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下午,作為MBA新生第一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史帶講席教授、副院長徐心教授,為2024級清華經管學院MBA新生主講了企業“數智化”第一性思考的課程。200余名2024級MBA新生參加課程。
課程開始,徐心教授開宗明義地指出,作為新時代新質生産力的重要代表,“數智化”轉型是所有中國企業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而中國企業如何成功實現“數智化”轉型,是每一名剛入學的MBA學生都應關注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徐心教授借用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的思考,在課堂上給出了自己別開生面的詮釋。
第一性原理源自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提出的哲學觀點,徐心教授援引其在《形而上學》著作中的原話“在每個系統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認為第一性原理是一種思維方式,它強調從現實出發,追根尋底,探究事物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亞裏士多德闡明,萬事萬物皆有四類原因(稱之為elements,即要素):質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和動力因。徐心教授從“四因”出發,分享了他對企業“數智化”的第一性思考。
質料因:針對DIKW不同的數智資源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目標和方法。從質料因的角度,徐心教授解構了應輸入的“數智化”轉型的數據和演算法,將“數智化”的輸入資源(質料)分為DIKW四類——數據(Data)、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慧(Wisdom)。從企業資源觀的角度,在 DIKW數智分層體系中考察哪類數據資源更能提供長期競爭力:知識(K)和智慧(W)更會産生長期利潤;數據(D)與資訊(I)本身不是管理資源,更偏重應用價值。DIKW為企業帶來了差異化價值,在管理方面應各有側重。可見,質料決定著深度學習輸出的能力——質料或形式不同,人們獲取“數智化”的能力也各異。質料因使人知曉輸入的“數智化”轉型的數據和演算法具有何種價值。徐心教授在本章節分享了關於客服中心質檢的案例研究,通過保險公司超過8000小時的服務電話通話記錄,利用模型強大的圖像識別和分析能力,對語音片段的頻譜圖進行整體性的分析,識別有服務品質問題的通話。從而實現自動識別客戶情緒、並基於情緒洞察計算,最終提高服務品質的解決方案。
形式因:從規則到“元規則”的轉變。從形式因的角度,徐心教授指出,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時代,管理思維正呈現出從規則到元規則的思維變革。作為産生規則的方法,元規則不囿于規則思維而是判明:哪些輸出是對業務有價值的預測,業務人員指示何種數據能夠提供預測,技術人員諳熟何種演算法適合將輸入與輸出兩類數據相互聯繫。企業“數智化”轉型也正伴隨著這種思維變革而展開。形式因使人明瞭在當今“數智化”時代做決策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徐心教授詳細介紹了如何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網紅家族數據的精確識別——通過識別用戶昵稱和簡介中的關鍵詞確定文本的基本規則、並增加反作弊、唯一性和互斥性等推理能力,建立更明確的知識圖譜,從而提高了網紅家族數據集的精確率和召回率。
目的因:以戰略管理工具指引數智變革。徐心教授強調,企業是戰略驅動的組織,“數智化”轉型應回歸企業戰略驅動的管理本質。戰略思維旨在促成戰略指引:首要決定企業如何為顧客創造價值;戰略既定,在戰略地圖的框架下需考慮改造、優化內部流程以更好地實現顧客價值;之後再組織相應的各類資本,直至最後才涉及第四層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目的因使人洞察“數智化”轉型的驅動力是什麼。徐心教授闡述了某建築産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商二次創業的戰略地圖:通過數字化轉型拓展多個新的業務領域,快速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技術一體化、數據統一、用戶體驗一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成為全球領先的服務商。
動力因:科學測量數智價值,有效融合科技和業務。徐心教授認為,“數智化”轉型是科技人才與業務人才形成的合力,具備這種合力才能成功實現“數智化”轉型。同一數據應用於不同業務項目,産生各不相同的價值,不斷交織累積,持續優化數據價值評估。只有充分了解數據與模型産生的價值,才能洞悉數據要素為企業帶來哪些真正利潤,才能完善企業IT的價值分配,才能提供有效激勵。動力因使人關注誰去實現變革,同時是否具備將技術與商業無縫銜接、踐行創新變革的能力和勇氣。
通過徐心教授在首堂課上引用大量生動實例的精彩分享,MBA新生們深刻認識到,運用以“四因”為基礎的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是探究企業“數智化”本質、解構“數智化”要素、尋求實現“數智化”最優路徑的基本方法。運用“四因説”有助於更透徹地洞察企業數智資源,有助於考察企業“數智化”轉型成功與否,有助於理清企業構建“數智化”的底層邏輯,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實現“數智化”轉型。從更寬廣的視角,新生們還理解到,人類追求真理的強烈信念推動著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發展也為人類提供了更深入直達事物核心、洞悉事物本質的能力。而這正源自於第一性思考經久不衰的指引力。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