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大學階段又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最終塑形期,因此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文化自信體現的是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是對外來文化的有益借鑒與客觀批判,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道德品質高、政治素養強的優秀人才,是思政課教育的神聖使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
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指社會個體對自己所屬國家、民族的文化價值、文化傳統充滿自豪感,對本民族文化具有高度認同與接受的態度,同時又尊重、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對其他民族文化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能夠在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過程中保持獨立的文化地位及自主的表達方式,並注重自身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具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積累了無數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是中國人民智慧與經驗的結晶,其包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藝術、價值觀念,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的重要根基。無論是注重品格培養的儒家思想,還是深化人精神層面探索的佛教文化,又或者璀璨的詩詞、音樂、書畫,無一不是中華民族對生命、對精神、對美的追求與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是獨特的文化遺産,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其次,紅色革命文化。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革命鬥爭及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文化,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鬥爭精神、大無畏精神、集體主義、犧牲精神的濃縮,其脫胎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最艱難的時期凝聚黨和人民的力量,並對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繼續産生深遠的影響。紅色革命文化代表著新中國的成長歷程,是中國共産黨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光榮歷史,紅色革命文化賦予了文化自信的厚重感,是激勵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奮進拼搏的重要力量。最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體系,其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有著深刻的時代印記,並且會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不斷發展,其包含著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念,是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繁榮的重要文化力量。可以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紅色革命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起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
思政教育中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在思政教育中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堅定學生文化立場。思政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深刻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思政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個人的文化修養,促使其自覺抵禦外來不良文化的侵蝕,而且可以維護國家文化繁榮,實現中華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思政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活動,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內涵及時代價值,這種文化自信的力量可以激發大學生進行文化傳承、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成長為中華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及實踐者。再次,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國際文化及全球化發展趨勢,通過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溝通,能夠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度與理解力,而這種包容、開放的態度又可以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最後,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産生深刻影響,通過思政課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能夠使其堅定地走在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道路上,從而實現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最終的教育目標。
思政教育中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首先,提升學生的文化學習能力,強化文化自信意識。思政課堂上,教師要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斷提升學生對各種文化形式、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與欣賞能力。教師要在思政課堂上大膽、光榮地講出“中國故事”,讓學生詳細了解“中國故事”,對“中國故事”了然於心。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意識,就能夠自覺地維護、發揚中華文化的傳統,了解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性,激發其身份認同,用正確的立場、觀點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對其他文化形成理解的、包容的態度,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
其次,深挖思政教材,豐富文化自信教育內容。上文中提到,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自信的內容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文化,這些內容分佈于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各個章節,是各大高校深化人文教育、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要深挖教材,將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其中。課堂上要深挖教材中的隱性紅色文化,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知識中,就可以挖掘出中國革命歷史故事、先進榜樣人物事跡等,而大學生沉浸于歷史情境中,能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觸動學生情感,強化其文化自信。思政課教學中還要注重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結合,引導學生從“大局”的角度分析世界的發展規律及發展趨勢,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對現實問題進行辯證分析,加強大學生對文化自信的領悟,促使其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再次,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強化大學生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中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是一項持續性的、系統性的工程,而思政課作為一門課程,需要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常用的教學方法包括專題研討法、作品展示法、實踐教學法等,其中專題研討法是指在思政課堂上設計議題,學生針對議題進行討論,在課堂討論前需要蒐集大量資料,這個過程也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的融入文化環境中,豐富其文化體驗,強化其文化自信意識;作品展示法主要是在課堂上展示優秀的文化作品,優秀的文化作品可以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可以是紀錄片,或者電視電影,比如電影《覺醒年代》在網路中深受大學生好評;實踐教學法則是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能夠提高其文化素質的活動,比如社會調查、文化主題教育、傳統節慶紀念活動、參觀紅色文化基地、參加文化志願者服務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文化熱情,強化其文化認同感。
最後,構建網路社區,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在資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各類網路新媒體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深刻,網路已經成為學生互動交流、共同成長的重要平臺,因此思政教育要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就要守好網路這一“前沿陣地”,通過構建網路社區,在網上營造一片和諧的文化氛圍。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構建網路社區的重點不在於知識的堆砌,而是對中華文化的深度解讀與傳播,因此網路社區中關於中華文化的內容選擇要秉持嚴謹、多元的原則,既要有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解讀,又要涵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還要使學生了解更多紅色革命文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當地的文化名家、著名學者進行線上講座、直播互動,學生直接與大師對話,不僅可以拓寬其文化視野,而且可以增強其文化自信。並且在網路社區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觀點、提出問題,與同學、老師進行深入的討論與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以及中華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知識與思想的碰撞,加深其對文化自信的理解。此外,學校還可以舉辦豐富的線上文化活動,為網路社區注入豐富的文化元素;社區管理者、思政教師也要積極參與網路社區,對網路社區進行持續性的投入與維護,保持對新媒體技術的敏感性;學校也要給予足夠的支援與經費保障,在學校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網路社區。
作為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其政治素養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自信培育有著天然的聯繫,文化自信更符合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取向,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就必須深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無形中就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容,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紅色革命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並且將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環境的影響發揮文化自信培育的隱性教育作用,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總之,思政教育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覆蓋範圍廣、課程時間長,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在思政教育中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可加強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進一步強化其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渭南師範學院,朱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