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如果説有什麼比股市波動更讓人目不暇接的,那恐怕就是企業家們在網際網路上的最新動態了。近年來,雷軍、周鴻祎、俞敏洪、董明珠等企業家紛紛涌入臺前,當起了企業的“代言人”,積極宣傳企業,開展“流量”攻勢,成為人們眼中的“網紅”。
很多企業家並非行銷專家,為何涌入臺前?哪些內容可以講,尺度又該如何把握?企業家個人IP該如何打造,有什麼秘訣?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行銷學系教授江明華,分享了自己對企業家走到臺前當“網紅”這一網際網路現象的見解。
01 企業家們為何走到臺前?
近年來,很多企業家從幕後走到臺前,擔任起自家企業品牌的代言人,用更加親近、真實的一面來展示企業的形象。尤其是近兩年,那些深居簡出、神秘莫測的企業家們頻頻亮相社交媒體,開直播、秀英語、玩段子……這一幕幕,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時代變了,還是企業家們集體開竅了?
“企業家們走到臺前,可以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來理解。內部因素是企業家本身自帶流量和關注度,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人格化內容輸出,可以低成本收穫企業宣傳的最大效果;外部因素則是市場環境的日益複雜多變,企業家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夠跟上形勢,避免被淘汰。”江明華説。
在他看來,企業家們頻頻亮相社交媒體,其本質是企業行銷方式的一種。企業開展行銷活動,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如果哪種方式效果比較好,成本又比較低,企業毫無疑問就願意去採用。
過去的幾年裏,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通社交媒體賬號,甚至不少人活躍在至少兩個以上的平臺。企業家通過個人IP的塑造,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和價值觀,有助於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和信任關係,其個人IP的影響力也可轉化為企業的商業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江明華指出,即便一些企業家有時會借鑒“網紅”的做法,但自己並不同意把他們叫做“網紅”,可能企業家自己也不願意被叫做“網紅”。因為他們更多的還是另外一個身份——企業家,只是採取了一些網際網路時代新的傳播方式。
作為企業家,熟悉企業的産品,走到臺前直接面對消費者,能夠提升企業宣傳效率,促進産品行銷,也有利於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如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小米董事長雷軍等,都是善於利用社交媒體來製造話題的行銷“高手”。不過,很多企業家並非行銷專家,臺前的尺度把握並非易事。
在江明華看來,企業家們走向臺前,其經歷、故事、性格都會暴露在公眾視線之下,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微妙的表情變化,都被無數雙眼睛緊緊盯著,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放大鏡之下,任何個人行為的錯誤都會影響企業整體形象。
此外,由於每個個體認知系統的不同,聽眾不一樣,企業家們的一言一行,無論多麼微小,都可能被放大解讀,甚至曲意解讀,引發大規模的爭議,進而影響公司發展。
“受限于各種制約,鏡頭前的企業家未必專業。並且,企業家由於在企業內部的地位,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約束。因而導致企業家一語不當,被流量反噬的現象並不鮮見,這反而會降低企業家及其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好感。”江明華説。
02 企業家個人IP如何打造?
如果雷軍再做一款數位産品,你會覺得這個産品性價比高嗎?如果喬布斯還在世,不僅賣蘋果手機,還賣蘋果電視,你會買單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是“高”“會”,這就是“網紅”企業家的魅力。正如喬布斯之於蘋果、馬斯克之於特斯拉、雷軍之於小米,企業家個人IP大放異彩的時代正在到來。
“一個企業在賣産品前,要先把企業作為一個組織銷售出去。但這個組織是抽象的,市場上的消費者不太容易接受。而接受這個企業的一個途徑,便是通過企業的領導者來認識這家企業。”江明華説,“別人要先認識你,然後才能接受你,喜歡你。”
如今,企業家個人IP的打造幾乎成為企業發展的必修課。在江明華看來,因為産品是一個企業的,消費者對這個企業信任了,自然更容易接受這個企業的産品。而企業家走到臺前,也正是出於這樣的思路,通過打造自己的IP來幫助企業實現目標。
至於企業家要不要走到臺前?江明華建議他們可以多問自己:是否需要走到臺前去推動企業發展?這是不是一個值得去嘗試的策略?走到臺前以後怎樣做才能推動公司的發展?
經過長期的思考,江明華總結出從“內聖的TEA”到“外王的FRAME”兩個模型,供打造個人IP的企業家自我測試與應用。
在“內聖的TEA模型”中,T即Trustworthiness(可靠性)、E即Expertise(專業性)、A即Attractiveness(吸引性)。
“與陌生人交朋友,首先看中的就是可靠度,所以企業家打造個人IP需要具備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可靠性。其次,要看企業家的所言所行在行業中是否專業,即專業性。最後,要看吸引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持續讓人關注你,喜歡你。”江明華説。
在“外王FRAME模型”方面,F即Favorability(喜愛度)、R即Reliability(信賴度)、A即Awareness(知曉度)、M即Matchability(匹配度)、E即Effectiveness(績效度)。
在他看來,“內聖”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礎,“外王”是“內聖”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結果。企業家走到臺前,就要超越一般意義上的“直播型網紅”,努力成為掌握網紅經濟脈絡和密碼的“智慧型網紅”,這個要求著實不低。
“內在超越是企業家走向臺前的準備,有了內聖才能讓更多人知曉,也才能做更多與自己相匹配的事。這需要企業家通過網路來具象闡述,把企業打造成一個更具體、有溫度、有態度的人格魅力體,才能讓更多的人知曉和喜歡,完成企業發展的預期目標。”江明華説。
江明華表示,不管是企業家個人IP的塑造還是企業經營效益的提升,本質還是靠過硬的産品和服務。只有踏踏實實做好研發、製造、消費者服務,通過拿得出手的産品得到消費者發自內心的認可,形成良性的品牌傳播互動,企業家才能與粉絲雙向奔赴,真正“網紅”變“長紅”。
03 企業形象會被“綁架”嗎?
不過,企業過多將“榮辱”繫於一人,與個人深度綁定也面臨一定風險。江明華指出,企業家走到臺前,要注意個人形象和企業形象之間的平衡。因為企業家的負面形象,會影響到人們對企業的認知。
“人們可能會因為喜歡這個企業家,而喜歡這個企業;也會因為不喜歡這個企業家,而不喜歡這個企業。不能因為企業家一個人的不當言行,就抵消了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努力。”江明華説。
江明華指出,對於企業家來説,除了要認清自己與企業在社會中所處的行業和位置,並因之展示恰當的形象,並且還要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自身的形象也要跟著變化,要在不同的時期展示出不同的形象。
“早期的華為是一家ToB企業,只需要在專業範圍內有知名度就好了。後期華為不僅ToB,而且ToC,這就需要社會公眾通過認識任正非來認識華為,喜歡任正非從而喜歡上華為的産品,這也是近年來華為高管頻頻亮相網路的原因。”在江明華看來,從“名不見經傳”到中國企業的一面旗幟,任正非對外形象的變化正是源於企業發展的需要。
江明華表示,企業家走到臺前,應該像個演員,其言行舉止要按照定好的“劇本”來。而這個劇本,就是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目標制定的戰略規劃,並且這個劇本還是個“連續劇”,要根據企業的發展,不斷地更新。
儘管眾多企業家奔赴流量“戰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江明華看來,這對於飛快發展的中國企業來説,還遠遠不夠。首先,企業一直處在發展階段,如果企業家與企業深度綁定,未來更帥換將怎麼辦?其次,企業是一個複雜的多面體,只通過企業家一個角度去了解企業,認識會過於片面。
“企業形像是指社會公眾或企業關係者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印象和認知,是企業的表現與特徵在他們心目中的綜合反映。只有不同企業高管聚焦于聚光燈下介紹企業、為企業説話,企業的形象才能深深印在大眾心裏。”江明華説。
江明華表示,這就需要不同的IP來相輔相成。除了企業家的個人IP,企業的其他高管,如CFO、CTO、CMO、COO等,也應該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IP,通過構建企業IP矩陣來全面展現企業形象,既消除外界對企業的誤解,也讓公眾更好地了解企業,推動企業發展。
企業家走到臺前對商業環境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江明華認為,企業家走到臺前,對整個企業的發展是一件好的事情,除了增加企業發展的透明度,約束企業家的言談舉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動企業與社會的互動,推動企業管理者的素質理念更全面、更現代一些,對整個市場環境産生積極的影響。
“擁抱流量,跟社會公眾交朋友,是企業家走到臺前的普遍動機。與此同時,企業家也就要接受社會公眾用放大鏡來全方位審視公司的産品和服務,這是企業家需要仔細思考如何面對的巨大挑戰。”江明華説。同時,他也指出,企業家並不是非得做網紅不可,出於對企業家個性、企業特質和産品屬性的考慮,那些保持“低調”的企業家同樣值得尊重。
江明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行銷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品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和EMBA中心執行主任。1997年獲得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作為訪問學者訪問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商學院和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以及美國賴斯大學。擔任多家企業的行銷與品牌顧問,為他們提供行銷戰略和品牌戰略等諮詢服務。目前,正在主持研究的項目有:“行銷戰略決策:基於人與行銷(品牌)的研究”、“賽事體驗與品牌塑造和維護研究”、“體育組織及其賽事影響力研究”等。已經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體育贊助對品牌資産的提升及其作用機制研究”、“品牌價值構成要素及其影響因素”、“品牌個性維度及其測量量表研究”和“奢侈品生態及消費者消費動機研究”,以及企業合作課題:“品牌代言人影響力評估研究”。研究成果發表于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和《管理世界》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
(圖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