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碧芳(本人供圖)
全國第39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2023年全國“最美教師“名單公佈,桂林荔浦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熊碧芳光榮上榜,成為桂林首個、廣西第二個獲得該項榮譽的教師。9月9日,熊碧芳在北京參加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9月10日晚,中宣部、教育部還將通過央視向全社會公開發佈熊碧芳等2023年“最美教師”的先進事跡。
熊碧芳與特殊教育結緣,緣于一場“誤會”。1994年初,只上了半年初中的熊碧芳被迫輟學打工,兩年半後她重返校園,高分考入桂林民師,在填報志願時誤把特師當作培養特級教師的專業而選擇了它。1999年7月,她從富川來到荔浦,在沒有校舍、沒有學生和課桌椅的情況下,創辦了荔浦縣特殊教育學校。24年來,她為貧困學生籌措助學資金近200萬元,用愛為“折翼天使”築起了一個溫暖的家,改變了近千名特殊孩子的命運,成為他們追夢路上最亮的光。
大愛無言 她是特殊孩子的“貼心媽媽”
1999年6月,荔浦縣教育局籌備創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到桂林民師招老師,選中了剛畢業的熊碧芳。畢業後,熊碧芳不顧父母反對,從家鄉富川縣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荔浦縣,在沒有校舍、沒有學生和課桌椅的艱苦條件下,借用黃寨小學教室創辦了荔浦縣特殊教育學校。由於生活老師不懂手語,熊碧芳主動承擔了教育教學和生活管理的雙重任務。
為了讓孩子們儘快熟悉學習生活的環境,熊碧芳帶著孩子們認識食堂、廁所和宿舍,手把手教他們學習穿衣、吃飯、如廁。
8歲還不會走路的腦癱患兒小羅被送到了學校。每天下課,熊碧芳都耐心細緻地幫小羅戴好頭盔和護膝護腕,綁好沙袋,攙扶著他到操場一步一步練習走路。從30米、50米,到100米……在熊碧芳的鼓勵和引導下,小羅忍痛嘗試,反覆練習。
一次,小羅沒站穩,一把撲倒在熊碧芳身上。“熊老師,媽媽嫌棄我,改嫁了。我沒有媽媽了,但是我有您!”聽完,熊碧芳心裏一緊,幫助小羅學會走路的決心更加堅定了。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小羅踉蹌著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熊碧芳也不禁流下了欣慰的淚水。為了讓更多學生受益,她提出增設康復訓練課程建議,開闢了“康教結合”辦學新路子。
不滿7歲的貧困生小劉,爸爸去世,90多歲的奶奶也住進醫院。得知後,熊碧芳將自理能力極差的小劉安排在校住宿,並手把手教她吃飯穿衣。一天晚上,小劉高燒送醫,可沒有一個家屬願意來照顧。“校長,以後學生生病最好送回家,你帶她看病出力又出錢,可家屬一點兒都不配合,萬一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發生意外,可能還會找你麻煩!”一同送醫的值班老師勸熊碧芳。沉默良久,熊碧芳説:“正因為家屬這樣,我才不放心把孩子送回去。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管我管,出了事我負責!”在熊碧芳和老師們的悉心照料下,小劉很快便康復出院了。
24年來,熊碧芳經常帶生病的學生看病,陪學生打點滴到天亮,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為貧困生墊付醫藥費,為體弱多病的學生熬藥泡澡,接送孤兒上下學。一名學生的母親眼中噙著淚水對熊碧芳説:“校長,您比我們更像孩子的媽媽。”
甘為人梯 她是“折翼天使”的“圓夢導師”
2005年6月,熊碧芳帶著幾個聾生去借表演服。一名聾生孟曉看到荔浦中學良好的辦學條件,非常嚮往。
“校長,假如不是命運跟我開了一個玩笑,也許今天的我也是荔浦中學學生,我多麼希望將來能上大學,可這個夢永遠都不可能實現!”孟曉用手語對熊碧芳説出了心裏話。從農村家庭走出來的熊碧芳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們圓上學夢,讓苦命的孩子們看到希望。
可要上大學就得先完成高中學業,而當時廣西聾生高中教育資源少,學生被錄取機會非常渺茫。
熊碧芳一邊跑殘聯、民政和政協等部門落實學費,一邊聯繫學校溝通升學考試相關事宜。為了讓孟曉達到學校錄取的學業水準,熊碧芳把她帶回家“開小灶”,一對一免費補習。
在熊碧芳的指導和幫助下,2008年,孟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柳州市盲聾啞學校。2011年4月,她又通過全國聾人高考考入中州大學,圓了當年認為永遠實現不了的大學夢,也成為荔浦特校的首個大學生。
然而,並非每個特殊學生都具有升學的能力與條件。為了讓學生在社會上立足,熊碧芳跑遍了荔浦大大小小的企業,千方百計為學生爭取實習和就業機會。2012年以來,熊碧芳在學校探索開設適合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課程,並帶領老師開展自治區級課題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在廣西60多所縣級特教學校推廣應用。目前,學校已建成多個校內外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為特殊學生融入社會打開了一扇窗。
勤儉節約 她是廉潔奉公的“摳門校長”
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經費卻非常有限。為爭取社會支援,熊碧芳找政策、謀合作、拉贊助,為學校和學生爭取各項經費近300萬元。她將每一筆善款都登記在冊,並及時向社會公佈,讓每一分善款都曬在陽光下。
在學校工程建設或物資採購上,熊碧芳總是多方詢價、貨比三家,想盡辦法降低成本,但在程式和品質上卻嚴格要求,從不給對方“圍獵”的機會,老闆們稱她為“最摳門校長”。
“公家的錢每一分都不能浪費,必須用在刀刃上。”熊碧芳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體現在小事小節上。一次,熊碧芳在幫學生買“六一”表演服時,為了省下每件服裝2元的購入價,她問遍了商場15家攤位,磨破了嘴皮與商家討價還價。
用公家的錢都特別“摳”,可用自己的錢補貼給學生,熊碧芳又特別大方。學生家長交不起伙食費,她悄悄墊上;貧困生住院交不起醫療費,她慷慨解囊;畢業多年的學生考上了大學發愁學費,她不但幫忙交齊,還“騙”孩子説是大學有所減免,而她自己卻省吃儉用,一件衣服穿了十幾年。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在熊碧芳的帶領下,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攀升。
“特殊孩子是跌落在凡塵的‘折翼天使’,他們心中有夢想,渴望被關注。我願做蠟燭,照亮孩子們的追夢路。”在北京參加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熊碧芳特別振奮。她激動地表示,將牢記囑託,繼續用愛和責任照亮特殊孩子前行的路,為特殊教育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