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論壇暨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舉行

2024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論壇暨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舉行

2024-06-07 15:55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MEM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論壇暨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舉行

image.png

2024年5月12日,由華東師大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主辦的“2024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論壇暨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在普陀校區圓樓二樓報告廳順利舉行。論壇特邀多位人工智慧領域學術與行業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圍繞通用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發展、行業變革、治理路徑以及如何培養具有未來領導力的CTO人才等話題進行討論。同期舉行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本次活動由華東師大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副院長王正寰主持。八十余位有意報考華東師大MEM的2025級考生參與活動,現場交流氛圍熱烈。

image.png

主旨演講:AI引領未來,已看見的前沿

上午,2024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論壇圍繞“邁向通用人工智慧時代:技術、治理與未來領導力”展開,五位人工智慧領域學術與行業專家發表主旨演講,為大家帶來一場緊扣行業前沿與熱點趨勢的學術盛宴。這五位專家均為學院的教授、産業導師或合作基地的企業高管,彰顯了學院的力量。

華東師大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特聘國際教授、人工智慧與創新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丁文璿以“機器的力量——技術、治理、未來”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她指出,生成式AI對組織的重要影響之一就是給個人賦予了集體的智慧,整個組織的運營模式變得自動化,這是生成式AI重構組織所帶來的實際真正影響。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相應增大,因此,AI治理需要考慮安全風險、運營風險等。最後,她指出,人腦的兩大局限在於認知和資訊處理速度有限,腦機介面或將幫助克服這兩個局限性,從而引領人類未來發展。

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副秘書長江勇圍繞“萬象歸真:AI創構新價值”展開主旨演講。他從“大語言模型元年”2023年的AI關鍵技術創新、值得關注的中文大模型等背景資訊引入,分析了AI領域當前應用,指出“AI+”的加分項已突顯,生産力有所提升,但提升的幅度並未如期,提升的回報與投入不相匹配,新意有限,“高契合”和“顛覆型”應用場景有限。江勇分享了他對於AI領域未來發展的總體思考,包含AI的産品定位、産品形態、最佳應用場景、投入産出回報等問題。他認為,AI應從新層次、新賽道創構更大新價值。最後,他提出,在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牢記“萬象歸真,價值為本”。

小i智慧學堂執行校長、小i機器人高級副總裁許弋亞為論壇帶來了“打造全新商業生態,拓展AI商業變現之路”的主旨演講。她表示,AI技術對其他産業的影響主要是流程再造,但對以新聞媒體為代表的內容産業則會産生顛覆性影響。她另外舉了多個“AI+”的行業案例,如大模型為教育行業帶來更多商業機會,實現更加個性、靈活、高效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為醫療決策全流程提供更精準的輔助,助力患者就醫體驗以及臨床醫生、藥劑師服務效率和品質的雙向提升;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突破口等。最後,她介紹了自己團隊開發的小i華藏通用大模型,希望讓AI技術服務並造福更多人。

中科智雲交付運營中心副總裁鄭戰偉以“零樣本,無限可能——中科智雲打造前沿目標識別新篇章”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介紹,中科智雲首發AI+自動訓練平臺X-Brain,只需小樣本,就能高效完成現行業場景中各類視頻、圖像、文本語義等AI演算法的訓練。該平臺可被廣泛應用於工業、建造、交通等不同領域,尤其能自適應複雜多變化的環境和規則。其中,X brain-LVM具有高識別精度、零樣本能力、場景識別能力、可解釋性、廣泛應用場景等優勢亮點。他展示了X brain-LVM應用案例,包括智慧客服、安全生産、進度評估、品質檢測、BI數據分析等。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執行院長何佳訊圍繞“已看見的前沿:人工智慧科技重塑商業與管理”展開主旨演講。他指出,AI科技將改變商業和管理的範式,重要的變化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援和論證。未來研究需要思考人類社會的基座,即人類價值觀。在人機協同的新世界,通用人工智慧和智慧體普及性使用於社會生活後,人類價值觀會有三個層面的變化:第一,強化的價值觀,包括公平正義、安全、公開透明、可持續性、自我超越等;第二,重塑的價值觀,包括生態協作、共創價值、創新生態系統等;第三,新生的價值觀,例如追求享樂與勤儉節約同時存在,即節儉享樂主義。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引領下,華東師大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開創“應對重大挑戰的下一代管理教育”,以卓越思維培養兼具技術的高度與管理的厚度、文理互通、具備創新領導力的傑出人才。

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

下午,2025年入學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CTO項目培養體系發佈會正式舉行。

學院執行院長、學科帶頭人何佳訊為有意向報考MEM的考生公佈並講解了2025級工程管理碩士培養體系。華東師大緊跟從創新驅動到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國家戰略方向,在校長錢旭紅院士的領導下,在多年前創辦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他重點介紹了華東師大CTO教育創新體系的六大方面:第一,改變思維,應對重大挑戰;第二,以CTO培養改變傳統MEM教育;第三,雙“精神”融合與“三導師制”培養;第四,聚焦産業技術前沿,課程交叉創新;第五,開創“4+X”全新課程體系和結構;第六,深度發展産教融合生態。他指出,普通科創企業家和卓越科創企業家的區別之一在於所轉化的技術是為了滿足當前社會的需要還是人類未來的需要,華東師大MEM項目希望培養的學生是具備更高的站位、社會責任與大局觀,具有Forward Thinking(前瞻思維)的卓越科創領軍人才。

接下來,兩位2023級MEM在讀學生為考生們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驗。2023級CTO精英三班學生、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資産管理部總監宋雪梅表示,在華東師大MEM的學習給自己帶來了五個主要突破。從學術能力角度來説,通過MEM學習,她深化了專業知識,擴大了知識視野,並培養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從職業技能角度來説,她提升了實踐技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團隊協作與溝通水準;從職業發展角度來説,她得到了更多的職業晉陞機會和薪資增長機會,同時提升了行業與個人影響力;從個人素養來説,她培養了自我管理能力、抗壓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意識。

2023級CTO精英一班學生、上海智慧製造功能平臺有限公司高級諮詢顧問周建波表示,考研上岸不是終點,而是起點。MEM的課程不僅教給學生知識,還教會學生如何改變思維。學院提供了許多活動機會,可以讓學生與行業專家對話前沿技術、去知名企業進行現場參訪、組織職業發展規劃沙龍等,通過與不同行業同學的思維碰撞,實現自身能力突破。

2024級新生、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5G無線網路研發部軟體工程師趙暉分享道,出於對提升自我認知、突破自身工作局限、激發內在優秀潛力的渴望,他決定在職考研。他希望通過未來的研究生學習,結合知識與實踐為工作賦能,多向經驗豐富的産學導師請教,和不同背景的同學多交流,激發自驅力,成就更好人生。

2024級新生、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主管沈秋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考研“二戰”的經驗。她剖析了自己第一次考研失敗的原因,並總結成系統性的“幹貨”,例如如何分配復習時間、考試做題順序等,為2025級考生提供了諸多參考性建議。

隨後,學院MEM招生部主任彭玉鑫進行2025年工程管理碩士MEM招生説明。他分析了近年來考研趨勢大數據,指出華東師大MEM賦能學生生涯發展的核心邏輯。他表示,如果將個人職業發展狀態看作一個函數,那麼個人思維、人際關係與發展平臺則分別對應x、y、z三個變數。在職讀研是探索找到適合自己可持續發展的職業發展狀態的好機會。管理類聯考筆試的核心思維其實就是項目管理思維、系統思維、量子思維、逆向思維。基於此,他為考生分享了若干條有效的備考策略。

最後,考生們針對個人職業發展“35歲瓶頸”、MEM項目方向適配度等話題展開提問交流,現場互動氣氛熱烈,本次活動圓滿結束。期待在2025年的秋天,再次相會于美麗的麗娃河畔、師大校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華東師範大學MEM”

【責任編輯:張學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