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與蘇軾,雖所見各異,立志各異,行事風格各異,但光明磊落、公忠體國之心如一,學問廣博精深、見識超群出眾之特質如一,為敵為友,一切皆為自然,一如春來花開……”
11月20日下午,由中共眉山市委宣傳部、眉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指導,眉山三蘇祠博物館主辦的“東坡大家講”第二季第四期在四川工商學院眉山校區順利舉辦。本次講座聚焦中國歷史上的一對“冤家”——蘇軾與王安石,並邀請同濟大學副教授、著名王安石與蘇軾研究專家崔銘教授作為主講嘉賓,以“春到江南花自開:蘇軾與王安石的相異與相知”為主題,深度解讀兩人的關係。
蘇軾與王安石,同為北宋文壇巨匠,位列“唐宋八大家”,他們的關係複雜而微妙,交織著政治的對立與文學的共鳴。
交往歷程三階段 蘇王關係變遷史
講座中,崔銘教授首先聚焦于蘇軾與王安石的交往過程,將兩人的關係分為三個階段:初期蘇王兩家的矛盾、變法期間政見相左的寒意漸深,以及後期關係緩和的冬去春來。通過這三個階段的梳理,觀眾得以清晰地了解到二人關係在歷史洪流中的變遷。
人生軌跡兩對照 志存高遠異途行
在人生軌跡方面,崔銘教授對比了蘇軾與王安石的生平經歷,分析了他們的成長環境、政治舞臺上的起伏,以及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她指出,二人雖然政見不合,但都是志存高遠的“大人物”。他們的性格迥異,一個熱情開朗,一個剛毅務實,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選擇,也決定了各自不同的命運。
思想政見析異同 和而不同君子風
崔銘教授還進一步剖析了二人的分歧與共識,特別是蘇軾對新法的複雜態度,引發了現場觀眾的深思。她強調,二人雖然政見不合,但在文學和人品上卻互相欣賞,惺惺相惜。這種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崔銘教授闡述道,二人之間的關係如同四季更疊,隨著時光的流轉、週遭環境的變化以及內心世界的波動,自然而然地疏遠或親近。恰似蘇軾在金陵探訪王安石時説的那句:“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講座結束後,現場進入了觀眾提問互動的環節,崔銘教授耐心地解答了現場觀眾的疑問。此外,崔教授還帶來了自己的著作《王安石傳》,與主辦方精心準備的《蘇軾傳》一起,作為抽獎獎品贈送給現場觀眾。不僅如此,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副館長黃建還向崔銘教授敬贈了感謝函,感謝她為弘揚東坡文化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四川工商學院的學生向文德在聽完崔教授的精彩講座後説:“此次講座,讓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蘇軾與王安石的相異相知,這不禁讓我感慨,他們兩位是政見不合但又惺惺相惜的君子,非常有魅力! ”
眉山市的醫務工作者周女士和律師周先生都是出於對三蘇文化、東坡文化的喜愛,並通過三蘇祠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主動報名參加的此次活動,活動現場,兩位都在認真地做著筆記。周女士分享道,這次講座不僅鞏固了自己的舊識,還解答了不少關於蘇軾與王安石之間的疑惑。周先生則説,今天崔教授的講座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讓他感受到了蘇軾與王安石所處歷史時期的風雲變幻,他身處講座中,非常享受。在未來,他會持續關注“東坡大家講”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不僅為觀眾提供了一場思想的盛宴,也為東坡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據悉,“東坡大家講”第二季還將邀請更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蘇軾進行全方位的詮釋和解讀,為傳承和弘揚東坡文化貢獻更多力量。(卜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