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易亦不避難——奮鬥鑄就輝煌偉業

發佈時間:2024-12-17 16:39: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源自《後漢書·虞翊傳》,原句為“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強調立志不應貪求容易實現的目標,行事不應躲避風險困難,本質上反映的是奮鬥精神。這不僅是古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更是歷代成就偉業者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色。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共産黨人深諳“易”與“難”的辯證法,回顧歷史,從紅軍長征的翻山越嶺,到抗日戰爭的艱苦卓越,再到解放戰爭的摧枯拉朽,穿過多少驚濤駭浪;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滿目蕭條、百廢待興,到改革開放的經濟騰飛、蓬勃發展,再到新時代以來的自信自強、欣欣向榮,越過多少激流險灘。正是憑藉著這種志存高遠、不畏艱難的精神,中國共産黨人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創造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

古人云:“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過往輝煌,離不開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篳路藍縷、胼手胝足;未來征程,更需發揚舍我其誰、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治沙幹部姜莉玲以“林”為家,紮根沙海25載,“原做梭梭林裏的一隻鳥,甘做梭梭林裏的一株苗”;産業富民探路者賈建功,四處奔波調研探索,把“小米粉”做成網紅大産業;消防戰士巴特爾,憑真本事闖過“火焰山”,立志“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各行戰線處處活躍著奮鬥者的英姿,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用勤勞、勇敢、智慧把“不可能”變成“一定能”,共同推動著強國建設不斷向前邁進。

“事有難易,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當前正處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飛速改變著生産生活方式,也將帶來新的困難挑戰。守著“老把式”過日子,也勢必解決不了新問題,最終只會變得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碌碌無為,則為庸官;庸官之庸,庸在畏難。改革面前,羅列重重困難,期盼時機再緩;工作落實時,又常常瞻前顧後,生怕引火燒身。殊不知,敢於面對和硬啃工作中的困難,實則是對自我弱點的征服之旅,唯有克服內心的逃避與惶恐,方能堅定勝利的信念,鼓起勇往直前的膽識。

藍圖越宏偉,奮鬥越艱巨。困難之所以難,必有其盤根錯節的癥結,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的是在前進的路上堅定信念、保持耐心。南嶽衡山半山亭對聯有雲,“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艱苦奮鬥、攻堅克難不僅是勤勉的工作作風、簡樸的生活態度,還是關乎理想信念、責任使命、精神品格的革命意志。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常思常省、心懷重任,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擺脫守攤心理、摒棄畏難情緒、自覺拉高標桿,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韌勁和定力,方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匯聚起磅薄力量。(中共濟南市天橋區委組織部 趙永樂)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