建設海上風電協調統籌機制,由省領導牽頭,發改、生態、工信、軍民融合、南方電網等多部門參與,及時解決深遠海各風電項目在審批、建設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此外,還可提探索出臺省管海域海上風電投資和管理所需的政策法規,對深遠海海上風電建設與運維作出系統規範。從“延鏈”“擴鏈”的角度,致公黨海南省委會也建議進一步發展風電制氫,延長風電産業鏈,推動氫能在工業等多領域多場景的推廣應用,形成從海上風電到氫能製造、應用的産業集群;同時,積極引進、培育一批氫能企業參與延伸海上風電産業鏈,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制氫、氫制綠氨、氫制甲醇等多能融合技術解決海上風電消納問題,將綠電轉化為綠色能源産品,共同推動海南氫能産業發展,助力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與清潔能源島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