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正值豐收時節,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的芮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曬場上,晾曬著今年剛收成的稻米,負責人芮玉生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提起芮玉生,在洪藍街道可謂是有口皆碑。作為當地有名的非公經濟人士,芮玉生是妥妥的“種植大戶”,種植了連片的水稻、小麥、油菜三大王牌作物,成功走出一條農業發展道路,時常為當地農業發展建言獻策,並帶動當地農戶共同致富。“自從來到塘西村種地,我天天在田間地頭忙,很多人都説我曬黑了,但是我感覺身體比以前好了,心情也是更舒暢了。”提起農業種植的那些事,芮玉生的臉上總是挂著笑容,五十多歲的他依舊活力滿滿。
跨行業發展 幹勁十足
當時間線撥回至2009年,彼時的芮玉生還在安徽省當涂縣“創業”。那時的他,經過深入調研,發現當地水産上市時期,養殖戶們分散前往江浙滬地區進行售賣,路程不僅遠,也難起到集聚效應,不利於當地打響品牌。
秉持著解決百姓需求的理念,芮玉生開始蒐集養殖戶們的意見,並整理匯總,提交給有關部門。在各方努力推動下,芮玉生成功搭建了水産品農貿市場,讓當地養殖戶們不出遠門,即可實現産品遠銷全國。
“當時就覺得大家有這個需求,那我便想著要把這件事做成功!”執行力滿分,是當下很多年輕人喜愛的一個形容詞,在芮玉生的身上得到了生動體現。
這份執行力一直支撐著芮玉生在農業領域不斷前行。憑藉之前的寶貴經驗,芮玉生敏銳發覺,稻米産業或許也需要一個“農貿市場”。
説幹就幹,芮玉生根據種植業的行業特點,草擬了《成立洪藍街道優質稻米産業聯盟方案》,提交給了洪藍街道相關領導,成功得到了街道的大力支援。在芮玉生的設想下,轄區內的優質稻米統一加工後儲存,農戶們可以選擇當下按市場價出售給芮玉生,也可以先放在倉庫中儲存,等到市場行情上漲後再進行售賣。這一舉措,無疑是給農戶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有了兜底,心中自然更有底氣,不會因為擔心虧本,而錯失火熱的市場行情。今年4月,該聯盟正式成立,後續場地建設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擴大“朋友圈” 相識結緣
與洪藍街道結緣,芮玉生直説“真是緣分”。一次偶然機會,芮玉生與溧水洪藍芮記手抓雞飯店的創始人芮咏梅相識,二人都是芮氏宗親的成員。當時,芮咏梅在洪藍街道已發展得有聲有色,自家産業中也有苗木等種植項目。芮玉生正物色合適的區域發展農業種植,於是向芮咏梅取經。得知芮玉生的需求,芮咏梅當即向他推薦了洪藍街道,並詳細講解了當地對非公經濟的政策支援和種植業産業發展的先天優勢。有了當地企業家的大力推薦,芮玉生已對洪藍街道的營商環境有了莫名的認可,並對到洪藍發展這件事心動不已。
近年來,洪藍街道積極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助力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當時洪藍正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原本無人問津的荒地、低效田變成了設施完善、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我就是抓住了這個時機,承包了1500畝地。”芮玉生表示,來到洪藍街道考察後發現,這裡不僅土地品質高,每畝地的補貼力度也比家鄉要大,經過多方對比,最終下定決心在洪藍街道塘西村開啟了他的“田間創業夢”。
打小就生活在農村的芮玉生,深知種地裏面的門道可不少。他明白,要想産量高,首先種子就得好。芮玉生瞄準了行業的頭部峰會,積極參加學習先進的種植理念,並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達成合作,設立了多塊試驗田,定期邀請專家學者來田間指導,為畝産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援。
當有關部門領導來芮玉生的田間調研,總會親切詢問他有什麼困難,需要哪些幫助,這讓芮玉生倍感溫暖。“雖然我是從外地來的,但在這我感覺就像回家一樣,我時常説這個‘新溧水人’是‘心·溧水人’!”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多方關懷,讓芮玉生更加堅定了紮根於此的信念,他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反哺當地,回報這份關懷。
平日裏,芮玉生待人友善,樂於助人,有村民遇到困難了,他總是不吝幫助,大家都誇他是“有善心的種糧大戶”。村裏的青少年和老人,是芮玉生關注的重點。每逢“六一兒童節”“重陽節”等節日,芮玉生總會自掏腰包,為當地的老人小孩送上慰問。熱衷慈善,是芮玉生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的事情,他常説,人有多大能力,就得擔起多大責任。“責任感”這三個字,已深深刻入芮玉生的心中,推動著他不斷前行。
每逢油菜成熟時期,芮玉生總會在當地招募賦閒在家又想“找點事做”的中老年人,讓他們來到田間幫忙,並給予相應報酬。芮玉生表示,這項舉措既是發揮當地村民的長處,為他們換取一定報酬,也為自己省去了去外地招工的繁瑣流程,可謂是一舉兩得。
此外,在芮玉生常外出學習,在一次考察中,芮玉生發現油菜不僅能榨菜籽油,結出的菜薹也是一寶,不少地方喜愛腌制菜薹,當作下飯小菜。得到這個消息,芮玉生一邊在當地收購農戶種植的菜薹,一邊聯繫食品加工廠,尋求合作機遇。經過不懈努力,芮玉生成功為當地農戶開闢了新的銷售增長點。
“既然選擇紮根在洪藍,那我就要多做實事,這樣才能不辜負當地對我的支援。”芮玉生笑著説道。
引科技“活水” 子承父業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投入農業領域。“新農人”成為當下的熱點詞彙。芮玉生的兒子芮錫林,就是其中一員。
見到芮錫林時,他正從田間忙完回來,雖然只有二十多歲的年紀,但幹活的認真勁,絲毫不輸“老把式”。
趕上下沉農業的熱潮,也厭倦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今年年初,芮錫林便辭去了原先的工作,回到洪藍街道,跟隨父親一起深耕農業。
初涉農業,芮錫林從最基礎的打藥、除草、收割幹起,忙碌的農活也讓他時常感嘆一句辛苦,心中對父親多年如一日的堅守更加敬佩。作為年輕人,芮錫林的優勢便是能更快接受新事物。一次偶然機會,芮錫林發現網上有人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這讓他萌生了自己也要學習使用無人機的想法。
“以前人工灑藥,容易噴灑不均勻,噴灑效率也比較低,且用工成本較高。”芮錫林深入分析了人工與機器作業的利弊,並説服父親芮玉生引入新設備。同時,為了節約請操作師的成本,也為了讓設備使用能夠更加靈活,芮錫林深入學習無人機操作知識,成功考取了無人機飛行執照,包攬了自家農田噴藥工作的同時,還不定期幫助周邊農戶開展農藥噴灑工作。
“他們年輕人腦子活絡,學東西也快,現在已經是我的得力助手了!”提起兒子,芮玉生滿臉自豪。
種植,是開始,也是基礎。當這塊地基被打結實後,芮錫林希望繼續擴大版圖面積,從生産、加工到銷售,實現一條龍産業鏈,讓芮氏的産品在科技的加持下被更多人熟知,銷售至更遠的地方。
南京著名詩人毛文文被芮玉生的精神所打動,在為他所作的詩中寫道:“種糧人芮玉生,把連片大面積農田,裝幀融入鄉村繁榮的畫冊。”芮玉生的産業發展歷程,生動地映射了洪藍街道農業發展的軌跡。2024年,洪藍街道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4561畝,新增水稻種植面積1369畝,同比增長10.3%。從培養新型農業從業者,到扶持農業合作社,推動實現農産品統一銷售、資源整合,洪藍街道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省、市、區級農業龍頭企業和示範家庭農場,越來越多的“芮玉生”正堅定腳步,朝著現代化、多元化、生態化方向大步邁進,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奮力書寫農業華章。(文/殷惠明 張學琪 夏蘊初 圖/俞小將 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