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奇 秦川大地 陜西有數
陜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上古時為雍州、梁州,是炎帝故里及黃帝的葬地,有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陜西建都。
20K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消費領域發生巨大變化,消費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熱點由滿足人民群眾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向體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消費結構優化調整,新興業態不斷涌現,供給市場逐步完善,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收入來源明顯多元化,分配差距持續縮小,消費品質明顯改善,食品支出比重持續下降,居住面積提高明顯。
農村改革是黨領導下的我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和實踐的新探索、新發展。農村改革的全面深化,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強大動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
在這短短的一代多人的時間裏,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人口規模和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地域空間分佈格局明顯改變,人口素質大幅提高。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逐漸起步,環境保護理念逐步確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環境保護投入大幅增加,環境污染治理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不斷加強,城鄉居民生活環境持續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經濟社會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持續提高,居世界的位次不斷前移,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能源發展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基礎保障。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歷史性跨越。與此同時,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著力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關係,始終把結構調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推進結構優化升級。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
1978年,我國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40年來,對外貿易實現歷史性跨越,區域開放佈局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對外投資合作深入推進,我國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經濟。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抉擇,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紀元。40年來,中國共産黨無懼風高浪急,無畏艱難險阻,聚精會神搞建設,卯足幹勁謀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建築業保持快速發展,規模明顯擴大,呈現多主體發展格局,實力和貢獻明顯提高,對外開放度明顯提高,從建築業大國不斷走向建築業強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建築業又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高品質發展又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40年春風化雨,40年砥礪奮進,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快速發展,文化事業普惠民生,文化強國建設穩步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改革開放40年,我國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交通運輸不斷深化改革,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裝備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服務能力和水準大幅提升,成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強有力支撐。資訊通信技術及應用成果不斷涌現,郵政新業務發展壯大,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區域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統籌推進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區域發展戰略,引領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