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羽《“廬山煙雨浙江潮”不是蘇軾作品的新證據》

來源:

時間:2023-01-29

作者:程文霞

編輯:拾柒

中國網海南1月29日訊(程文霞)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長周裕鍇教授就古人假借前世名人“偽托”自己作品的現象作簡要歸納,並舉出歷來偽託名人作品影響較大的三個例證:一、日本僧人偽托蘇軾《觀潮》詩,即“廬山煙雨浙江潮”一首。由易公子之類網紅煞有介事的賞析,迷倒不少不讀書的蘇迷。二、明人偽托的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甚至蒙倒了郭紹虞先生這樣的學者,直至陳尚君、汪涌豪二先生考證後方正本清源。三、明人偽托岳飛《滿江紅》,雖有餘嘉錫、夏承燾、錢鐘書等大家稱其偽作,然而因另一些學界大師的支援,至今難成定讞。周教授指出:以上三例有共同點,偽作皆出現于名人去世數百年之後,蘇詩不見於任何蘇軾全集;《二十四詩品》不見於任何版本的司空圖文集,也不見於任何唐宋元目錄學著作;《滿江紅》不見於岳飛孫子親自收集編輯的文集,也不見於任何宋元典籍記載。周教授進一步分析認為:何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些歷史名人也成為“箭垛式”的人物,後世的人會編出一些故事和作品堆到他身上。據美國漢學家艾朗諾先生《才女之累》考證,李清照的詞作也有這樣的情況。

周教授同時轉發了“知乎”刊載的《據傳作者為蘇軾的 <觀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一文,作者“屠龍少年周旭”在文中先公佈結論:據傳作者為蘇軾的“廬山煙雨浙江潮”一詩,在中國古代各種相關文獻中均找不到出處,由趙學浩、EukleidesWong兩位在日本進行考證,找到了此詩形成過程的重要證據。

唐宋以來,東瀛(日本)對中華文明的學習、保存和研究持續不斷,在許多方面甚至超過朝代更疊、戰火頻仍的中華故國、中原大地。

趙學浩、EukleidesWong兩位通過大量日本文獻史料的調查考證,比較清晰地找到了“廬山煙雨浙江潮”這首在國內被傳播到幾近瘋狂程度的所謂蘇軾詩作的來龍去脈:

第一階段:詩句雛形兩句初出,與蘇軾無關。

十五世紀末期,大約我國明朝弘治年間,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大應派”所屬“東陽英朝”開始經由日本禪僧、出版商編輯匯總漢語禪詩,後完成《禪林句集》(又名《句雙紙》)。日本京都大德寺、妙心寺住持東陽英朝約在1428-1504年間,此句詩可能那時已經出現。

元祿六年(1693,康熙三十二年)《句雙紙》出版。此書匯集了大量漢文禪語詩句,其中有詩句:“到得歸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此句並無任何出處或作者資訊,也不存在前後其他詩句。目前查得,這應是此詩最早面世的形態。

元祿六年(1693,康熙三十二年)日本出版《句雙紙》所載“到得歸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第二階段:形成四句詩的基本模式,並標注為蘇東坡所作。

趙學浩指出: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提到這首詩的實體書,是明治二十七年(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京都貝葉書院藏版的《首書增補禪林句集》。此書正文記有“到得歸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在頁面天頭以小字注有“廬山煙雨浙江潮,不到千般恨不消”,在頁面地腳標有“東坡首尾吟”。

京都貝葉書院藏版《首書增補禪林句集》中收錄的“東坡首尾吟”。

第三階段:基本定型,明確標注為蘇東坡作品“首尾吟”,並且大量譯作日文出版發行。

作者找到日本大正4年(1915)由山田孝道(1863-1928)撰寫的《禪宗詞典》,尚未收錄“廬山煙雨浙江潮”詞條。而昭和十年(1935)開始出版流傳的中川澀庵著、今井福山校《禪語字彙》,列有專門詞條,詩句個別漢字稍有變化,估計是日語訓讀音相同而漢字寫法不同所導致。

翻過1915年(大正4年)由山田孝道(1863-1928)撰寫的《禪宗詞典》,尚且沒有收錄“廬山煙雨浙江潮”的詞條,可能是當時此詩流傳度還趕不上現在。

1935年(昭和10年)開始出版的中川澀庵著、今井福山(1854-1945)校《禪語字彙》,便有了專門的詞條,詩句個別漢字稍有變化,估計是日語訓讀音相同而漢字寫法不同所導致的。詩句順序與後來流傳的不同:“到得歸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廬山煙雨浙江潮,不到千般恨不消。”正文後有小字注“蘇東坡的首尾吟”。解釋只有一句:“悟ればとて、別に変りは無しの意”(即便説是覺悟後,也沒有什麼變化)。

中川澀庵著、今井福山校《禪語字彙》中所載此詩四句。

1950年日本著名禪學者鈴木大拙在美國出版的《Living by Zen》,1957年改由日語出版的《由禪生活》(禪による生活,中譯名《禪與生活》)中,開篇引用了這首詩歌作為引子倒入正題,並且某種程度上還引用了《禪語字彙》相似的觀點,提出了這一詩作應是受北宋時禪僧青原惟信一段話的影響:“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作者也作進一步分析認為:至於此詩是中國不知名民間作者所作,傳入日本,因為蘇東坡去過廬山、任職杭州,所以便認為是蘇東坡所作,還是原來就是日本人自己流傳形成,此後流傳到中國內地,則需要更多、更早出版的作品作為證據。

新浪網曾刊發另一考證文章,提及李公羽曾發表相關論文。2022年5月27日,新浪網刊發《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一文,文末註明作者係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但未注姓名。文章批評一些“無聊”之人不經考證即大量傳播此詩為蘇軾所作。文中列舉作者為此詩出處,數日翻檢資料,做大量考據的具體過程,並提到:“此外,國際人文學會(加拿大)主辦的《文化中國》 2021年第3期刊登了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李公羽論文《“廬山煙雨浙江潮”並非蘇軾作品》,但我沒看到這篇論文全文。”

李公羽《“廬山煙雨浙江潮”並非蘇軾作品》,全文1.6萬字,在國際人文學會(加拿大)主辦的《文化中國學刊》發表之後,中國網等多家媒體摘要轉發,“蘇學研究”公眾號也全文刊出。

國際人文學會(加拿大)主辦的《文化中國學刊》刊登李公羽《“廬山煙雨浙江潮”並非蘇軾作品》全文。

《據傳作者為蘇軾的《觀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04624?s_r=0&utm_campaign=shareopn&utm_medium=social&utm_oi=734150033506574336&utm_psn=1602388227146649600&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新浪,2022年05月27日。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5-27/doc-imizirau5047869.shtml?finpagefr=p_115

公羽《“廬山煙雨浙江潮”並非蘇軾作品》,國際人文學會(加拿大)《文化中國學刊》,2021年第3期,第162頁。

李公羽 《“廬山煙雨浙江潮”並非蘇軾作品》,《蘇學研究》,2021年10月18日。

https://mp.weixin.qq.com/s/-iYc6XaczYMB41fgTGShvw


責任編輯:程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