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碩士是我國研究生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9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置和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幾點意見》,自此開啟了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起初,專業碩士學制參照學術型碩士,基本上採用三年學制。2009年,為更好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決定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範圍,學制一般調整為2年,以加快人才培養速度,提高人才培養效能。然而發展至今,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正在重塑就業市場對人才勝任力的內在要求,因而,不少高校開始重新給專業碩士“加時”,將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延長至三年。
作為高級應用型人才,專業碩士在新形勢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可遷移能力與綜合實踐應用能力比以往更加重要,要求“學質”的內涵及其支撐因素更加豐富多樣。因此,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減”與“增”的調整,實際上是國家和高校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作出的戰略性選擇,是基於國家發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綜合考量而進行的調整,是教育、科技與人才一體推進過程中專業碩士教育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是對高品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持續探索。專業碩士學制延長,本質上看是為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留出更多時間、更大空間,以探索更多的教育可能性,進而體現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的“學質並重”。
學制延長的突出意義
我國研究生教育體系具有相對統一性。在學制與學位方面,國家統一主導學位授權點的審批、評價以及招生名額分配、導師聘任與管理,計劃性強,但靈活性和彈性相對不足。對於需要社會多方力量參與的專業碩士教育而言,其培養過程尤其缺少用人單位以及第三方機構的深度參與。因而,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亟須走出傳統學術邏輯的羈絆與先天應用性不足的困境,以適應新人才市場的各種新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學制延長對於“學質”提升具有四點意義:
其一,學制延長為吸納更加多樣的用人單位主體參與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引入前沿、高維的市場資訊與課程設計創造了更多機遇。通過學校、用人單位、學生三方高頻互動,政産研學用緊密結合,有利於為學生拓展、暢通多樣化的實戰場域,使其在各類職業環境中掌握專業經驗與行業知識,提升專業碩士綜合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
其二,學制延長為高校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為回應社會與行業需求,高校應體現更大辦學靈活性,科學優化培養過程,細化專業碩士分類培養模式,邀請業界專家參與教學,開展産學研深入合作,幫助專業碩士將專業學習與就業階段的職業發展銜接起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以明確的發展前景增強專業吸引力。
其三,學制延長可增加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彈性、靈活性與開放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可持續發展。學制延長後,學生增加了能自主支配的時間,可根據興趣和專長進行職業規劃,在創新探索中開發個性化潛能,為未來職業發展積累獨特優勢。同時,學制延長後,高校能進一步優化各類課程學時分配,可按照理論—實踐—理論(反思)—再實踐螺旋式上升模式夯實專業碩士培養的應用性、研究性,深入挖掘市場、教育資源,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深入生産實踐一線,在校內外導師指導下進行應用型研究,增加研究經歷,鍛鍊理論聯繫實踐與可遷移能力,在産教融合、科教融匯中進行多樣化職業體驗與行業培訓,找到真正適切並能釋放自己潛力的平臺。
其四,學制延長有利於構建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對專業碩士培養提出的要求,已經不只是勝任特定崗位,還要具備驅動創新、引領發展的戰略視野和能力。高品質專業碩士教育需嚴把招生關,招收真正熱愛、適切且有內驅力的學生,培養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和産出導向、“反向設計、正向施工”,強化過程式控制制與跨界融入,政産研學用深度融通,從“專”“實”向“精”“通”轉變,注重學生的全面與可持續成長,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讓學制延長賦能“學質”提升
需要看到,學制延長並不必然帶來“學質”提升。如不解決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學制延長只會降低學生學習和實踐強度,浪費更多公共資源。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當前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局限,積極探索對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專業碩士教育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讓學制調整真正賦能“學質”提升。
為此,應樹立基於循證決策的就業—招生—培養一體化改革理念。基於對經濟、人口、教育等宏觀數據的有效分析,依據市場需求的量與質,動態調整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與培養方案,做到“決策有據”。進一步優化培養方案,在保證品質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為用人單位和學生融入開拓空間、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加強過程考核,創新學生考核評價機制與方法。通過增加過程考核的學業評價權重,強化學習過程管理,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鬆緊有度”。
進一步完善學業、行業雙導師制度設計,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健全行業導師選聘、培訓、考核和激勵機制,增強導師的責任意識和指導能力,鼓勵導師創新指導方式,建立良好的導學關係,守好“責任田”,發揮“第一責任人”作用。
此外,還應建立健全品質保障體系。學制調整應以專業學位品質標準的提高為旨歸。根據專業碩士教育定位,引進多元品質評價主體與評價指標體系,將高校自我評估、學位點合格評估、專業認證等有機結合,建立全方位、多類型的品質保障體系。加強培養全過程監控和畢業生跟蹤,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全鏈條人才培養品質有標準可依、有機制支撐。
作者:高迎爽(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規劃與評估處副處長、副教授)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27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