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考論四川南充區域蘇東坡文化遺存 蘇學專家與南充在瓊企業家共同研討傳承東坡文化助力自貿港文化建設

來源:中國網海南

時間:2024-01-13

作者:彭冬雪

編輯:方喬禾

1月12日,2024年海南省南充商會新春團拜會在海口舉行,邀請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理事長李公羽作主題報告,梳理論證蘇東坡行經南充區域的歷史文化遺存,並出席“黨的二十大政策解讀對話沙龍”,與南充在瓊企業家對話。

圖為報告會現場

嘉祐元年(1056)三月,父親蘇洵帶領蘇軾、蘇轍赴京趕考,出眉州,經成都,過閬中,走過“難於上青天”的古棧道,至寶雞鳳翔,兩個月長途跋涉,東至長安。嘉祐二年(1057)四月,省試、殿試剛結束,喜悅之中,突然傳來母親程夫人離世訃告。軾、轍即侍父洵,急返眉山。行經路程史載不詳。至嘉祐四年(1059)十月,離眉山,自成都、重慶至荊州,北上,多為陸路,過唐州(今河南省唐河縣)、平頂山,返回開封,未經南充。

李公羽介紹蘇東坡三次經過南充的相關史料

治平三年(1066)四月,蘇洵去世。蘇軾與蘇轍護送父親靈柩歸葬眉山,陸路不便,走黃河,入渭河,西至寶雞,改入嘉陵江南下,行經南充,歸眉山丁憂。熙寧元年(1068)十二月,除喪,軾轍兄弟仍由水路,走嘉陵江,過南充,前往京都開封。自此離別巴山蜀水,軾轍二人再也沒有重返故鄉。

南充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因古代地處充國南部得名,境內閬中古城景區聞名遐邇。南北縱穿市區的嘉陵江,古稱閬水、渝水,是古代川渝地區進入中原的必經水路。李公羽以《東坡文化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兼及南充東坡遺蹤的考論與意義》為題,介紹蘇東坡往返京都開封與故里眉山多次途經南充的史料、相關詩作、題寫墨跡和現存景點,同時,介紹蘇東坡在貶謫海南期間,思想、學術和意志達到生命頂峰的“儋州功業”。

南充“道臺衙門”古建築群內的“天鑒在茲”石碑

李公羽介紹:閬中古城內,保存有“道臺衙門”古建築群——川北道署。內有“天鑒在茲”石碑,四個大字是蘇軾所書。三蘇父子經過閬中進京都趕考時,蘇軾伯父蘇渙任閬州通判清正廉明為民謀利的政績,在此地有口皆碑,成為軾轍兄弟楷模。傳説東坡被貶時,揮毫寫就“天鑒在茲”,後由門生刻製匾額、石碑,傳世至今。如明鏡一般的蒼天,就在這裡,“人在做,天在看”,寄託著蘇軾自身清正、一世慎獨的高風亮節。這裡現為四川省政德教育基地。

李公羽在對話沙龍中強調:學習東坡文化,重在家國情懷

海南省南充商會同時舉辦“黨的二十大政策解讀對話沙龍”,邀請有關專家與南充在瓊企業家對話。李公羽就增強家國情懷和文化産業意識,與南充在瓊企業家對話交流,共同學習傳承東坡文化,為自貿港建設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