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emlyon MBA | 走進醫療行業——上外-里昂金融MBA學生採訪

SISU-emlyon MBA | 走進醫療行業——上外-里昂金融MBA學生採訪

2024-06-07 16:01

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MBA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SISU-emlyon MBA |走進醫療行業——上外-里昂金融MBA學生採訪

image.png

普華永道數據顯示,2020年大健康市場規模已達到13萬億元,目前已躍居為全球第二大市場。而醫療行業對於經濟影響不敏感,保持穩健增長的趨勢,在經歷新冠疫情後,醫療更是再次成為焦點。

醫療行業的現狀如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在醫療行業工作是怎樣的體驗?醫療行業從業者走進MBA課堂後,有哪些收穫?想要轉變賽道進入醫療行業,需要培養哪些特質和技能?今天我們採訪了幾位在醫療行業工作的MBA學生,她們從事于醫療行業幾個不同領域:醫療器械、醫療服務、醫療影像、特醫食品,職能覆蓋了行銷、供應鏈管理、運營管理等,讓我們跟隨他們的分享,一起走進這個行業。

徐婷婷是上外-里昂MBA (金融方向)雙學位項目2022級學生,達能-紐迪希亞醫務,渠道行銷主管,坐標上海。韋余霞上外-里昂MBA (金融方向)雙學位項目2022級學生,輝美醫療器械(蘇州)有限公司物料部主管,坐標蘇州。李夢雅上外-里昂MBA (金融方向)雙學位項目2021級學生,德視佳眼科門診部運營經理,坐標深圳。劉思婷上外-里昂MBA (金融方向)雙學位項目2021級學生,銳珂亞太投資管理 (上海)有限公司亞太訂單管理,坐標上海。

機遇與挑戰並存,未來趨勢向好

對於醫療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大家普遍比較樂觀。李夢雅同學表示,後疫情時代,社會對醫療的關注空前高漲,隨著關注的提高,從業人員會相應增多,國家和企業投入的資金、設備等資源也會越來越多。另外,中國正步入老齡化時代,對醫療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從事醫療影像行業的劉思婷同學認為,影像這一板塊在醫療行業中比較有潛力,以往國內的高端影像設備,例如核磁共振機器、CT機等基本被“GPS”三巨頭壟斷,即通用醫療、飛利浦醫療、西門子。隨著國家開始扶持國內企業,本土高端影像器械開始打破壟斷,例如聯影醫療,而基礎設備部分,國內廠商已經佔據較高的份額,行業整體發展潛力較大。

徐婷婷對醫療行業的未來也非常樂觀:“我是在醫藥的營養分支領域,隨著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大家對於營養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未來醫藥營養這個領域的前景非常廣闊。”

機遇的同時也伴隨挑戰,例如劉思婷提出醫保集採政策對醫藥和醫療器械企業帶來一些挑戰,讓很多企業的利潤大幅被壓縮。李夢雅認為,新冠再次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對疾病和病毒的理解依然很有限,這是醫療服務領域面臨的挑戰,我們對疾病的研究要不斷持續深入,這是醫療水準提高的基礎。

談到行業的發展方向,韋余霞表示,醫療器械會繼續往高精尖的方向發展,企業一定要敢於創新,保證科研方面的投入,有突破性的産品,才能在市場上立足。徐婷婷分享了兩個趨勢,一是受疫情影響,患者從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向社區門診以及二三四線城市的本地醫院分流,這個就醫習慣的改變,在醫療企業做市場規劃和行銷策略時要充分考慮到;二是網際網路藥店平臺發展迅速,現在從問診到開處方再到買藥,整個閉環在網際網路上可以完成,這個消費行為的改變將帶來醫藥領域行銷模式的革新。

徐婷婷認為“發展給我們帶來新的方向和機遇,我們可以探索在新形勢下,能做點什麼不一樣的創新。這是MBA學習給我帶來的思維方式上的轉變,讓我能從更全面更廣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看待事物,這樣才能在機遇到來之前,預見一些趨勢和方向,可以更及時更精準地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機會。”

由點及面,收穫更宏觀的視角

參加MBA學習的人大多是想要開拓視野,跳出自己日常工作的思維,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看待部門的工作、公司的業務乃至整個行業的發展,這幾位同學也不例外。

李夢雅認為在經歷MBA學習後自己改變很大,之前很少站在行業的角度去思考,更多是從內部管理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李夢雅分享了她在戰略管理課程中學到了幾個戰略管理模型,例如分析運營模式和競爭對手狀態的五力模型,用於分析産品的波士頓矩陣,“這兩個工具運用在分析報表裏的話,讓我對我們公司發展以及競爭對手公司的發展有初步的理解,這個理解可能不會立刻作用到我的工作上,但卻發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韋余霞在學習管理會計這門課時感觸很大,作為公司的採購部門,每個月財務都會發給她報表,讓她去對PPV,之前只是照做,系統學習了財務知識,才知道為什麼公司要關注PPV,以前只看到表面的數字,不知道裏面的深義。經過專業的學習,公司的資産負債表,邊際貢獻率都能看懂了,對公司的業務有了更全面整體的認識。

徐婷婷也表示,現在思考問題時,會去做一些發散型思考和從宏觀層面去思考問題,而不只局限于自己工作的內容範圍。“例如現在我負責兒科産品醫務端的工作,以前我只局限于我醫務這一端,而其實我們還有消費者端、門店端、電商端,現在我意識到不同端之間可以聯動做一些合作,開展一些綜合的項目,達到1+1>2的效果,我現在開始了一些這方面的嘗試,已經初見成效。”

image.png

理論結合實踐,管理能力加成

管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個持續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期間如果有合適的工具、方法加持,必然事半功倍。

李夢雅認為通過陳可老師的人力管理課程,和王華老師的商業模型課程,李夢雅學到了結構化管理。“我在學習之前對公司管理方面有一些困擾,我們公司其實非常穩定,但太穩定的時候,人員的積極性就會有人隨著時間慢慢下降。在課堂上,我學到了結構化管理,了解了公司架構的構成,以及如何設計人員激勵政策,後續我們會進行一些相應的人員調整,開展一些培訓課程,希望能激發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可能有些人在向上成長的過程中,不能應對這樣的壓力,會有一些人員流動,但這種流動某種程度上來説是積極的。”

韋余霞分享了她學習衝突管理的心得,她曾經非常不喜歡衝突,在組織行為學課堂上,老師分享了如何利用衝突處理一些人際關係,解決一些問題的方法。“有一次我和員工發生了衝突,其實就是源於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不一致,如果是以前我們可能會吵得不可開交,我利用老師的方法跟員工心平氣和地當面溝通,我提議邀請在這方面更有經驗的品質總監,來聽聽他的意見,我們約了個會,品質總監跟我們分享了一些很專業的建議,我們倆一聽原來是這個樣子,我們倆剛才説的都不對,還爭個啥,衝突得以化解,問題也得到了更好的解決。”

徐婷婷分享了她如何利用課上學的團隊激勵理論進行供應商管理,“可能跟大多數同學不一樣,我的管理對象不是直接下屬,而是供應商,很多人會認為供應商的管理更容易,作為甲方,你在管理方面可能更佔優勢,但其實不能一概而論,他們不是你公司的人員,所以你很難通過一個類似于企業文化、企業願景這樣共同的大目標去影響他們,所以之前我一直都不知道該如何更好的管理供應商。”

“在學了這門課以後我做的調整是,一方面完善供應商考核體系,活動、項目結束後要進行復盤和總結,我和供應商之間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形成一個體系化的管理,通過考核體系,根據供應商的performance相應給到他們後面的生意。另外一方面從價值觀層面,我既然不能從同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出發感染他們,那我更多的從個人成長方面去影響他們,我希望與他們建立共同成長的關係,我會不斷對他們提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們在自己本職工作做好的同時,能夠更好的去發展下一步,這樣的話他能夠更多的接手我手上的工作,我可以有精力去做更高階的工作,這樣大家可以共同進步,還是有供應商願意學習新的東西,他們個人和團隊都願意去成長。”

務實+創新,為健康保駕護航

這次採訪的四位同學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沒有醫藥學相關的教育背景,這也讓很多考慮轉行進入醫療行業的人眼前一亮,在醫療行業很多支援類崗位對教育背景沒有硬性要求,那想要勝任醫療行業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或特質呢?

李夢雅認為醫療行業從業者必須具備責任心,對患者和來訪者能第一時間給予關注,並且要保持持續學習,無論是自己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還是醫療發展的相關資訊,都要保持好奇心,時刻關注,以確保提供的醫療及相關服務的專業度。

行銷崗位的徐婷婷則認為創新能力最重要,“不管是消費者行為還是行銷渠道其實都日新月異,你要經常站在一個創新的角度上去審視你的渠道和內容,醫療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一個成熟的行銷體系和行銷渠道了,但隨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變化,以及購買渠道的豐富化,你需要去了解更多渠道的行銷策略和玩法,所以我覺得創新很重要。”

韋余霞認為醫療行業與人民的健康息息相關,這也讓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我們生産的醫療器械治愈疾病,為每一位病患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從事醫療行業讓我感到優越的自豪感,也伴隨著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以我在工作中堅持嚴格把控品質,因為醫療器械是救死扶傷的,産品品質容不得半點馬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上海外國語大學MBA”

【責任編輯:張學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