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校中國招辦訪談丨武漢理工大學:聚焦學生增值創新賦能 助力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

2024高校中國招辦訪談丨武漢理工大學:聚焦學生增值創新賦能 助力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

2024-06-11 08:3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中國網高校頻道推出《高校中國》高招特別訪談欄目,將陸續邀請全國高校招生負責人聚焦學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專業解讀、最新招生政策、志願填報、生涯發展規劃等話題進行深度解讀,為考生和家長保駕護航,幫助考生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

本期特邀嘉賓:

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李小睿做客中國網《高校中國》招辦訪談間,為廣大考生介紹2024年武漢理工大學招生政策,為考生及其家長解答報考問題。

image.png

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招辦訪談欄目《高校中國》,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張萌萌。在這裡,我們將與招辦負責人面對面交流,聚焦學校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最新的招生政策等內容,讓學生和家長更好的了解大學,讀懂專業,一起向未來。今天也是非常榮幸邀請到了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老師李小睿,首先請李老師為我們介紹一下武漢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

李小睿: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6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7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是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400余人;學校建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2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先後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和首批“國家智慧財産權示範高校”等。百廿餘年,風雨兼程,武漢理工大學將圍繞“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崇高理想,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主持人:剛剛聽武漢理工大學有非常多厲害的專業方面的內容,但是武漢理工大學這個名字一聽就感覺是理科方面非常強。但據我了解,它還有非常多的門科大類,那也請李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下貴校的優勢專業、優勢學科以及特色專業都有哪些?

李小睿:我們學校的學科門類還是非常全面的,現在學校已經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于2017年獲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2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連續兩輪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並在國家學科評估中獲評A+。學校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萬分之五,物理、環境生態、電腦科學、地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生物學與生物化學6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百分之一。

我校現有本科專業101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4個、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專業2個。近年來,學校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將傳統工科和新興技術交叉融合、全面連結。學校的優勢專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與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密切相關的傳統優勢專業(包括材料類、交通類、船舶類、車輛類、機械類、土木類等),這些專業實力都非常強勁。第二類是近年來發展迅速,也廣受考生青睞的新興優勢專業(包括電腦類、資訊與控制類、藝術類、經濟與管理類等)。

我校這些專業最顯著的特色在於其與三大行業緊密結合、交叉融合,助力培養複合型人才,充分借助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賦能新工科、新文科培育創新人才。如:把人工智慧與材料結合,培養智慧材料方面的人才,把人工智慧、新材料與車輛工程相結合,培養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方面的人才,以及把船舶工程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培養豪華郵輪設計方面的人才等。

主持人:聽了非常多的專業,我們知道這些是學生在入學的時候可以選擇的。那入學之後,學生在本科階段,貴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都有哪些亮點呢?也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

李小睿:武漢理工大學在培養模式上聚焦“學生增值”創新賦能。學校全力推動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以學生為中心,更加互聯、開放、共用、個性”的教育新生態。課堂內,理工智課平臺上線 1900余門數字化課程;跨域連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等,匯聚豐富的校外高水準課程資源;與知名高校合力打造“雙空間”場域;與行業企業聯合打造“無邊界”課堂。課堂外,學校為同學們提供未來學習中心等沉浸式學習的全新體驗,提供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的科研機會,提供全國最高水準的創新舞臺,提供産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實踐平臺。

打通學科專業“邊界”。14個微專業聚焦特色前沿專業方向,對接國家複合型創新人才需求;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組建教學團隊,與國際院校、校內科研機構、行業企業合作培養;設有準入準出機制;審核通過發放結業證書,學生具備行業從業基礎能力,企業認可度高。

此外,學校採取一體化培養,打通本研課程互選通道,本科學生可自願提前選修研究生課程,本校讀研承認相應學分、研究成果;可以説是衝破學歷“天花板”。

培養模式上打破校際“圍墻”。學校與在漢部屬高校課程互開、教師互聘、資源共用,進入選課系統,承認學分成績,共築優質教育“共同體”。

主持人:我剛剛聽到一個點在於本科生可以學習研究生的內容,那説明貴校比較多的學生是學有餘力的,所以想了解一下貴校的拔尖人才創新培養項目都有哪些?

李小睿:我們學校近幾年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方面也有很多的創新點,首先,學校依託世界一流學科材料學科(同時也是A+學科,全球排名34)創設“珠峰計劃”,致力於培養世界一流的材料學科領軍人才。該計劃在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省實施,面向高考成績位次值位於全省前1%且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高中畢業生,將採取院士一對一指導、國內外名校聯合培養等方式,並設立專項培養經費。學生入校後,也將從填報材料類相關專業的考生中遴選優秀學生組建“珠峰班”,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培養材料領軍人才貢獻“理工力量”。

學校還設立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智慧製造工程”“通信工程”4個卓越實驗班,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和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專業緊跟時代發展,均為熱門優勢專業;實行一體化培養;由院士等知名專家擔任班主任;定制化、小班化、國際化培養;擁有暢通的直博和出國交流渠道。

主持人:其實很多大學生在剛剛上大學的時候,還不太了解自己選擇的專業是什麼內容,所以可能上到一半會想,我可不可以轉到其他我更感興趣的專業。那貴校在轉專業方面都有哪些政策和要求呢?

李小睿:這個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我們學校在學生的轉專業方面是很靈活的,學校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實行“轉出無限制,轉入有門檻”靈活的轉專業制度,本科生入校後有多個申請轉專業的機會。一是新生在軍訓期間可以參加10余類試點班選拔進入試點班學習;二是大一下學期,學生可申請在全校範圍內轉專業;三是在大二下學期,符合相關條件,學生也可申請轉專業。

以2023年為例,共有超過1200名新生通過試點班選拔和轉專業進入新專業就讀。具體以學校當年公佈的轉專業政策為準。

主持人:明白了,轉專業非常的靈活,但轉入是有門檻的。其實大家在選大學的時候,還是會綜合考慮這個學校的學生以後的就業方向如何,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為貴校宣傳的機會。請李老師為我們介紹一下貴校的學生在就業或者是升學方面的去向如何?

李小睿:這也是我一直想要提醒家長和各位考生的地方,我們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也就是説在高中報志願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未來的就業方向,從我們的入口到出口都進行一個長線的考慮。這裡介紹一下我們武漢理工大學的學生的升學就業情況。

近幾年來,學校的畢業生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強大的就業熱情,每年有近1700名學生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保研率超18%),超過45%的學生前往海內外知名院校繼續深造;超過54%的學生在世界500強及戰略新興産業就業。

大家熟知的華為、中興、中國建築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東風汽車、上汽集團等都是我們學校的“就業大戶”。在2021年,國務院舉行的全國就業創業工作會上,學校作為唯一高校代表做典型發言。在去年的7月份,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也專題報道了我們學校的就業工作,因此我們説選擇武漢理工,70萬優秀校友將與你同行!最好的你們就是最好的大學。高考來臨之際,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金秋九月,期待在武漢理工大學與大家相見!

【責任編輯:張學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