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企業家話創新 | 復旦管理大視野走進南通論壇精粹

長三角企業家話創新 | 復旦管理大視野走進南通論壇精粹

2024-06-13 09:35

來源:復旦管院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image.png

任何一次經濟增長的突破都伴隨著創新精神的解放。中國的企業家要“卷”就更多地去“卷”創新、技術、能力,這樣最終才會産出新質生産力。推動創新,必須搭建一個開放的創新機制,不能關在家裏悶頭搞創新,而是要積極尋求外部合作與交流。

5月5日,以“數智賦能向綠而行”為主題的復旦管理大視野走進南通,通過探討分享管理知識、前沿學術成果,為地方企業創新發展賦能助力。

活動現場,南通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南通創新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保德林致辭,我院孫一民副院長做院情報告,金融與財務學系孔愛國教授做主題分享,並圍繞打造新質生産力、如何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等話題,與羅博特科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戴軍校友,江蘇九鼎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清波,南通海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小兵校友三位嘉賓展開深入對話。

01  創新精神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複雜的內外迴圈:對內,經濟增長模式轉型難度大、時間跨度長,經濟發展增速放緩;對外,俄烏戰爭、地緣政治等國際環境造成的影響將持續存在。

在這種複雜形勢下,實現中國金融與經濟的轉型,應當主要依靠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以企業家為主體進行社會財富的創造,併為企業家們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環境。從2015年開始,我國以消費為主導的時代已經出現,消費市場是多樣的、分散的、靈活的,因此中國現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創新精神和企業家。

在此背景下,政府要給予企業一個寬容的平臺,放開市場、降低成本,讓市場自身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進一步提高金融滲透力,讓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寬容度更大;資本市場應該為企業和投資人提供靈活的融資場所,這樣就會有一大批科創型企業解除融資的約束,讓每個具備創業和創新精神的人都願意投資、辦廠、創業。

任何一次經濟增長的突破都伴隨著創新精神的解放。今年,我國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戰略目標,並大力倡導科技創新。這一經濟學術語落實到企業層面時,其本質在於敦促企業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技術,運用前沿科技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換言之,創新精神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創新精神,新質生産力其實也是一句空話,但如果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結合在一起,新質生産力就可以落到實處。

對於任何科技創新來説,企業家的角色都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家是引領企業創新發展的靈魂人物,他們的好奇心、專注力、興奮點共同構成了企業創新不可或缺的最基本要素。缺乏這些要素,企業難以持續發展,也很難實現真正的成長與蛻變。

02  要“卷”就“卷”創新、技術、能力

新質生産力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企業以更快的步伐推進創新,不斷探索與突破,實現持續的發展與增長。

這些年很流行一個字就是“卷”,我認為中國的企業家要“卷”就更多地去“卷”創新、技術、能力,這樣最終才會産出新質生産力,進而帶來競爭優勢和成本優勢,如果直接衝著成本去卷,最終的結果是把所有企業的生存空間都卷沒了。

在創新型高科技公司努力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産力的初期階段,它們往往會遭遇很多困難,其中一大挑戰便是尋求資本市場的認同與支援。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它們都可能面臨資本市場包容性有限的問題。

資本市場對於新興創業企業以及新質生産力從0到1的支援至關重要,然而,這種支援的稀缺性往往成為制約這些企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因此,創新型高科技公司在追求生産力的道路上,亟需更加開闊和包容的資本市場環境,以實現從創新理念到實際生産力的順利轉化。

對於企業而言,人才無疑是第一重要的資源。然而,單純依賴人才並不可取,建立穩定、完善的系統同樣重要。在激發新思維、碰撞想法的過程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但在決策落定之後,高效、穩定的系統則成為確保企業順暢運作的關鍵。不過,在建立和維護系統的同時,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敏銳度和開放性,避免被僵化的系統規則所限制。

03  不斷創新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之道

新質生産力,歸根結底,是尋求在突破性和原創性技術方面的發展。自從人類社會擺脫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踏入商品經濟時代,競爭便開始出現,且日益激烈。

真正的競爭不應僅限于價格層面的角逐,而應聚焦于技術創新,這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永恒主題。我們需要深刻理解這種競爭的實質,即通過技術的不斷革新與提升,來構築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要保持持續的創新,首先必須在企業文化中植入一種觀念:只有不斷的創新,企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這種創新的理念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應成為每個員工的內在驅動力和行動準則。

企業的科技創新、市場拓展及經營管理等核心活動,都離不開人才。然而,在人才高度流動的現代社會,當人才進入企業後,我們必須著重於人才隊伍的全面建設。人才管理關乎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除了把企業業務涉及到的各種專業的人配套齊全外,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共同的價值觀,打造企業文化。

領導與管理雖然相輔相成,卻存在一定差異,管理更傾向於執行,而領導則側重於決策與指引方向。因此,將管理型團隊逐步培養為具備決策能力的團隊,促使管理者向領導者角色轉變,不僅有助於提升團隊的綜合素質,更是確保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04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産生的

新質生産力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産品過度依賴特定資源或深陷無休止的競爭漩渦,那麼它很難被賦予“新質生産力”的標簽。其次,新質生産力應展現出顯著的先進性,這种先進性體現在一是蘊含高技術含量,二是能實現高效能的産出。

同時,新質生産力還必須具備可持續性。這也與本次論壇的主題“向綠而行”不謀而合。在追求綠色環保、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質生産力需要順應這一歷史潮流,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更要注重環境效益,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創新,必須搭建一個開放的創新機制,不能關在家裏悶頭搞創新,而是要積極尋求外部合作與交流。真正的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産生的,包括與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搭建創新平臺,以匯聚各方智慧和資源等。

一直以來,民營企業都是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市場空間,用有限的資源去滿足特定客戶的需要,這要求企業著眼于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堅定的戰略定力和明確的發展方向,因此要有持續的、聚焦的投入,確保創新研發的順利推進。

作為深耕于專業化領域的企業,我們積極尋求與行業內頂尖企業的合作機會。我們堅信,與技藝精湛、甚至超越我們的合作夥伴共同開展項目,通過與高手過招、向高手學習,能夠在切磋與交流中提升我們自己的實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復旦管院”

【責任編輯:張學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