摶泥作器,瓷為紐帶——德化陶瓷亮相斯洛維尼亞,續寫中歐交流新篇章

發佈時間:2024-11-19 11:32:2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展覽現場

2024年11月16日,“摶泥作器”德化陶瓷展在斯洛維尼亞馬利博爾大學圖書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德化窯遺産文化研究院、馬利博爾大學圖書館、克羅埃西亞鴨嘴獸全球教育公司多個機構聯合共同發起。開幕式由馬利博爾大學工程學院Nenad Gubeljak教授主持,出席開幕式有馬利博爾大學副校長Dejan Korosak教授,馬利博爾大學圖書館館長Dunja Legat女士,馬利博爾區域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專員Irena Porekar Kacafura女士以及工程學院Zvonko Rozmanic教授,考古學者暨克羅埃西亞鴨嘴獸全球教育公司創始人Goran Durdevic(高山),本次活動展覽由陳雅蓉博士和德化青年畫家陳貞坦聯合執行策展。來自德化的中國古陶瓷學會、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葉志向,傑出陶瓷企業家陳德青、葉興春、鄭美瓊、劉永忠,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教授黃翠萍、林碧珠、李聞茹、邱玫瑰攜帶作品參加展覽並出席研討會。

展覽開幕式馬利博爾方和德化方合照

德化是中國瓷器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中國瓷器之都,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下屬的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的稱號。德化瓷器早在宋元時期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出口商品,並在明朝和清朝持續銷往東南亞、歐洲等地。歷史上德化的工匠創造了一系列白色瓷器和其他陶瓷産品,這些産品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廣泛出口。2006年德化陶瓷製造和燒制技術是最早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項目之一。2021年德化窯遺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系列遺址之一。直到今天德化縣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瓷器生産和出口地之一。本次展覽主題為“摶泥作器”,其書法作品為此次展覽聯合執行策展人陳貞坦所題。用海報和實物向觀眾展示介紹德化陶瓷的製作技術和藝術造詣。深山中的高嶺土轉化為細膩的陶泥,柔軟的陶泥再通過德化陶藝家的手幻化出千般的姿態和萬般的形象,這些是德化人們因地制宜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並不斷更新的結果,是人與萬物和諧共生的見證。在馬利博爾展覽開幕之際,德化陶瓷藝術家與馬利博爾大學的教授和當地的觀眾展開了熱烈的研討和深入交流。

德化陶瓷專家參加研討

馬利博爾大學副校長Dejan Korosak教授非常感謝德化陶藝家到訪馬利博爾,稱此次展覽是馬利博爾歷史上首次展示來自東方的陶瓷。該校的圖書館館長Dunja Legat女士稱儘管圖書館保存主要是書籍,但是也非常關注物質文化遺産和文化藝術創作,非常榮幸可以在大學圖書館展示德化陶瓷這一文化遺産。

葉志向先生介紹德化陶瓷生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德化陶瓷和歐洲的交流開始於宋元時期,馬可•波羅經由陸地絲綢之路到達元大都,卻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從泉州返回歐洲,並帶回馬可•波羅罐,現藏于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葉志向還提到明清時期,在德化製作的純白色瓷器後來被法國人稱為“中國白”,並進入歐洲貴族的收藏,因此形成當時“中國風”的重要元素,享譽全球,成為古代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見證。葉志向代表德化籍藝術史學者鄭永松先生向馬利博爾大學圖書館捐贈德化陶瓷雕塑研究專著《燦若星輝》。

Nenad Gubeljak教授、葉志向、陳雅蓉在研討現場

展覽現場

葉志向先生代表鄭永松先生捐贈德化陶瓷研究專著

德化陶瓷企業家鄭美瓊、陳德青、葉興春、劉永忠向在場介紹德化陶瓷産業鏈和豐富的産品類別。鄭美瓊女士表示很高興能跟大家一起參加這個非常有意義的陶瓷展覽,祝賀此次展覽順利開幕,並介紹她于2012年成立自己的公司,經十幾年的努力下,已擁有現代化辦公大樓和標準化廠房,公司具有先進的ERP、MES等智慧化管理系統和行業領先的高精尖自動化設備,並配備一支年輕、經驗豐富的專業化管理隊伍和技術研發團隊,是一家集産品研發、設計、生産、銷售、貿易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陶瓷企業,公司産品類品多樣,款式豐富,她希望讓德化陶瓷走向世界每個角落。

德化陶瓷企業家推介德化陶瓷産業

德化專家現場交流

德化企業家在展覽現場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授與馬利博爾大學副校長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林碧珠教授介紹此次參展的作品《好》,其以普通勞動者的純棉手套為骨,並與古樸瓷土跨界融合;經沾滿細膩的泥漿,在半幹後擠壓成型,再由1340多度的窯火高溫淬煉,棉的材質燒盡,表面凝固,保留獨特的肌理,將不分國界的、易懂的、無需語言表達的手勢表情包定格于土與火的交融之中,靜靜訴説著普通百姓的故事,點讚德化和馬利博爾的友誼。

《好》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黃翠萍教授聲情並茂講述展覽前一天15日看到皓月當空、萬里無雲,正是中國農曆的十月十五,而她此次參展的作品《青天有月》,以德化傳統手法進行創作,是一個唐代女子席地而坐,昂頭望月的形象,把唐代李白《把酒問月》的詩意和詩人對月亮的種種發問、對話深刻表現出來。人要攀上月亮是比較難的,但月亮的行走卻是與人相隨的,月亮裏的玉兔搗藥年復一年,嫦娥自己一人居住與誰為鄰居呢?現在的人看不見古時候的月亮,古時候的月亮卻照著現在的人。明月照見德化的陶瓷藝術創作者,又何嘗沒有照見遠在千里之外馬利博爾的觀眾。

《青天有月》、《文昌帝君》、《觀音》、《達摩》等德化陶瓷雕塑作品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教授邱玫瑰介紹到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在中國東南的綠水青山間,福建德化以其千年窯火淬煉出的陶瓷藝術,向世界訴説著世代相傳的故事。德化白瓷具有溫潤如玉,潔白素雅,在多方嘗試與研究之後,她選擇了青花作為創作題材,將德化潔白如玉、胎質細膩、瓷體溫潤的瓷器,配以青花料濃抹淡施,把墨色渲染的層層暈化,顯示出一派靜如煙火的映像;既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積澱和歷史傳統,又不乏現代藝術元素,具有造型豐富、語言獨特之美。《旗袍》作品中的旗袍秀是選用模特站立S形展示的姿勢,著裝是中國傳統服飾旗袍,瓷瓶表面繪製的是五大國花之一,盛放的荷花與白瓷完美融合,傳遞出素凈淡雅之氣,靜靜敘説著中國的故事。

《旗袍》、《天壇杯》、《熊貓》系列、《石湖》、《螭龍瓶》等作品展覽現場

展覽主辦方從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納巴尼亞大學孔子學院借到了該院收藏的德化陶藝家莊曉陽和鄭清海德化陶瓷雕塑作品。此外,此展覽還得到謝友華、徐春榮、孫義淵、劉易、陳添貴、白文龍、孫威、彭華柏、蘇麗君、李德鵬、徐婉嬌、李添進、蘇培材、孫延燕等來自福建德化的陶藝家和陶藝愛好者的積極響應和參與。

參展的柴燒作品

參展作品

馬利博爾大學副校長現場向出席的參展藝術家和企業家頒發參展證明,德化代表團紛紛表示歡迎歐洲的友人有機會到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交流分享。

頒發證書

頒發證書

斯洛維尼亞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機制的成員之一,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馬利博爾是斯洛維尼亞第二大城市,有著發達的工業基礎,是斯洛維尼亞重要經濟中心,馬利博爾大學斯洛維尼亞排名第二的大學。此次展覽意在向斯洛維尼亞以及中東歐、南歐的廣大民眾推介德化陶瓷文化和藝術,並以展覽為契機進一步推動中歐文明交流互鑒和經貿往來。本此展覽部分展品將成為馬利博爾大學圖書館、馬利博爾區域博物館的永久收藏,續寫中歐友好關係。

德化代表團參觀馬利博爾區域博物館

德化代表團參觀馬利博爾最古老的葡萄藤

(黃建材)

供稿單位:世界瓷都德化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