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教育服務熱線0771-5699888

桂林理工大學:聚焦“大思政課” 提升育人實效

發佈時間:2024-03-08 11:16:17 | 來源:廣西日報 | 作者:奚振海 | 責任編輯:

每一場“開學第一課”“畢業思政課”,都是令人難忘的青春記憶;每年度的“出彩桂工·年度致敬”,都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奮鬥號角;連續10年堅持講好大學生成長成才校本思政課程,創編《精神的豐碑》《歌聲飄過一百年》等沉浸式主題黨課,校園主旋律更加響亮……近日,在全區教育工作會議上,桂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鄧軍就該校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經驗做法進行了分享。

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在桂林理工大學,有一門思政課頗受學生歡迎。該校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重點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設定課程模組,建強思政課課程群,打造了一批教育部認定的“大思政課”優質課程。同時,聚焦“大思政課”課程屬性,著力改革創新主渠道教學,不斷豐富完善思政課內容體系。結合理工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及育人特點,該校構建起“一盤棋、四融合”的課程模式,“串聯式”打造創新中國、工匠中國、生態中國等子課程,“融入式”將地質精神、南極精神、科學家精神納入課程內容,“專項式”開設“五史”教育課程。

思政教育,既在課內,也在課外。“新時代大學生需要在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緊密結合中錘鍊本領、堅定信念、服務社會。”第七屆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一等獎獲得者、桂林理工大學學生劉趙荷感慨道。長期以來,該校注重用好社會大課堂,開展多樣化實踐教學,提升育人實效。學校設計“課上+課下”“校內+校外”“虛擬+現場”等實踐教學方案,構建了以“思想引領、創新訓練、學科競賽、社會實踐、文化體驗”為重點的實踐教學五維育人模式,開展了“與信仰對話”等300余項精品思政活動。

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白令安説:“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注重專業課的拓展延伸和轉化運用,承擔好育人的重任。”近年來,該校依託桂北紅色文化資源,與教育部共建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與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建成“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535個,學校地質博物館等一批場館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西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學校榮獲自治區第六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校。通過實施“百千萬”實踐育人工程,引導學生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學校連續8年榮獲全國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與此同時,學校聚焦打造優質教學資源庫,著力搭建資源大平臺。原創歌曲《為桂林理工大學喝彩》、微視頻《我們這一代》、微團課《竹竹帶你學黨史》,這些都是桂林理工大學思政教學資源庫中的校本化教材。此外,學校通過組織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教師協同編撰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習題試題、教學案例等,評選課程思政優秀教案123個,出版《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集》,建成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7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402門。

通過聘請黨政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道德模範等擔任思政課兼職教師;成立教師發展研究中心,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學校涌現出一批以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全國高校輔導員名師等為代表的育人典型。學校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大思政課”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大師資體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曹振博老師説:“學校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從思政課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讓我們這些專業教師找到了同頻共振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帶頭上思政課;出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1+10”方案;打造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方案升級版,開展“五育並舉”……桂林理工大學營造濃厚的育人氛圍,獲批全區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範校,6個學院獲全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示範院係。這是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取得顯著成效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