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及國家能源局共同編制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發佈。《規劃》明確,“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能供暖(製冷)面積11億平方米;新增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00MW。到2020年,地熱供暖(製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MW。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體系和政策體系,掌握地熱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形成比較完備的地熱能開發利用設備製造、工程建設的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在“十三五”時期,開展幹熱岩開發試驗工作,建設幹熱岩示範項目。通過示範項目的建設,突破幹熱岩資源潛力評價與鑽探靶區優選、幹熱岩開發鑽井工程關鍵技術以及幹熱岩儲層高效取熱等關鍵技術,突破幹熱岩開發與利用的技術瓶頸。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地熱能開發的重點任務:一是在全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普查的基礎上,查明我國主要水熱型地熱區(田)及淺層地熱能、幹熱岩開發區地質條件、熱儲特徵、地熱資源的品質和數量,並對其開採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支援有能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地熱勘探評價並優先獲得地熱資源特許經營資格,將勘探評價數據統一納入國家數據管理平臺。二是積極推進水熱型地熱供暖在京津冀魯豫和生態環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及毗鄰區集中規劃,統一開發。三是大力推廣淺層地熱能利用。四是在西藏、川西等高溫地熱資源區建設高溫地熱發電工程;在華北、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區建設若干中低溫地熱發電工程。建立、完善扶持地熱發電的機制和政策體系。五是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六是加強資訊監測統計體系建設。七是圍繞地熱能開發利用産業鏈、標準規範、人才培養和服務等,完善地熱能産業體系。
《規劃》還公佈了地熱産業的重大項目佈局:一是將根據資源情況和市場需求,選擇京津冀、山西(太原市)、陜西(咸陽市)、山東(東營市)、山東(菏澤市)、黑龍江(大慶市)、河南(濮陽市)建設水熱型地熱供暖重大項目。二是在沿長江經濟帶地區,以重慶、上海、蘇南地區城市群、武漢及周邊城市群、貴陽市、銀川市、梧州市、佛山市三水區為重點,整體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項目建設。三是在西藏地區,優選當雄縣、那曲縣等9個縣境內的11 處高溫地熱田作為“十三五”地熱發電目標區域,有序啟動 400MW 裝機容量規劃或建設工作。四是在東部地區,重點在河北、天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等地積極發展中低溫地熱發電。五是開展萬米以淺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積極在藏南、川西、滇西、福建、華北平原、長白山等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幹熱岩發電試驗。
《規劃》還提出了相關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