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傑,一個普通的機電設備公司員工,卻以執著的堅守和無私的奉獻,成為數百名學生的“護學叔叔”、群眾心中的熱心腸志願者。他雖無萬貫家財,但內心卻蘊藏著比財富更加珍貴的寶藏——對公益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對他人的關心與愛護;他雖無魁梧之軀,但能肩扛千斤重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責任與無私大愛。
“孩子平平安安的,家長才能安心工作”
盛夏清晨,南寧市高新小學南校區大門前的十字路口,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劉俊傑身著綠色反光背心,頭戴小紅帽,手握小紅旗,佇立在斑馬線旁。
每當人行橫道信號燈的綠燈亮起,劉俊傑便會大步向前,以堅定有力的手勢引導車輛為過斑馬線的學生讓行,隨即轉身,以溫暖的笑容,揮手為孩子們鋪就一條安全通道。汗水濕透了他的頭髮,卻未曾沖淡他臉上的笑意。
日復一日,從7時到8時10分,劉俊傑協助交警指揮交通的身影從未缺席。説起劉俊傑,認識他的人無不點頭稱讚,“他是個好人,很熱心腸!”家長陳潤麗更是豎起大拇指,“我的孩子從幼兒園中班到現在讀小學四年級,劉俊傑一直在護學,年復一年,風雨無阻!”
猶記得一天下起傾盆大雨,劉俊傑身披雨衣護學,雨靴被雨水灌滿後,他索性赤腳上陣。這感人的一幕被路過的家長拍照定格,成為溫暖人心的永恒瞬間。
2018年,劉俊傑響應學校號召加入“護學崗”。2020年,即便兒子已從這所學校畢業,他依然選擇繼續護學,從輪崗轉為常態化。
“每一個孩子的安全,都牽動著一個家庭的幸福。孩子平平安安的,家長才能安心工作。”劉俊傑的話語樸實而真摯,他數年如一日的堅守,源於將心比心的善良,這在他看來不過是舉手之勞。
如今,行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劉俊傑總能收穫問候與微笑。那些他未曾相識的孩子,紛紛向他揮手致意,親切地稱呼他為“護學叔叔”,這讓他倍感自豪。
“我想打造更多‘公益書屋’,讓更多孩子受益”
除了護學,劉俊傑還在知識的傳遞中貢獻自己的力量。7月3日,劉俊傑在他建立的“共用課本(中小學)”微信群裏發佈通知:“左左,八年級上冊六科;小和,四年級上冊教輔一科。以上的家長可以領書了。”在這個257人的群裏,每天發佈書籍照片、回應借書需求,成為他的日常“工作”。
談起創建這個微信群的初衷,劉俊傑表示,他發現不少學生有假期提前預習課本的需求,於是在去年初倡導居民捐贈舊書,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孩子使用。“這樣既能迴圈利用舊課本,也能減輕學生買書負擔,還能減少資源浪費。”劉俊傑一邊説,一邊走進那個由他和妻子自掏腰包將自家陽臺改造成的“公益書屋”。
在這個不足4平方米的書屋裏,兩個簡單的書架上,分門別類地碼放著1000多冊書籍。這些書籍以小學到高中的課本教材為主,由劉俊傑一點點蒐集而來。在一堆即將出借的書裏,還夾著他特地準備的書籤和明信片,上面寫滿了對孩子們的殷切期望。
在物業的支援下,門衛室也成為傳遞愛與知識的“驛站”。“有的家長太忙無法前來取書,提出快遞到付,但我覺得浪費錢,就騎上電動自行車送過去。”劉俊傑拍了拍電動自行車,笑得很燦爛。“現在,來借書和捐書的家長越來越多,我想打造更多‘公益書屋’,讓更多孩子受益。”他説。
“只要身體允許,這些事情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是什麼樣的力量推動他堅持行善?劉俊傑回憶起4年前暴發的疫情,無數“逆行者”迎難而上。“我被他們無私無畏的精神所感動,也想去當志願者,為社會做點什麼。”從那時起,只談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深深印在了他的心裏。
這些年,劉俊傑的身影活躍在公益的各個角落。他奔走在疫情防控前線,他幫居民免費維修家電、理髮,他還是無償獻血的常客。即便是在回河南老家的途中,他也帶著家人為各服務區清掃地面、撿拾垃圾……他幾乎把所有的空閒時光和精力都獻給了公益事業。
播撒一顆向善的種子,定會收穫一片有愛的花海。在他的言傳身教下,15歲的兒子劉黨兵已然承襲了父親的衣缽,成了老師和同學心中樂於助人的“小太陽”。“我要向爸爸學習,爸爸是我的驕傲!”少年話語鏗鏘。
“他樂於奉獻的精神,感動著學校師生和社區居民,這是比書本更貼近生活的鮮活榜樣。”南寧市高新小學南校區德育處主任廖健羽點讚道。
善意正在不斷延續、擴散。“這些年,他的正能量不僅滋養了孩子的心靈,更激發了我們家長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家長韋祥娟説,“我們希望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能一直傳承下去。”
被問及這些善舉會堅持多久,劉俊傑的眼裏閃著光:“只要身體允許,這些事情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他覺得,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人,就是他堅持做好事的意義。
本報記者 賓藝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