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戰友,前兩天托你打聽的那名烈士有眉目了嗎?有消息我們第一時間過去……”走進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大公益中心,總負責人徐玉明正拿著複印版《富陽縣革命烈士英名錄》,和老戰友通電話,打聽缺失的富陽籍烈士資訊。
一個個名字背後,是一雙雙盼歸的眼睛。對烈屬來説,思念、等待,已是一種習慣。像徐玉明這樣的“烈士尋親人”,成了他們和先輩“重逢”的希望。
2021年,富陽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拿著《富陽縣革命烈士英名錄》找到徐玉明,上面記錄了236位富陽籍烈士的英勇事跡,然而超過八成的烈士資訊缺失,使得烈屬無處寄託哀思。為此,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富大公益一起組建了一支由退役軍人、愛心企業家和志願者組成的尋親隊伍,為烈士“點亮”回家路。
在一次走訪中,徐玉明認識了78歲的李阿姨。每次去她家中,李阿姨總會拿出一張已經泛黃且模糊不清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有22人,李阿姨的父親李全是其中一位。
“父親”這個角色對於李阿姨來説是一段缺失的記憶,在她六個月大的時候李全就去前線打仗了。直到李阿姨8歲時,才得知父親已經犧牲的消息,而這張照片是李阿姨擁有的和父親相關的唯一物件。
“我想看看父親到底長啥樣。”談話間不經意的一句話,徐玉明記到了心裏,回去便思考:能不能用現代科技幫助老人圓夢?
於是,富大公益的技術人員開始搜尋適用的專業AI圖像修復軟體。“我們本身的工作就是和建築設計相關的,這方面資源比較多,可以借鑒到烈士尋親的項目中。”徐玉明介紹。
精挑細選適用的軟體後,技術人員將22人合影照片裏放入軟體中,運用AI圖像修復技術以及電腦手繪功能,還原了李全28歲時的音容笑貌。時隔77年,李阿姨終於見到了父親清晰的模樣,喜極而泣。
觸人心弦的“重逢”場景,時常在徐玉明腦海中浮現,翻看著英名錄上缺東少西的資料,更加堅定了他要完成烈士尋親路上另一大挑戰——幫助找到烈士的安葬地,落葉歸根。
在東海艦隊某部服役過的徐玉明全國各地都有戰友,再加上富大公益11位核心退役軍人成員的資源,烈士尋親志願服務擁有了十余個來自全國各地的退役軍人志願者群。
“他們是我們的X力量,參與人員和帶來的可能性都是無限的。”徐玉明告訴記者,團隊成員會把家屬提供的或是英名錄、中華英烈網上的資訊在各個群裏發佈,大海撈針一樣搜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找到父親的安葬地是李阿姨的另一個心願。志願者從她口中得知李全參加過一江山島戰役,通過當地的退役軍人志願者輾轉聯繫上了解放一江山島紀念館,看看是否能找到和李全有關的記錄。
在解放一江山島紀念館,果然找到了“李全”這一個名字,但登記的祖籍卻是縉雲縣。由於戰爭年代很多記錄在冊的名字都是手寫的,錯別字、同音字很有可能出現,為了搞清楚是不是同一個人,徐玉明和志願者團隊專程前往縉雲縣核實情況,確認後更正了李全的身份資訊。
“有時候奔赴千里,找到的只是一個衣冠冢,但對於烈屬來説,也是一種安慰。”徐玉明説,這樣的“團聚”得益於各方努力,烈士尋親主要採用“1+4+X”模式,“1”是一支尋親志願者隊伍,“4”是“收集、研判、尋訪、聯絡”四個辦法,“X”就是全國各地的退役軍人志願者力量。
遼寧、天津、河南、福建、吉林……天南海北的消息,等著“烈士尋親人”去一一確認。三年、2.8萬公里路、1.4萬個小時,富大公益志願者穿越千山萬水,蒐集了3000余條資訊,成功幫助28位烈士和親人“重逢”,完善了英名錄上96位烈士的資料。近日,在第二屆浙江省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富大公益“點亮回家路——烈士尋親志願服務項目”榮獲金獎。
“每一位英勇犧牲的烈士都值得被銘記,每一份深切的思念都應該有歸宿。”一位志願者坦言,烈士尋親是幾代人的執念,一句“找到了”是一群人對英魂的告慰。(沈艷瑜 王莉 俞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