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旌陽區:科技賦能綠色農業持續發展

發佈時間:2024-11-14 11:05:3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11月11日天剛亮,德陽市旌陽區雙東鎮綠色棗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綠色棗協會”)技術負責人唐育安早早來到果園裏查看棗樹及柑橘生長情況,隨即逐一叮囑種植戶儘快做好柑橘除草、棗樹施肥工作,以保障果品品質。

看著果園裏個大飽滿的柑橘挂滿枝頭,唐育安對今年的柑橘收成胸有成竹。“再過段時間柑橘就要成熟上市,今年的果子品相非常不錯,預計産量能達到6萬-7萬斤。”唐育安信心滿滿地預測,今年當地的柑橘在口感、産量上都會得到質的飛躍。

唐育安的信心源自技術煥新。據了解,綠色棗協會現有果品種植面積2600畝,其中綠色棗種植基地1600畝,雙東鎮東美棗富含硒元素,也稱富硒棗,因其皮薄核小、肉質酥脆、含糖量高,受到市場喜愛。

據介紹,綠色棗協會成立於2013年,2018年7月,該協會黨支部成立,在“黨建+科普+協會”的模式下,先後獲得國家科普示範基地、全國十佳創新融合發展農技協、四川省科普惠農優秀農技協等多項榮譽。作為綠色棗的重要産區,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及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如何在保證水果高産高質的同時,在綠色農産品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形成綠色、健康、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成為擺在當地的一道重要命題。如今,綠色棗協會給出解法——以科技賦能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往年這個時候棗樹的葉子早就已經掉完了,引進奈米硒技術之後,目前棗樹還沒掉葉,生長情況良好,有利於更好地積蓄養分,為明年的棗子品質打下基礎。”唐育安介紹,當地長期以來以種植富硒農産品為主。已有十餘年用硒經驗的唐育安發現,以往的技術始終存在品質不一、産量不穩、抗逆性差等問題,作為技術負責人,他一直在尋找提升産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的新技術。

改變發生在今年夏季,旌陽區科協走訪到雙東鎮綠色棗專業技術協會,從唐育安口中得知當地發展水果産業的技術需求後,結合當地産業發展現狀積極完善相關資料上傳至“天府科技雲”,並將具體情況同步上報至德陽市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在市、區兩級科協的共同努力下,“天府科技雲”搭建科技供需“雲”橋梁,很快,來自産業的技術需求便與中國農業大學潘燦平教授的奈米硒技術實現了精準對接。旌陽區科協邀請潘教授團隊實地考察後,雙方成功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建設示範基地,將奈米硒技術應用於綠色棗生産的各個環節,形成一套完整的奈米硒技術應用體系。

技術煥新帶來的成效也很快顯現——在奈米硒技術的加持下,今年東美棗較往年增産30%,增加收入十余萬元。“今年的棗子不僅從檢測報告的指標還是外形和口感上都比往年好了不少,主要銷往了北京、上海等地。”提起對新技術的評價,唐育安連聲稱讚,“今年我們的綠色棗不僅賣出了20元一斤的好價錢,而且深受市場青睞,供不應求,光今年的東美棗採摘節就吸引了周邊近兩萬人前來採摘。”

奈米硒技術為富硒東美棗帶來的品質升級,讓唐育安不僅對即將成熟的千畝柑橘充滿信心,更對助推當地農業的提檔升級幹勁十足。目前,旌陽區雙東鎮東美棗專業合作社的富硒核桃、綠色柑橘、杏子、桃子、李子等農産品均已用上奈米硒技術。“感謝市、區兩級科協為我們找到這麼好的技術,現在我們的農産品家族已經實現全員富硒,不僅提升了我們的種植水準,也讓消費者吃上綠色、健康、放心的高品質農産品。”唐育安道。(李睿、唐渝川)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