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平山中學開展的“科技築夢向海圖強”2024年科普進校園暨科技教育鄉村行活動讓學生意猶未盡。活動組織師生走進廣西沿海三市,通過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動,促進了當地各學校之間師生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彼此的友誼,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在師生心中生根。
近年來,靈山縣充分發揮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陣地作用,在學校廣泛開展主題系列活動,不斷完善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長效機制,落實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求,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形有感有效融入辦學治校和教書育人全過程各環節。
走進靈山縣煙墩中學,只見學生們正在練習煙墩大鼓,渾厚的鼓聲洪亮震撼,特別有感染力。近年來,該校立足煙墩鎮“非遺”特色,挖掘“鼓”文化元素,積極打造“敦雅·鼓韻”黨建品牌,編寫了“鼓韻”校本教材,促進學生了解本土特色文化,同時進行示範性教學,指導各班大鼓隊開展煙墩大鼓文化宣傳活動,經常宣講煙墩大鼓故事、民族英雄故事、大鼓傳承人事跡,讓當地各族青少年感受民族英雄及鄉土傳承人的家國情懷,不斷增進“五個認同”。
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靈山縣要求各學校積極挖掘靈山本地民族特色、整理民族文化資源、傳承民族特色,抓好煙墩大鼓、跳嶺頭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以文化浸潤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該縣各學校積極打造非遺文化工作坊、民族團結文化角等,共同構建起集宣傳、教育、實踐、服務“四位一體”的教育實踐陣地,讓各民族師生提升認知認同、強化體驗感悟。通過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該縣推出了靈山縣煙墩中學《茶馬“鼓”道》、靈山縣第二小學《儺樂》等一批優秀節目,打造了靈山縣煙墩中學、靈山縣雲洲中學、靈山縣佛子中學、靈山縣實驗小學、靈山縣第二小學等一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進一步凝聚起各族師生團結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好,始終把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學習納入各學校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重要內容,推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落到實處。”靈山縣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縣教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黃冬蘭介紹,靈山縣持續強化宣傳教育,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合到學校各學科教學,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全體師生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傳播者和推動者。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靈山縣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在2024年組織開展的“廣西三月三”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活動中,全縣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主題班會4726節,隊日活動1117場,團日活動120場,黨日活動142場,文藝晚會14場,主題研學87場,校外實踐活動56場,參與活動師生20多萬人次。
今年以來,靈山縣太平鎮那隆小學開展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科普大篷車進民族學校誌願服務活動,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以來,靈山縣教育系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50場次,強化個人、學校、社會三方互動,進一步凝聚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合力,真正把學校建設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家園和實踐的主陣地。(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歐金昌 通訊員 區善高 孫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