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示範做腿部包紮。校方供圖
2017年4月,南寧市第一中學的部分師生前往隆安縣屏山鄉初級中學開展應急救助手拉手活動。
地震來了如何避險?野外受傷怎麼辦?當你遇到這些突發狀況還沒反應過來,這所學校的學生可能早已迅速行動,上演“教科書式”救護。南寧市第一中學依託地理學科開展減災教育,在19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形成了《普通中學減災課程19年的構建與育人實踐》研究成果,讓學生在汲取學科知識的同時,也具備應急避險救護能力。隨著減災教育在校園走深走實,“傳授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日益凸顯。
率先探路開發特色校本課程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自然災害不時發生,面對災害最弱小無助的是孩子,如果能在青少年中普及防災減災知識,讓他們掌握一些自救互救技能,當災害來臨時,或許能減少損失和傷害。2004年,南寧市第一中學成立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並依託地理學科,開啟了對減災教育的探索。
參與研究的老師們發現,中小學校的減災教育,普遍存在減災教育課程資源缺乏,課程體系不完善,學生缺乏實訓和演練等情況。由於全國各地易發、頻發災害類型不同,校園減災教育要考慮地區差異性。怎樣讓校園減災教育更接地氣?學校整合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在學科教學中融合減災教育的學習內容,編寫融入廣西鄉土地理的《地震的防範與救助》《應急救護術》《氣象災害防禦》等系列特色校本課程。這樣,學生既能掌握學科理論知識,也能清晰了解本土的災害類型,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災減災演練和安全主題教育。
深耕教育實現“螺旋進階”課程育人
校園防災減災教育要想入腦入心,實訓演練有必要。南寧市第一中學以必修課、校本課程、生涯規劃、主題班會、場館研學、綜合實踐活動等多種課程形式,對師生普及減災教育。
該校還打造了校內減災教育活動廳,設立校園紅十字會,成立相關的社團和興趣小組,並定期邀請紅十字會、消防大隊等單位深入校園,開展知識講座、應急演練、互動體驗等系列活動。每逢防震減災日、世界氣象日等主題日,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到廣西地震局、廣西氣象局、南寧水文站等場館研學,在沉浸式體驗中提高師生們的減災意識,幫助師生們掌握災害逃生技能。
在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該校構建起減災教育“螺旋進階”課程體系,探索出“1核8維3元”的減災課程學習模型,開發了“螺旋進階”課程體系的校內外場館課程資源,形成了“學校—社會”減災教育共同體,實現了從課程學習到課程育人的螺旋進階,賦能學生終身發展。
成果豐碩發揮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多年減災教育研究實踐工作,該校收穫的成果、成效顯著。先後榮獲南寧市、自治區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稱號,2022年成為全國首批急救教育試點學校。減災教育成果經驗在自治區、南寧市30多場大型學術教學研討活動中得到廣泛展示和推廣,吸引了不少學校前來參觀學習。
堅持探索減災教育,該校的科研教師隊伍迅速成長,學生們的減災能力得到增強。研究團隊教師主持的1項廣西教育廳A類課題《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日常工作開展和示範作用研究》及3項市級課題順利結題;指導學生減災成果項目參加全國、全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10項大獎。學生不僅掌握了一定的應急救護能力,更提高了珍愛生命素養。目前,該校有師生7人獲得紅十字救護師資格、38人獲得紅十字救護員資格。2022年1月26日,該校一名持有紅十字救護員證的高三學生還用學到的技能,救護了一名暈倒在路邊的老人。
如今,體系化的減災教育已成為該校的一大辦學特色。近年來,該校多次組織師生到周邊多個社區及橫州市、馬山縣、隆安縣等地的13所學校,開展研究成果實踐應用推廣活動,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急救技能。校方希望,通過對青少年的培育影響家庭,進而逐漸帶動社會的認知,為提高全民防災減災科學素質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