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灣區潮起:第二屆創業創新發展論壇”在港大經管學院深圳校區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與創新與創業中心聯合主辦,匯聚學術界、産業屆學者專家,以創新創業發展為核心議題,深入探討中國企業在跨境出海、科技創新以及科學家創業的突破路徑。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經濟學講座教授蔡洪濱教授為本次論壇致歡迎辭。蔡院長表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大學和商學院在構建這一生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期待港大經管學院在大灣區科技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依託學院強大的管理教育優勢,培養更多傑出的科技管理人才,促進區域乃至全球的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鐘瀚德基金教授、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周政教授以《創新、創業及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周政教授以2023年前後最受歡迎的國家這一對比數據引導大家思考,中國當前面臨經濟挑戰的內外部因素。周教授還表述,危機中機遇猶存:中國企業的科技創新正在迎頭趕上,出海的機遇在於科技創新結合準確的細分市場選擇。周教授滿懷熱情地鼓勵大家聚焦“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持久驅動增長。
創新離不開對前沿技術的深刻理解。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夏利萊伉儷基金教授、創新及資訊管理學教授蔣鎮輝教授發表《揭示生成式AI競爭動態:中美大語言模型比較及分析》主旨演講,從中美生成式AI能力維度比較切入,以紮實的學術研究揭示中美大語言模型發展現狀。中國有不俗的AI能力,雖仍有差距和挑戰,通過不斷創新亦能化挑戰為機遇。
2023年,出海已聲量漸起。如今2024年過半,“不出海,就出局”幾乎成為當下中國企業的共識。然而,不同階段的企業出海,該如何發力?港大經管學院副教授王硯波教授、實務副教授陳炳雄教授、極兔國際副總裁計冰昕博士、森馬集團副總裁邵飛春博士、阿裏雲國際業務副總裁劉彬星先生,進行精彩討論。
當我們在談出海時我們在談什麼?森馬集團副總裁、香港大學DBA校友邵飛春博士提煉商業實踐,以森馬集團出海業務的挫折和階段性成功的實戰案例,分享寶貴經驗和思考。他認為中國企業出海要走“創新“的寬門,而不是”低價“的窄門。出海企業也應以做受全球市場尊敬的商業組織為目標。
隨後,幾位企業出海實踐專家圍繞企業出海不同階段的考慮、如何選擇出海目的地,及如何搭建出海團隊三個方面展開了探討。
極兔國際副總裁計冰昕博士認為出海主要包括三個主要階段,分別是:人口與勞動力紅利帶來的成本優勢階段、找“朋友圈”式的價值觀合作階段、以及成本無明顯優勢趨勢下,安全輸出自身價值觀的第三階段。
港大經管學院王硯波教授就出海目的地的選擇,針對支付能力、法制體系、誠信、國際關係等方面展開提問。阿裏雲國際業務副總裁劉彬星先生認為,産品、解決方案適合區域的個性化需求是核心;森馬集團副總裁邵飛春博士認為不管是東南亞還是歐美,都需要端正心態,推動全球化過程不一定需要自己做老闆,合作形式應該多元化。
在組建出海團隊方面,港大經管學院陳炳雄教授建議,香港在大灣區的戰略定位能夠為企業提供多元化資源和網路支援。同時,陳教授強調了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鼓勵企業在團隊中引入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背景的人才,以增強團隊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更有效地應對全球市場的挑戰。
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如何推動?如何落地?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助理院長、深圳校區主任張煒教授、遠毅資本創始合夥人楊瑞榮先生、艾瑋得生物科技的聯席CEO袁健中先生、晶泰科技研發高級總監孫廣旭博士、聯星生物CEO、聯合創始人王健博士,以及派爾城市創始人鄭城博士共同進行探討。
艾瑋得生物科技的聯席CEO袁健中先生以《精益創業:從想法到産品》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詳細介紹了解決問題的創新流程(Innovative Process of Problem-solving)。他提出:從想法到産品的各個環節都有工具和最佳實踐可以參考,可以大大提升産品成功概率。
遠毅資本創始合夥人楊瑞榮先生從資本的角度闡述如何捕捉優秀的科技創新項目。他認為,數字醫療項目成功的要素是“跨學科的科研應用創新融合+驗證的推廣渠道”。隨後,楊總也分享了科技成果轉化中應注意的問題,並呼籲創業者抓住新一輪AI機遇,堅持創新,實現突破。
隨後,各位嘉賓從組織的度探討企業如何培養和打造“新”的能力。談到企業未來創新發展,晶泰科技研發高級總監孫廣旭博士表示,企業要不斷提升其自動化能力,迭代演算法模型、加強數據積累,生物醫藥行業的變革需要AI技術。聯星生物CEO、聯合創始人王健博士表示,在選擇創業方向時,選擇大於努力,但在工作推進過程中,應該知道“不做什麼”,知道“適時停步”更重要。派爾城市創始人鄭城博士認為,除了需要磨合的“科學家情懷”,初創團隊更應以客戶需求為本,勇於轉變商業模式,尋找高互補性的企業合作。
最後,張煒教授也為在座的同學們提問——什麼樣的在職MBA學生更可能成為科技公司的夥伴?艾瑋得生物科技聯席CEO袁健中先生提出了四個維度:好奇心、洞察力、積極互動、堅韌不拔,並強調在困難時期,越要保持極致樂觀,“悲觀者永遠正確,而樂觀者永遠前行”。每家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才需求亦隨之變化,人才的流動與更疊實為常態。對於個人而言,關鍵在於審視自身才能的契合度、與團隊文化的化學反應(chemistry)、以及個人價值觀與公司未來發展理念是否匹配。
從優秀的科學家到合格的創業者,科學家創業的“死亡之谷”是否能被跨越?
香港大學伍振民基金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骨科實驗室的創始人、博志生物科技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呂維加教授作為創業中的科學家發表了《從實驗室到醫院,三十年磨一劍:創造健康快樂骨骼》的主旨演講。他回顧創業之旅,也遭遇過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資金與資源的限制,他認為:科學家能夠堅持這場“奧德賽之旅”,手握顛覆性創新解決方案是底氣,還要保持理想,不斷自我磨練成長。
接下來,由遠毅資本創始合夥人楊瑞榮先生主持,三位科學創業家代表,深圳道童新能源有限公司CEO劉富德博士、香港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科技轉移總監、Quantum Life創始人兼CEO黃園博士、南方科技大學前沿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呂宇軒博士,以及兩位科學創業家的緊密夥伴,港大經管學院深圳創業創新中心總監于大川先生,香港科技園公司院校合作副總監朱志賢先生圍繞“科學家如何跨越職業安穩到創業冒險的鴻溝”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科學家們認為強烈的使命感是推動他們邁出創業第一步的重要動力。然而,在創業過程中,他們也面臨資金缺乏、“創業”專業技術的缺乏、支援系統的缺乏等問題。幾位科學創業者從自身經歷出發,提出從教授到創業者,最需要改變的是mindset,做好從“象牙塔”到需要同時擔任多種角色變化的準備。
在本次活動上,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創業創新中心與遠毅資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數字醫療領域,融合生命科技和數字科技,密切孵化和投後合作,推動創業教育落地科技新實踐。
論壇尾聲,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助理院長、深圳校區主任張煒教授致閉幕辭。張教授以三點總結全天精彩內容:第一,創業是一個工程項目(Engineering Process);第二,創業者需要志向遠大,保持謙卑(High Ambition, Low Ego);第三,有意識地忘掉過去,迎向全新的未來。
最後,張教授邀請科學家們一起打造港大經管學院深圳校區首創的“從實驗室到産品成功”高管教育公開課項目,讓更多頂尖科學家成為優秀創業者,將大灣區發展成世界灣區!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