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行業背景鮮明、學科特色突出的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自轉公辦學以來,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緊扣地方行業産業發展現代化需求,以石油化工特色學科群建設為牽引,積極發揮學校辦學特色優勢,逐漸探索出“共建、共用、共育、共引、共促、共用”産學研協同育人新機制,服務區域優勢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
産教融合推動專業建設穩發展
立足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和石油石化的行業特色,建立起“就業—招生—培養”聯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新生態。
立足國家與山東省重大戰略需求、面向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設了一批內在聯繫緊密、相互支撐、與地方産業經濟契合度較高的11個學科專業集群。同時,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緊密對接區域石油化工産業鏈,以減碳和零碳為主攻方向,前瞻性佈局儲能科學與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新興專業,同時還設立了9個與“雙碳”相關的微專業。依託“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等平臺,學校成立碳中和實驗班,著力培養“雙碳”領域卓越工程人才。
校企合作構建協同育人新模式
學校多層次、寬領域搭建合作新平臺,創新合作模式,與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及國家稀土催化研究院等多家區域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了協同育人、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學校與山東海科集團等110余家企事業單位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協議,建立了150余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並獲批2個“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示範性實習(實訓)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與企業聯合開發6門校企合作課程,推動校企合作專業共建項目38項,獲批國家教育部門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70項,做到了資源共用、優勢互補。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聘請42名企業導師參與課堂教學,構建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引育留用”夯實師資隊伍強基礎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靶向引才、悉心育才、真心愛才、精準用才,構建了“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區域人才集聚高地。
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産業發展需求,分層次、分學科制定人才引進計劃,通過院士效應、校企共引、高平臺引才、“雙聘教授”等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3年來共計引進博士以上人才100余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等國家、省部級人才10余人,知名高校雙聘教授6人,師資隊伍的數量、品質和結構進一步優化。通過揭榜挂帥、挂職“科技副總”、挂職鍛鍊、聯合研發攻關等合作形式,構建校地企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機制,提升人才引領發展效能。
科教融匯打造高層級科創平臺
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科建設需求,學校積極搭建科研平臺,開創了科研方向有聚焦、研究領域有特色、科研成果有創新、服務社會有途徑的新局面。
充分發揮徐春明院士團隊的輻射帶動效應,高標準建設“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聯合研究院”,重點圍繞綠電、綠氫、儲能、CCUS等領域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積極籌建綠電綠氫、儲能、風電國家工程中心,孵化中國綠電綠氫科創示範園,提升服務區域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能力。聚焦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綠色化工、智慧製造等重點學科方向,聯合勝利油田和區域鏈主企業探索共建科研平臺、産教融合共同體、高端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打造區域內有影響力的碳中和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平臺。自轉設以來,先後獲批各級各類科研平臺27個,其中包括省級科研平臺6個、市級科研平臺14個。
磨礪成鋼服務地方發展見實效
學校始終堅持以産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通過校企人才、資源等的雙向奔赴,開展協同攻關、融合發展、合作育人,促進技術進步和轉化應用,助力山東省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和東營市高水準現代化強市建設。
聚焦“雙碳”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平臺建設,聯合沿黃九省(區)12所高校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綠色低碳行動高校創新聯盟”。聚焦“低碳聚能 創新引領”,與山東省組織部門、科技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及東營市政府部門聯合主辦第一屆黃河三角洲“碳中和”專家行活動,充分發揮兩院院士及高端科研團隊對“黃河戰略”的智力支撐作用,助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和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制定出臺《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服務東營高水準現代化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助力東營市高水準現代化強市建設。
未來,山東石油化工學院將繼續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以《山東石油化工學院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2024—2050)》為藍圖,推動産教融合深度發展,培養更多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楊波 湯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