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問答

“十三五”時期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是怎樣的?

“十三五”時期是廣東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及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廣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實施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和重大改革舉措,有效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在實現“四個走在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上邁出堅實步伐,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奠定堅實基礎。

一、經濟總量實現新突破,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經濟總量邁上11萬億新臺階。“十三五”時期,廣東地區生産總值實現從7萬億元到11萬億元的跨越,2020年達11.08萬億元,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

經濟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十三五”時期,廣東經濟年均增長6.0%,高於全國0.2個百分點,其中2016-2019年年均增長7.0%,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

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邁入高收入國家和地區之列。“十三五”時期,廣東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實現從6萬元到8萬元的跨越,2020年8.82萬元。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達1.28萬美元,超過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標準。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30年位居全國首位。廣東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于2016年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2020年達1.29萬億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6.6%。財政支出重點向社會保障、公共衛生、教育等民生領域傾斜,“十三五”時期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累計支出7.90萬億元,年均增長6.4%,其中民生支出累計5.47萬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9.2%。

金融服務經濟發展能力增強。2020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26.76萬億元和19.57萬億元,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十三五”時期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5.4%;金融業資産總額34.24萬億元,佔全國的9.7%,是2015年末的1.5倍,“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8.7%。社會融資規模合計13.71萬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2.1倍,年均增長23.1%。

經濟活力不斷增加。2020年廣東市場主體總量1384.85萬戶,穩居全國首位,比2015年增長78.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5.5萬家,居全國第一,企業資産總計是2015年的1.57倍;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增加到14家。

二、現代産業體系初步形成,産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邁進

“十三五”時期,廣東初步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産業體系。三次産業結構由2015年的4.3:45.4:50.3轉變為2020年的4.3:39.2:56.5。

農業生産高質高效。“十三五”時期,廣東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年均增長3.6%,增幅比“十二五”時期加快0.4個百分點;糧食總産量累計6114.62萬噸,年均增長0.9%。2020年,廣東蔬菜、茶葉、花卉和盆景及園藝産品産量位居全國前列,荔枝、龍眼、香蕉、鳳梨等特色嶺南佳果産量和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家禽出欄量達歷史最高水準,水産品産量居全國第一。“十三五”時期,廣東打造現代農業産業園,主要農業縣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全覆蓋。

工業邁向中高端。“十三五”時期,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2.94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3.31萬億元,年均增長5.3%,形成新一代資訊技術、綠色石化、智慧家電等7個産值超萬億元産業集群,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均年均增長8.5%,增幅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3.2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從2015年的50.0%、27.8%提升到2020年的56.1%和31.1%。主導行業産品技術含量高,競爭力強,産量居全國前列。2020年,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分別增長27.6%和48.5%,手機、空調、家用電冰箱産量分別佔全國的42.2%、31.9%和25.6%。

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十三五”時期,廣東服務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3.76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6.25萬億元,年均增長7.2%,其中現代服務業年均增長9.1%,佔服務業比重由2015年的59.8%提升至2020年的64.7%。2020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合計佔服務業比重15.7%,比2015年增加2.9個百分點;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8.2%和8.5%。

三、內需穩步擴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增強

“十三五”時期,廣東資本形成總額、最終消費支出合計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92.1%上升至2019年的94.0%,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地位更加穩固。

投資平穩較快增長。“十三五”時期,廣東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0.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加快,年均增長14.0%,增幅快於整體投資3.5個百分點,佔固定資産投資比重比2015年提升0.5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年均增長31.4%。補短板投資力度加大,社會領域投資年均增長21.0%。新基建投資成為新的增長點,2020年新基建項目投資同比增長51.3%,拉動同期整體投資增長1.1個百分點。

消費穩步擴大。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38年保持全國第一,“十三五”時期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8萬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年均增長5.8%。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由2015年的8.98萬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13.63萬億元,年均增長8.7%。教育、娛樂、文化、旅遊等消費升級態勢明顯,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金銀珠寶類消費年均分別增長15.2%、7.4%和6.6%,消費需求的高端化、個性化、定制化逐步顯現。

四、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開放水準和品質明顯提升

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十三五”時期,廣東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4.5萬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1倍,年均增長2.2%,其中出口21.1萬億元、進口13.4萬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1.1倍和1.0倍,年均分別增長1.7%和3.0%。一般貿易、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擴大,2020年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51.2%和55.1%,比2015年提升9.1個和16.0個百分點。出口産品技術含量提升,機電産品出口年均增長2.0%,快於出口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其中積體電路出口年均增長15.0%。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2020年市場採購出口0.29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佔全省出口總額的6.8%。積極擴展外貿發展新空間,“十三五”時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7.5%,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5.6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年均增長9.1%。

“引進來”和“走出去”水準持續提升。“十三五”時期,廣東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0.73萬億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38.3%,其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額年均增長22.3%。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693億美元和862億美元,比“十二五”時期增長102.8%和4.4%;至2020年底,對外投資企業達12484個,比2015年增長65.5%。

五、基礎設施全面優化升級,保障支撐能力進一步鞏固

“十三五”時期,廣東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長14.2%。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建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5萬公里,連續七年全國第一;高鐵運營里程2115公里,居全國前列,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一千公里;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深圳機場擴建、湛江機場遷建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民航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1.5億人次;通江達海、干支銜接的航道網路基本建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0.22億噸,比2015年增長44.8%。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三五”時期,廣東天然氣主幹管網通達全部地市,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省級電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5G基站總量全國第一。

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新經濟發展壯大

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四年保持全國第一。科技創新投入增加,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2.41%提升至2019年的2.87%。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截至2020年底,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3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5個;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智慧財産權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首位,全省發明專利授權量7.07萬件,比2015年增長111.2%。基本形成企業與市場相結合的創新體系,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超5.3萬家,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國家級高新區增加到14家,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0.35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422.3%。

以數字經濟、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發展。2020年,廣東新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25.2%,比2018年提升0.2個百分點,5G産業、數字經濟規模均居全國首位。以“快遞+直播帶貨”等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模式興起,2020年,廣東網上零售額2.58萬億元,佔全國21.9%,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9.3%,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的26.5%。新模式帶動資訊、物流行業大幅增長,“十三五”時期,電信業務總量、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保持全國首位,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34.5%。

七、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區域差異持續縮小。區域差異系數由2015年的0.7012下降至2019年的0.6775,21個地級市地區生産總值均突破千億元大關。珠三角核心區發展能級提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3%,快於全省平均水準,佔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79.9%提高到2020年的80.8%。沿海經濟帶産業支撐強化,石化、鋼鐵等沿海重化産業帶和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産業集群逐步形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6%,風力發電投資年均增長46.7%,累計新增裝機容量319萬千瓦。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優勢凸顯,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較快發展,2020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佔全省比重22.2%,比2015年提升0.3個百分點,2019年旅遊業收入佔全省的14.0%,比2015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加快形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舉全省之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核心城市帶動城市群發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合計佔大灣區比重45.7%,比2015年提高4.6個百分點。佛山經濟總量超過萬億元,東莞接近萬億元,兩地製造業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十三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4%和6.1%,均高於大灣區珠三角九市平均水準。

城市建設穩步推進。以小城鎮建設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4.2%。城市功能和宜居水準提升,廣州、深圳、珠海、佛山等4個城市入選全國智慧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地位逐步強化,汕頭、湛江發展加快,地區生産總值佔所在區域的比重由2015年的36.0%、39.5%上升至2020年的38.7%和40.1%。

城鄉發展趨於協調。“十三五”時期,廣東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高於城鎮0.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60:1縮小到2020年的2.50:1。脫貧攻堅取得決勝成果,全省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和222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出列標準。

八、綠色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節能減排取得成效。“十三五”時期,廣東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降耗目標任務,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電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率居全國前列。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佔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比重分別比2015年回落1.0個和2.2個百分點。

資源節約利用水準提高,2020年,廣東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下降3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復用水率從2015年的71.2%提高到2020年的82.4%;2020年,核能、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量佔比達28.6%。

生態修復與建設穩步推進。空氣品質六項指標連續6年全面達標,優良天數比例達95.5%,PM2.5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茅洲河、練江水質顯著好轉,劣V類國考斷面全面清零,基本消除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深入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全省森林覆蓋率58.66%,建成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5個,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地數量、面積均居全國前列。

九、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

居民收入水準邁上新臺階。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由2015年的27859元增長至2020年的41029元,年均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5.5%,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保持同步。消費水準明顯提升,2020年全體居民每人平均生活消費支出28492元,年均增長6.3%,恩格爾系數比2015年回落0.7個百分點。

就業較好保障。“十三五”時期,廣東城鎮累計新增就業717.26萬人、佔全國1/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歸零。

物價控制在合理區間。“十三五”時期,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除了2019年增長3.4%外,其他四年均在3%以內,五年平均增長2.4%。

文化“軟實力”提升。“十三五”時期,廣東文化産業增加值連續18年穩居全國第一,2019年實現文化産業增加值0.62萬億元,佔全國14.0%。文化企業數量穩居全國首位,共有規模以上文化企業9709家,佔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的15.9%。

教育發展水準不斷提高。2020年,廣東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7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比2015年提高15.8個百分點;14所高職院校19個專業群入選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項目。

社保、醫療衛生、體育事業長足發展。“十三五”時期,養老、醫療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基金先後實現省級統籌,五大險種參保人數和基金累計結余均居全國第一。2020年,全省共有各類衛生健康機構5.6萬個,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83.2萬人,醫療床位56.5萬張,分別比2015年增加15.6%、34.2%和29.6%。體育事業日益繁榮,城鄉“15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每年開展各類群眾體育活動超5000次。

關於我們

       我們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最專業的國情知識互動社區。與你一起分享中國的基本情況。
       我們用知識為中國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