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問答

《防震減災規劃(2016-2020年)》重點工程項目有哪些?

本著彌補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短板,促進規劃重點目標指標實現的原則,《規劃》從提供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服務、強化農村民居抗震能力、加強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地震風險認知和研發防震減災關鍵技術等方面,設置了4個重點工程項目。

(一)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是減輕和應對災害的有效手段,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設要求的重要舉措。目前,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技術在日本等多地震的國家和地區得到較好的應用。地震預警是利用震中附近密集的地震臺網,快速估算地震影響範圍和程度,利用電磁波傳播速度遠遠快於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規律,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震中周邊地區之前,發佈警告資訊,為公眾緊急避險、高鐵、核電等重大工程緊急處置提供支援,為震災後科學高效調配救災力量,最大限度挽救生命提供服務。

本工程已于2015年6月通過國家立項批復。主要內容是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實現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功能,向政府部門、社會公眾提供全國分鐘級儀器地震烈度速報和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服務。通過工程建設,推動形成地震預警體系,加強我國防災減災救災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救災法制體系,促進防災減災知識的普及。

(二)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該工程是一項重大的防震減災工程,也是一項民心工程,是落實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具體舉措。該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對農村新建民居時採取抗震措施,對已有未設防的民居進行加固改造,進而提高民居的抗震能力。我國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自2006年開始試點,十多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減災效益。新疆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經歷了50多次6級左右地震的考驗,基本實現零死亡。在汶川、蘆山、岷縣漳縣等地震中,農村抗震安居房無一倒塌,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2014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在我國地震高風險區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本工程統籌新農村建設、農村危舊房改造、移民搬遷等涉農資源,重點對1800多萬戶農居進行抗震加固或新建。這將有力扭轉我國農村民居設防薄弱的狀況,改變“小震致災、中震大災、大震巨災”的局面。

(三)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項目。防震減災基礎設施是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本項目主要通過地震觀測系統升級擴建、地震災害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建設、防震減災資訊化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的能力。

本項目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建全覆蓋我國陸域和海域地震觀測系統,提升防震減災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準。二是充分利用日新月異的資訊技術,大幅度提升我國地震觀測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為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防震減災公共服務提供支撐,讓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防震減災工作服務與成效,有效降低地震災害風險和地震災害損失。

(四)防震減災基礎探查與科技創新項目。地震的孕育和發生在特定的地質和地球物理環境中。必須要科學探查地震孕育發生的過程,認知地震災害風險,才能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切實預防和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該項目一方面是通過活動斷層探測、綜合地球物理場觀測和地震科學臺陣觀測等基礎性工作,查明我國地震活動的地質和地球物理背景,深化對地震孕育和地震風險的科學認識,形成地震區劃圖等重要成果,為採取有針對性的防震減災措施提供依據。另一方面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地震科技前沿,圍繞防震減災核心科技問題和關鍵技術開展攻關,進一步研究防震減災的新技術、新手段,以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支撐防震減災能力的持續提升。

關於我們

       我們致力於打造網際網路最專業的國情知識互動社區。與你一起分享中國的基本情況。
       我們用知識為中國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