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22日,長江商學院MBA邀請到了開心麻花影業副總經理&製片人、長江MBA2022級謝靈玨,開心麻花影業副總經理&行銷總監諸曉晨,與李洋教授共同探討開心麻花的喜劇生産力從何而來。
①爆款生産力,從何而來
李洋教授:開心麻花大家都非常熟悉,從沈騰馬麗的春晚小品到《夏洛特煩惱》,在中國的喜劇、電影、舞臺劇的市場,逐漸佔據一席之地。
現下,開心麻花參與投資的電影《抓娃娃》,也在票房市場非常火熱。截至7月23日,《抓娃娃》票房已突破17億,位列2024年暑期檔票房榜No.1.開心麻花的幾乎一年一部爆款的生産力,從何而來?
謝靈玨:首先是麻花在喜劇創作上的長期積累,麻花通過電影走入大眾視野是在2015年,但在2003年就成立了。前12年,都在做這樣的積累。
我們每年推出一到兩部舞臺劇,一方面第一時間直觀感受觀眾反應,另一方面也積累了人才,我們篩選合適的演員,注重創作品質,確保每一部作品都有市場認可。
其次,這十幾年在開心麻花廠牌之下,積累了很多創作者,他們是分為很小的團隊很小的單元,大家看到是一年一部的産量,但對於團隊來説,他們是花了3-4年的時間,才打磨了一部作品,這樣才能保證內容上的積累。
諸曉晨:我的理解,還是品牌的力量。品牌有觀眾喜愛度,才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表演者加入進來。
麻花像滾雪球,一開始一年只有一部戲,一年只演兩三個月,慢慢變成全年性的演出。這些喜劇創作者和演員,在舞臺上經歷了千錘百煉,變得越來越優秀,在他們的引領下,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形成麻花比較好的生態。
②喜劇公司的幽默文化
李洋教授:作為喜劇公司,公司文化氛圍、企業價值觀上,有特別之處嗎?
謝靈玨:我從網際網路轉行到開心麻花,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家公司的氣氛非常輕鬆。
我們的董事長是一位特別有幽默感的人,即使在面臨很大的挑戰,或者很困難的事情,他都會時不時開玩笑,無形中影響了團隊裏的人。大家在麻花,每人平均都能甩幾個包袱。
大家會以幽默的方式去看待一切事情,有這樣的氣氛才能做喜劇。
諸曉晨:公司的傳統是,不管你職位多高,不管你的工作是不是直接跟演出相關,都要去劇場去值班,直接接觸觀眾,感受現場反饋。
董事長強調説,“我們的根基在舞臺,大家要牢牢地站在舞台中,感受到舞臺。”這讓我們更貼近觀眾,從而不斷改進作品。
③年輕人的關注點在哪?笑點怎麼抓?
李洋教授:不管是開心麻花的喜劇綜藝,比如最近新出的《整個喜劇》sketch show,還是線下劇場、沉浸式演繹空間,這些都牢牢佔據了年輕人的輿論場,你們不僅是了解,甚至可以引領年輕人情緒,這是怎麼做到的?
謝靈玨:還是把喜劇本身做好,內容是第一位的,好笑是關鍵。
麻花做喜劇的方法論很簡單,選擇喜劇基底的題材,用經典的創作方法,只選合適的演員。每部作品從劇本到演員都嚴格把關。
我們傾向於劇本本身是喜劇的基底,而非選擇普通的故事。情境對了,好笑的那些點,都會自然而然、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比如説,讓你回到中學,你會怎麼做?突然給你10個億,你要怎麼把它花掉?突然男女互換靈魂,你要怎麼辦?地球爆炸了只剩你獨自在月球上,你會怎麼辦…只聽一句話,大家會覺得“哇”,有無限的想像空間,而且一定會很有趣。
諸曉晨:就喜劇電影來説來説,其實沒有非常針對什麼年齡段的人,不同導演風格不一樣,擅長的類型就不太一樣,受眾也會有所變化。
我們會傾向於年齡層在15歲到45歲之間,偏城市化的觀眾,他們對包袱的新鮮度非常在意,但傳播力也非常強。麻花的團隊會通過創新不斷測試,去貼近市場需求。
從地域上講,我們會有本土化的運營,比如説華南市場是以廣東為代表,西南市場是以川渝一帶為代表,他們就會有本土的創作、演員的發掘,比如會講方言的演員等等,儘量去吃透年輕市場。
電影的宣發方式,也會跟進當下年輕人的潮流,比如短視頻行銷。現在短視頻的節奏非常快,強劇情、碎片化。我們內部的創作規律沒有太被影響,但是在行銷的時候經常採取二創的方式,比如《獨行月球》,我們做了500條短視頻,挑戰巨大但效果顯著。
李洋教授:最近很火的短劇領域,總時長等同於一部電影拆成了七八十集,開心麻花未來會擁抱短劇形式嗎?
謝靈玨:短劇的創作習慣和我們做電影、舞臺劇不太一樣,麻花更擅長兩小時左右的作品。短劇的劇情和形式對我們是挑戰,而且有很大的差別——傳統的劇都是橫屏的,短劇是豎屏的,非常突出個人特寫,所以我們仍在摸索中。
④“麻花品牌“PK“麻花IP”
李洋教授:個人IP化對公司品牌帶來的挑戰,應該如何應對?
比如”沈騰馬麗“成為超級IP以後,很多資源、注意力都到他個人身上去了,這勢必會對自身喜劇舞臺的品牌,帶來一些流量上的爭奪,麻花是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謝靈玨:相輔相成。這麼多年的積累和積澱,這麼多年的感情以及信任關係是不可替代的。
我們會進行集體創作。一個劇本,全團隊都會幫忙提意見,演員也會在過程中不停創作,增加喜劇橋段,這種氣氛讓大家更願意擰成一股繩——沈騰&瑪麗的IP,是我們要共同去經營的。很多演員通過開心麻花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我們都會給予他們更多發展空間。
另外,麻花堅持只選合適的演員,沒有過度追求大IP,麻花的成功也是依託作品,以及演員自己的實力和魅力,走到現在的。
諸曉晨:不論是作品宣傳,還是藝人宣傳的時候,都有統一的名字,叫“開心麻花”,我們不斷的積累,在觀眾的心目中,種下根基。
品牌是消費者的信任度。騰哥出去會説,他是開心麻花的演員沈騰。品牌的認知,也是通過這些明星IP多年的、重復的露出,以及優秀的作品加持,才能做到深入人心。
麻花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成功的IP出現,有明星IP的不斷涌現。
⑤長江MBA與麻花新方向
李洋教授:想問一下靈玨,你是在開心麻花工作的期間來到了長江。長江作為商學院,平時討論的話題不太涉及內容創作,更偏商業,能夠帶給你期待的幫助嗎?
謝靈玨:實話説,收穫特別特別大。首先長江它能給我提供一些新的視角。上過長江再回頭看麻花,我們還是處在一種“內容創作者的手工作坊”,會很專注的在創作好的作品,當然這是正確的路徑,它一定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啟發更多是在公司管理還有戰略佈局等方面的,比如行銷類的課程,上過之後,我還跟老闆聊過這一問題:
行銷的三層邏輯:
最低一層的行銷賣産品;
第二層行銷賣服務;
第三層行銷是賣品牌,提供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消費者擁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和對生活的嚮往,企業會有很大的空間。
麻花具備做第三層行銷的能力,我們很多觀眾都是看麻花20年,會帶著自己的伴侶、朋友甚至孩子去看,這樣的忠誠度、粘性以及信任度,我們在做很多方向,比如説養老,都可以去展望。
當時我跟我老闆聊的時候,他也很興奮,現在以天津為試點,已經在去做了。
另外,長江的課程對我思路視野的拓寬,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工作裏都有逐漸顯露出來。
李洋教授:開心麻花特別好的將藝術跟商業做了完美結合,市場上還有很多藝術家,醉心於創作。這些人怎麼樣保證自己藝術原創性的同時,又能夠具備更多的商業屬性?
諸曉晨:更多還是經驗積累,創作者要認知市場、理解市場。
我對於合作藝術家的期許是,他只要有意識就夠了,再深入的商業商業化運作,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做。先解決意識的問題,再解決具體的技術的問題。
除了麻花的管理者適合來上長江MBA,我覺得很多創作者,應該也很適合來上MBA課程,可以通過商業去衝擊他們的思考。如果有更適合他們的商業類課程,一定是很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