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專家作專題講座。
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山語城校區五(7)班學生展示項目式學習成果。
本報訊 8月26日,“聚焦項目化學習踐行育人方式變革”教育部新時代謝小燕名校長工作室專題活動在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長虹校區舉行。教育部新時代謝小燕名校長工作室成員、青秀區名師工作坊成員、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的教師代表通過現場觀摩展示、專家講座研討,對項目式學習進行了一次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意義的探索。
項目式學習(PBL),是通過做項目來開展教和學的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圍繞真實的項目,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開展探究,從而獲得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與教學模式。
活動上,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山語城校區五(7)班的學生展示了項目式學習成果《暢想未來校園》。學生以項目為載體,以問題為驅動,聚焦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進行探索、學習、創造,展現了探究、動手實踐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桑國元評價道:“濱湖路小學學生們在項目式學習成果案例彙報中展現了對未來學校設計的構想,體現了項目式學習跨學科、綜合性、結構化、實踐性等理念。”
桑國元還作了《PBL的為何,何謂和如何》專題講座,闡釋了項目式學習的發展歷程、項目式學習理念與方法的迭代,提出了高品質PBL的“六度”評價要素,即感知度、知識度、真實度、實踐度、協作度、參與度。
“桑教授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實施項目式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們表示,聆聽了翔實的理論和生動的案例後深受啟發,對項目式學習融入學科教學的探索有了新思考。
教育不僅立足於當下,更要面向未來。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謝小燕表示,學校深入推進“教”與“學”方式的創新,注重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強化學科實踐,注重真問題真情境、做中學、解決真實問題,加強知識學習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繫,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同時,聚焦課程創新,構建未來學校理念下的“夢想+”課程,探索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等多形態並存的特色課程建設模式,提升課程建設與實施品質。在學生“童夢課程”的實施中,主題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混合式學習不斷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思維力、學習力的發展。
青秀區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今年獲評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入選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青秀區教育局副局長黃莉學表示,參與此次專題活動的教師與專家面對面、近距離溝通,以項目式學習的探索與實踐為路徑,系統地開展學習研究,推動青秀區品質教育高品質發展。
本報記者覃雨軒/文 黃維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