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敘事説服力的提升策略

發佈時間:2024-11-20 14:30:4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彰顯其獨特的社會意義和全球價值。面對國際輿論環境的複雜性,中國式現代化敘事亟需提高其説服力,以贏得更廣泛的國際理解和國內共鳴。中國式現代化敘事的核心不只是簡單的經濟發展模式的闡釋,更是對現代化過程中深厚文化底蘊、獨特價值體系和社會發展的深度探索。因此,需要從強化內容建設、創新傳播手段、提升社會互動等三個方面著手,確保敘事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説服力。

一、強化內容建設,突顯核心價值觀

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要具有説服力,首先必須在內容建設上做到真實、深刻且引發共鳴。內容的核心不僅在於展現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具體成就,更在於闡述其背後所體現的價值理念和社會目標。只有建立在強大價值觀支撐上的敘事,才能真正打動人心、形成廣泛認同。

第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價值觀不同於以資本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而是立足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從來沒有忽視人民的福祉,現代化進程中的每一步都在追求人民的最大利益和幸福感。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從基本醫療到教育公平,敘事中通過大量生動的社會實踐案例展現中國現代化成就的普惠性。這種敘事不僅有助於展現中國發展的普惠性,還能增強受眾對發展模式合理性的認同,産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二,凸顯獨特歷史文化底蘊。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不僅是對當代中國發展的描述,更是對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昇華。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並非一味模倣西方,而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與發展。敘事要巧妙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哲學思想與現代化結合起來,呈現出中國獨特的現代化路徑。比如,可以探討“和而不同”等傳統理念如何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煥發新意,凸顯中國現代化超越純經濟範疇的人文關切。這既能增強文化自覺,又能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內核與價值追求。

第三,聚焦全球共用與合作。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不僅推動了國內繁榮進步,也為全球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倡議,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一進程中,中國既分享自身經驗,也為其他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鑒。敘事時應著重突出中國現代化的開放性與普惠性特徵,展現中國致力於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的堅定立場。這種表達方式有助於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理念的理解和認同,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

二、創新傳播手段,實現多渠道整合

在資訊化和全球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多樣化的受眾需求。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要想提高其説服力,必須創新傳播手段,並通過多渠道的整合,擴大其覆蓋面和影響力。

第一,精準投送與定制傳播。當前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新型傳播方式能夠通過深度數據分析,洞察受眾偏好與行為特徵,實現資訊的精確投放。這種定制化傳播模式突破了傳統單向廣播的局限,顯著提升了資訊觸達效率與接受程度。具體而言,借助社交平臺的智慧演算法,可將契合受眾興趣的多樣化內容精準推送至其終端設備,既能調動受眾的參與熱情,又能深化其互動體驗。更重要的是,這種基於數據支撐的個性化傳播策略,能夠幫助受眾更深入地把握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獨特價值,從而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第二,媒介融合創新。隨著傳播技術日新月異,表現形式愈發豐富多元。從視聽媒體到虛擬現實(VR)等新興技術,為敘事提供了更為立體的呈現方式,極大增強了傳播的感染力與説服力。通過創作精品紀錄片、創意短視頻、深度專題等多樣化作品,能夠讓受眾更加便捷地領會中國現代化的豐碩成果。例如,短視頻憑藉其視覺衝擊力和敘事簡潔性,往往能在瞬間抓住觀眾眼球,激發其探索興趣。而沉浸式技術的運用,則讓受眾能夠零距離感受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等生動實踐,加深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直觀認知。

第三,平臺協同聯動。為擴大中國現代化敘事的傳播半徑,需要統籌運用各類媒介資源,構建多維傳播矩陣。新興媒體平臺憑藉其即時性和互動性優勢,能夠實現資訊的快速擴散;傳統媒體則以其公信力和專業性見長,可提供更具深度的解讀與分析。通過科學整合不同傳播渠道,既能確保資訊傳遞的一致性和權威性,又能實現受眾群體的最大覆蓋。這種立體化的傳播格局,不僅有助於擴大話語影響力,更能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傳播體系,進而提升整體傳播效能。

三、加強社會互動,激發公眾參與

敘事的説服力最終體現在與受眾的雙向互動中,增強互動性能夠使敘事更加貼近人心,提升其接受度和共鳴。只有在公眾的積極參與下,敘事才能真正轉化為社會行動,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

第一,社交媒體參與與共創。社交媒體已成為現代傳播的核心平臺之一,通過設置互動話題、發起線上討論、徵集公眾意見等方式,可以促進公眾的廣泛參與。例如,通過網路直播的形式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相關話題,不僅能讓專家與普通網友互動,也能吸引公眾表達個人觀點,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討論氛圍。通過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公眾能夠從中獲得對中國式現代化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能參與到敘事內容的共創過程中,從而形成集體認同感。

第二,構建互動反饋體系。各級部門應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全面收集民眾對各項政策的觀點和建議,並制定相應的回應機制。採取開放透明的態度處理社會關注議題,有助於提升敘事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在實踐層面,可通過智慧問答系統、政策諮詢平臺、意見徵集機制等多種形式,搭建起政民互動的橋梁。這種雙向溝通模式能夠強化公眾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參與熱情,從而增強對中國式現代化敘事的認同與支援。

第三,推動社會實踐參與。引導公眾積極投身志願服務、生態保護、基層調查等實踐活動,使理論敘事轉化為具體行動。通過親身參與,民眾不僅能夠深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質內涵,更能直觀感受發展成果帶來的顯著變化。這種實踐性參與既能增強敘事的真實感和説服力,又能通過行動示範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形成良性傳播迴圈,擴大社會影響。

提升中國式現代化敘事的説服力,是塑造國家形象、增強民族認同感的關鍵所在。通過優化內容品質、創新表達方式和深化社會互動,能夠使現代化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這不僅有利於凝聚國內發展共識,也能增進國際社會的理解與認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引和實踐借鑒。當前全球化的發展遇到了逆全球化的挑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創新,持續提升敘事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吳俊平

湖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湖湘紅色文化賦能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研究》(23A0578)、湖南省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地方本科院校‘大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HNJG-2022-0286)、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永州地域文化與文化自信”重點研究基地(湘教通〔2021〕241號)成果。

作者簡介:吳俊平,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學院基地研究員,湖南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