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植物黃金”賺到白銀真金

來源:海南日報

時間:2019-12-25

編輯:符鈺超

搬運、分揀、包裝,然後把一箱箱新鮮的黃秋葵送上冷鏈車,12月20日下午,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毛朋村的黃秋葵收購點,脫貧戶王曉敏不停地忙碌著。早上她把自家的黃秋葵拿來賣掉後,就在這裡做起了短工。“在這裡務工每個月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只要肯出力,生活就越來越好!”

企業保底收購

黃秋葵,被稱為“植物黃金”,是一種綠色健康養生蔬菜,越來越受到現代消費者的青睞,而在保亭,它成了許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保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新政、響水等鄉鎮發展黃秋葵種植産業,目前全縣黃秋葵種植面積超過了1萬畝。

保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保亭種植的黃秋葵每年11月開始採摘上市,一直持續到次年的6月末,優勢在於與島外省份形成反季節的氣候優勢。

“但是一開始村民不了解黃秋葵,不願意種。”保亭黃秋葵産業的龍頭企業港海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楊偉宇説,該公司在保亭種植黃秋葵已有10餘年,早期村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

原因在於種植黃秋葵有風險,“市場行情差的時候,收購價僅近兩元每斤,加上種苗成本高,種植戶可能還會虧錢。”楊偉宇解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保亭一方面為黃秋葵種植戶補貼種苗,每畝補貼3000株苗,可為農戶每畝節省成本約3000元;另一方面引導港海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種植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無論市場上的價格如何波動,種植戶的收入都有保障。

“市場行情上漲我們的收購價也會上漲,但市場行情不好時,我們還保證以每斤3元的保底價收購黃秋葵。”楊偉宇稱,儘管行情不好保底收購時公司可能會虧損,但行情好的時候公司收益也不錯,從長期來看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既能保證公司的長期收益,也能為種植戶提供保障。

王曉敏就是這項保底收購法的獲益者。在政府和企業的引導和技術支援下,王曉敏家種上了6畝黃秋葵,“政府補貼種苗後,每年種植一畝黃秋葵的成本不到1000元。每年畝産能達到3000斤,哪怕按保底價每畝也能賺8000元左右。”王曉敏給海南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她家靠種植黃秋葵賺了6萬多元,另外到收購點務工也有2萬多元的收入。

改善村風民風

目前,港海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保亭聯繫的種植戶已有2200多戶,黃秋葵種植面積已超過7000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約700戶,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全縣14個收購點帶動200多名本地村民就業。去年冬天到今年夏天的採摘季,該公司産值超過1.5億元。

此外,港海高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種植戶採取每月集中結算的方式。“這既避免了村民每天賣了黃秋葵後馬上就花掉,也可以幫助部分村民養成儲蓄的習慣,還可以為扶貧工作提供較為精準的數據。”楊偉宇説。

“黃秋葵採摘對時間要求非常嚴格,每天都開花産果,需要種植戶每天都去採,當天不摘就用不了。”保亭扶貧辦副主任林良介紹,這也倒逼部分有懶惰思想的貧困戶每天都做工,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辛勤勞動的習慣,村風民風都有了改善,這也是黃秋葵成為保亭扶貧重點産業的重要原因。

今 日 要 聞

MORE

關 注 我 們

欄 目 推 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