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校中國招辦訪談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今年招生省份增加7個 聚焦新興交叉融合學科

2024高校中國招辦訪談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今年招生省份增加7個 聚焦新興交叉融合學科

2024-06-07 15:12

來源:中國高校頻道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中國網高校中國頻道推出《高校中國》高招特別訪談欄目,將陸續邀請全國高校招生負責人聚焦學校辦學特色、人才培養、專業解讀、最新招生政策、志願填報、生涯發展規劃等話題進行深度解讀,為考生和家長保駕護航,幫助考生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

本期特邀嘉賓: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本科招生總負責人甄勇老師做客中國網《高校中國》招辦訪談間,為廣大考生介紹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招生政策,為考生及其家長解答報考問題。

image.png

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招辦訪談欄目《高校中國 共話未來》,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寶妹,在這裡,我們將和招辦負責人面對面直接交流,帶您直接聚焦學校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最新的招生政策等一系列專業問題和話題,帶您了解大學,助力您讀懂專業,一起向未來。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本科生招生辦總負責人甄勇老師。我們都知道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在2023年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請您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一個基本情況。

甄勇老師: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于2022年6月正式設立的一所內地與香港合作舉辦的大學,它是一所公立大學,屬於新型事業單位,這所大學和同類大學有一些不同,最主要是表現在專業設置上,同類大學的專業設置基本上是複製校本部的專業,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設置專業上原則不和校本部的專業重疊,聚焦現在新興的交叉融合學科,所有專業都是交叉融合學科。目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國內第一所所有專業都是交叉融合學科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目標是培養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人才和戰略科學家,通過創新學術架構、新的融合學科的教育以及新的知識轉化模式來應對當前科技革命的挑戰。

主持人:剛剛您提到了交叉融合人才的培養,在現在這樣一個融合發展的時代,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獨到的理念和方法?

甄勇老師:大家都知道,過去我們有一個問題叫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實際是錢老提出來的,我們要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反思,事實已經證明,傳統的教學教育模式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是有很多不足的。香港科技大學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過程當中有自己獨特的培養模式和經驗,我們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像大疆、雲舟智慧等一些高科技企業,也培養出像汪濤、張雲飛等一批創新型人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在總結港科大過去30多年人才培養經驗的基礎之上來創建港科大的2.0,在現在這種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用我們的經驗來培養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人才,具體來講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在本科招生培養上採取大類培養和貫通式培養。所謂大類培養,就是在本科招生當中,前兩年是不分專業的,通過兩年學習讓同學們實現學術啟蒙,了解各個專業,了解自己的潛力、特長、愛好和興趣,兩年之後,學生自由選擇進入專業學習;所謂貫通式培養,就是本科完成通識教育和基礎學科的學習之後,再進行本碩或者本博的直讀,這樣在培養人才上實現本碩博一體化,這對現在來講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需要特別説明的是,我們的碩士研究生是研究型的碩士,通常叫Mphil,它不是一年授課制碩士。在研究生階段,香港有一個特色,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個PGS,也就是助學金。同時來講,在整個人才培養當中,我們自己有幾個特點:一是學科、學術的架構,創新的學術架構打破了傳統學院和係的壁壘,更好的培養科技創新人才;二是以項目制為抓手,全英文小班教學和以探索為導向的主動學習模式,這對於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模式。

在科技發展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這種創新的知識轉化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可以尋求最新的科技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實現對未來産業人才的培養。

主持人:總結來説就是要打通壁壘,然後不斷實現對每一個報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同學的一體化、專業化,甚至是個性化學習的願景,那説到這個“才”,學校要選的不只是人才的“才”,還有材料的“材”,這就不得不提到招生的話題,很多同學非常關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到底會招收哪些專業?並且今年的招生又有哪些變化?

甄勇老師:香港科大學(廣州)本科招生今年專業跟去年一樣,還是三個專業,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以及智慧製造,需要説明的是,這3個本科專業只是本科階段學習的專業,前兩年不分專業,兩年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進入專業學習,每個專業沒有名額的限制。在完成本科專業學習之後進行碩博學習的時候,碩博的專業可以從全校16個專業中去選,比如像微電子,也就是晶片,像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金融科技、計算媒體藝術等,所以大家不需要太糾結專業問題,因為進到學校之後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資源來了解各個專業,從而選定自己未來學習的方向。

另外一個變化是按照學校的發展規劃,今年招生在招生省份上有了一個拓展,又增加了七個省份,其中也包括咱們的北京市。

主持人:聽了您的介紹,同學們進校之後可以紮實自己的基礎知識,不斷挖掘自己的興趣,然後找到自己從事的學業和職業,剛剛您也提到了助學金問題,能不能具體的介紹一下助學金政策和學費情況?

甄勇老師:我們的本科生學費有兩個檔次,一個是對於本博直讀的學生,本科期間學費是每年5萬元;本碩連讀同學的本科階段,學費是每年10萬元,大家聽到5萬、10萬或許覺得有點貴,實際上我們是有助學金保底的,也就是説只要被我們學校錄取了,如果家庭經濟有困難,就可以申請助學金,這個助學金是按需給予的,需要多少,學校就會提供多少,原則是保障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我們學校有個政策,就是不會讓任何一個被錄取的同學因為經濟困難、家庭經濟的原因而失學,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這是針對本科生的助學金政策。在培養模式上,我們本碩、本博連讀的同學在研究生階段,每個人也有助學金,英文叫PGS,這可以保障同學在碩士、博士階段正常的生活,大家可以安心的進行學習,而不用擔心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問題。

主持人:只要足夠有實力,成績足夠優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一定會為您的學業之路保駕護航的,對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大家可能會疑惑,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之間是怎樣的一個關係?請您闡釋一下。

甄勇老師: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和香港科技大學是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來共同建設港科大2.0,港科大(廣州)是港科大2.0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個學校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地域,比如我們在內地,香港科技大學在香港。香港科技大學從學術上講,實質上是一校兩園,也就是兩個學校在教學品質、師資水準等都是一致的,兩個學校採取資源共用,實驗室可以共用,兩邊學生也可以相互選課。從專業設置上,剛才提到專業原則上不重合,實際上也是一個一校兩園的體現。

主持人:抓住“一校兩園”這個關鍵詞,兩個學校在學術和師資力量上是平齊和一致的,那麼具體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它的硬體設施和師資力量能不能請您詳細為大家科普一下?

甄勇老師:從硬體設施來講,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擁有世界一流的硬體設施,比如説實驗室,學校現在有15個中央實驗室,都是世界一流的,像晶片中央實驗室、人工智慧超算等這種實驗室、材料實驗室,這些是我們作為一個新建立的大學所擁有的獨特的一個優勢,我們叫後發優勢。在師資上面,香港科技大學本身是世界一流大學,2011年學校建校20週年的時候,在世界大學QS排名中是亞洲第一,現在學校所有的老師都是世界知名高校工作過的教授或者是畢業的博士。同時來講,我們現在聚焦交叉學科,這些交叉學科的師資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是非常短缺的,但是我們有成建制的、成團隊的世界一流的師資,比如説人工智慧,大家都知道,最近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速,也非常火熱,我們在人工智慧這個學域大概有30名左右的世界一流學者,像我們的學域主任熊輝教授,他不僅僅是世界人工智慧領域的知名學者,同時在業界的影響力也非常大;像微電子,也就是晶片,國內通常叫積體電路,在這個學域,我們有近20名世界一流學者,像我們的學域主任須江教授,他是從普林斯頓大學回來參與晶片研究,從2G晶片就參與。所以在這些交叉融合學科裏面,我們的師資是世界一流的,像這種一流的師資加上一流的實驗室,還有一流的學術環境,可以很好的培養世界一流的人才。

主持人:聽完您的這段分享,我感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師資力量真的是非常的雄厚,在師資團隊背後,其實最重要的是整個學科建設。對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來説,它的學術架構和教育模式是怎麼樣去突破和創新的呢?

甄勇老師:您這個問題問到實質上了,我們傳統的大學學術架構就是大學下面有學院,像理學院、工學院等,然後在學院裏面設係,這種傳統的學術架構帶來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係之間、不同的學域之間有壁壘,也有利益格局的劃分,這樣對跨學科的人才培養、對交叉融合學科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的障礙。在我們學校,我們聚焦交叉融合學科,不再設學院和學系,取而代之的是學域和樞紐,這種新的學術架構對學科的交叉融合、人才的培養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

在人才培養上,我們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特點就是我們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是單向的知識傳輸型的教學模式。在我們學校,最主要的不是知識單向的輸送,更重要的是思維的碰撞,這種思維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實際成為我們課堂最主要的一個內容,也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日常,這個對我們能夠孵化出很多創新型的企業和人才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再一個是知識轉化模式,傳統大學叫産學研,我們學校叫研學産,研是實現科技創新0到1的突破,然後把它産品化、産業化,在這個過程,同學們可以探索最新的科技來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來尋找新的應用場景,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多年來發展的一種模式,對培養前沿交叉學科的人才非常重要;另外一個是項目制,所謂項目制就是在學習過程當中,如何把最新的科技來轉化成産品産業,在我們整個本碩博學習過程中都貫穿著項目制,這對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性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種具有我們港科大特色的培養模式對現在交叉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有獨特的作用。

主持人: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就是自己學的知識與社會上的工作是無法對接的,但是我覺得上了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完全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産品化、市場化的思維都是訓練的非常足的,其實説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都對這所學校非常的心動了,那能不能到學校現場看一看,學校有沒有安排校園開放日?如果有的話,有沒有什麼預約方式可以給大家介紹和預告一下?

甄勇老師:我們的校園實際是開放的,跟世界所有的一流大學一樣,是一個開放的校園,平時大家如果去,可以預約一下。在6月16日高考之後,我們學校會有開放日,大家可以在我們的網站留意相關的資訊,預約參觀我們世界一流的實驗室,也體驗一下全英文教學環境,因為作為一個世界一流大學,我們的工作語言實際是英文,學生通過英文學習可以跟世界科技最新的發展同步,也可以看看我們現在還在探索階段的一些新的科技産品的雛形。

主持人:所以説同學們一定要學好英文,才能更好的與夢校接軌。最後就想請甄老師來為螢幕前的同學們送上一些真誠的祝福和建議。

甄勇老師:現在是一個科技時代,在這個科技時代,選擇與科技同行,同學們會有更多的機遇,也會有更好的未來,我們現在講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的一個基礎就是創新型的科技人才,我祝願廣大學子能夠在即將到來的高考當中高考順意,選擇自己適合的專業和大學,祝大家前途似錦!

【責任編輯:張學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