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哈爾濱工程大學工學書院342人次組成的15支實踐隊開啟暑期第二課堂,學生走近大國重器,觸摸國家名片;對話大國工匠,理解“新質生産力”內涵;調研行業前沿需求,樹立科技報國之志……“書院+學院”雙輪驅動創新課堂像夏季高溫一樣火熱起來。
哈爾濱工程大學(以下簡稱“哈工程”)工學書院與未來技術學院、聯合學院聯動,搭建“專業認知、科創啟蒙、紅色傳承、海洋科普、國際交流”五位一體實踐育人體系,為學生準備了豐富多彩、內涵深刻的暑假實踐活動,為哈工程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做出一系列探索。
“抓專業”
一堂行業與學校雙向奔赴的專業認知課
“藍鯨一號、泰山號……這些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大國重器,今天竟能親手觸摸。”在山東省煙台中集來福士作業區,一件件大國重器映入眼簾,學生興奮不已。
7月,工學書院同學們赴煙臺開展為期5天的調研實踐活動,在艾迪精密、傑瑞石油等地,換上工裝走進車間調研企業技術需求,“走出課堂、走進企業一線,這樣的專業認知課真是太好了。”學生李景程説。
哈工程面向行業大院大所,打造實踐育人基地集群和實踐育人項目庫,利用寒暑假、實習期等,讓學生走進企業、院所,與前沿專家、一線工程師深入交流學習,將企業、院所的技術難題作為學生學習的課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鍛鍊學生的科研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出謀劃策,實現高校與企業、院所協同育人的雙向奔赴。
北海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國內首個巴油合同外包商資質項目,單體最大、規模最大的EPC項目……在中集來福士人力資源部姜傳薪為同學們講述項目背後的故事。“‘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真實的故事讓我理解了這句話深刻的含義,也明確了未來奮鬥的目標。”學生王增祺説。
同時,該校聯合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分別與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行業大院大所共建大學生校外實踐育人基地,工學書院28名學生與行業專家深入交流、聆聽講座。
“抓科創”
一堂賦能滿滿的科創啟蒙課
“科創是什麼模樣?”每個大一的暑假,哈工程未來技術學院與工學書院聯合組織學生開展“暑期科創小課堂”,邀請行業大咖、領域專家為學生們開設科創實踐課,老師以項目制教學方式為學生講授智慧海洋科技前沿領域的專題,學生們在為期兩周的學習中,通過理論學習、現場觀摩、動手實踐、完成作品、路演答辯等環節,了解科創賽事的整個流程。
科創小課堂開設兩門課程,一門是由“中國十大科技新銳人物”,國家級青年人才,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國瑞主講的《水下軟體機器人技術》。“選課的同學以小組為單位,目的是讓他們距離真實的科創比賽更接近。”李國瑞説。
另一門課程是“蛟龍”號潛航員、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主講的《海洋機器人初級設計與實踐》。“兩周的時間,教給學生在實際項目中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帶領他們走進科創的大門,就是課程的意義所在。”陳雲賽説。
哈工程構建“課—項—賽”相結合的項目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假期開設項目制科創小課堂,將學生從大學的起點帶入科創的大門,未來技術學院與工學書院聯合採用“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促創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學生成長成才裝上動力十足的“風火輪”。
“抓夢想”
一堂探秘深藍的海洋科普課
“深海是什麼樣的?”“‘蛟龍’號能帶我暢遊海底世界嗎?”日前,工學書院四川支教實踐隊走進嘉陵區之江小學為學生帶來生動的主題講座。韓雨晴和鐘呈昊兩名志願者為學生科普海洋知識,還指導他們動手拼裝船模。“走進深山為孩子們描繪大海的樣子,孩子們也讓我見到了深山真實的模樣,更加明確了我今後的學習目標。”韓雨晴説。
哈工程發揮“三海一核”特色辦學優勢,鼓勵學生開展海洋科普社會實踐活動,志願者走進中小學、福利院、社區等地,圍繞海洋科普領域,讓更多的孩子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樹立海洋強國的理念。9所學校、福利院,7個企業、社區,近20場科普講座,暑期僅哈工程工學書院就有近30名志願者參與科普實踐育人項目。
“未來領軍人才除了要具備能夠引領智慧海洋未來科技發展的專業素養,作為哈軍工傳人,更要傳承絕對忠誠的紅色血脈和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哈工程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聯合學院/工學書院黨委副書記、工學書院執行院長洪長昊説。
此外,哈工程工學書院44名學生組成了7支紅色傳承實踐隊走進革命老區學習黨史,傳承發揚哈軍工精神,走進祖國最北端開展邊疆行實踐活動;還有3支訪學實踐團,分別赴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範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等高校開展國際交流學習,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全球化眼光的新時代人才。
“抓專業”“抓科創”“抓夢想”“抓情懷”“抓視野”……哈工程“書院+學院”雙輪驅動共同創新第二課堂,通過資源共用、師資互通等方式方法,構建覆蓋學生各成長階段,面向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進階式、模組化的實踐育人體系,打出“五位一體”協同育人的組合拳。(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曹曦通訊員趙琳琳)
作者:曹曦 趙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