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教育服務熱線0771-5699888

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和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實踐團赴梧州市展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發佈時間:2023-09-05 17:01:08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作者:涂子夕 李勇 劉洧傑 | 責任編輯:

廣西新聞網南寧7月25日訊(通訊員涂子夕 )為了引導大學生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引領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7月20日至23日,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和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實踐團前往梧州市開展以“追溯紅色記憶,建功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

實踐團參觀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學習供圖

行紅色足跡,築青春夢想

7月21日上午,實踐團來到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和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參觀學習,重溫了有關中共梧州支部、中共梧州地委誕生、四大運動以及廣西地委、臨時省委、中共梧州市委成立的歷史,追溯紅色記憶,緬懷革命先烈。

參觀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後,實踐團成員孫宇傑感慨萬千:“一把掃帚,一本賬本,一個算盤,一張茶桌,都是過去歲月真實而深刻的見證。先輩們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民族的脊梁。正是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英勇抗爭,我們才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繁榮的時代。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歷史,傳承先輩的精神,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懈奮鬥!”

22日下午和23日上午,實踐團還參觀了中山紀念堂、梧州市博物館等,表達對在梧州革命運動和建黨工作的歷程中大批敢於犧牲、勇於奉獻的共産黨員、共青團員的敬仰,感受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梧州文化。

學思踐悟,爭做紅色文化宣傳的踐行者

21日上午,實踐團在金龍巷廣場舉辦了梧州紅色文化知識以及黨的二十大相關知識答題活動,吸引周圍眾多居民及遊客的積極參與。來自賀州市平桂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唐水松參與活動後表示,此次答題活動加深了人們對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紅色文化以及先輩奮鬥精神的認識,對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具有積極意義。

為了體悟紅色文化,感受黨的紅色精神偉力,實踐團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在桂北社區黨委副書記盧娟的帶領下,師生們拜訪了老黨員夫妻周海豪、楊翠蓮。師生們同兩位老黨員從日常生活談到梧州的發展變遷,交流熱烈,對周海豪與時俱進、永遠跟黨走的黨員精神心生敬佩。實踐團成員樊鵬輝表示:“通過這一次拜訪,我感受到了一個老共産黨員對於黨、對於祖國的忠誠之心,緊跟黨的步伐,退休後仍心繫梧州發展,保持不斷學習的態度,以飽滿的熱情面對生活。聽他講述梧州的變化,我意識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作為學生也更有動力朝著成為一名優秀黨員的目標而奮鬥!”

實踐團還走進萬秀區民主社區居委會,和少先隊員一起聆聽桂北社區退休黨員“愛心姑媽”梁煥珍和梧州市“西江青年先鋒”梁木水庭長講述志願服務故事和清廉事跡,共同學習他們為民服務、為民奉獻的崇高品質。實踐團成員劉洧傑表示:“‘愛心姑媽’梁煥珍的分享讓我認識到身為一名黨員在志願服務上應有的擔當,日後我也會更多投身志願服務工作,帶動更多同學加入志願者隊伍,為志願服務注入新鮮血液;同時我們也要清正做人、廉潔做事,向優秀青年代表學習,讓廉潔文化浸潤人心。”

實踐團成員與老黨員親切交談。學校供圖

梧州市“西江青年先鋒”梁木水分享清廉故事和心得體會。學校供圖

增強創新創業實踐,服務地方發展需求

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基層一線,把課堂學習和基層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基層服務大舞臺建功立業,增強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踐團同萬秀區城北街道辦事處主任林小莉及相關工作人員展開座談,就梧州市的基本情況、街道的管理情況等進行交流探討。實踐團師生向工作人員表達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等專業技能為科普宣傳、紅色文化宣傳等基層工作服務的願望,工作人員也在學業、就業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悟,使同學們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談及座談後的感受,實踐團成員梁達毅表示,“經過這次座談,我感受到梧州的深厚紅色文化底蘊,也了解到近年來梧州市在持續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讓一個個紅色地標亮起來,讓一段段紅色歷史活起來。代代傳承的紅色基因,已經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成員們表示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助力梧州紅色文化發展,以自己的方式讓紅色地標、紅色文化發出時代聲音。

為了進一步推動創新創業同紅色文化教育和宣傳相結合,促進梧州市萬秀區紅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實踐團在民主社區居委會向少先隊員和家長們介紹了團隊自製的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廣西大學校史場館虛擬旅遊系統。該系統以廣西大學校史館為基礎構建模型,使用者以第一人稱視角瀏覽場館,通過人機交互實現參觀者與場景的互動,最後通過設置答題模式提升學習成果。活動中少先隊員們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搶答,並且參與活動的少先隊員、家長和工作人員對於這種寓教于樂的模式錶示肯定。

實踐團成員周子超表示:“看到小朋友和家長們使用我們製作的系統,我感受到了一股傳承的力量在我們之間形成了紐帶。先輩用鮮血給我們帶來了美好安定的生活,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把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下一步,我們團隊會從這次實踐活動中汲取經驗,結合基層需求,完善我們的系統,爭取下次亮相能夠更加完美。”實踐團成員翁振淇總結道。

實踐團成員劉洧傑講解自製簡易廣西大學校史場館系統。學校供圖

少先隊員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學校供圖

據悉,此次社會實踐是在廣西大學雷圓媛和李勇老師指導下,由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廣播電視新聞學等多個專業的同學組建的實踐團隊。該實踐依託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眾創空間平臺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現創新創業、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多位一體”教育,有效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進行融合,是學院新工科教育和勞動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