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挑戰與路徑

發佈時間:2024-05-20 16:01:5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方面。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資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探討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創新的路徑,為提高教育品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供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學生思想日益多元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取向的學生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的思想生態,既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市場經濟和網路文化的雙重影響下,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價值觀念在學生中蔓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衝突。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接觸到各種思想觀念,形成了多樣化的思想認識。在價值觀念和思想認識多元化的基礎上,學生的思想行為也呈現出差異化的特徵。少數學生則沉迷于網路遊戲、娛樂消遣,缺乏社會責任感。在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衝突日益凸顯,成為常態化現象。價值衝突不僅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構成挑戰。

網路資訊充斥氾濫難辨。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資訊技術的發展,網路已成為學生獲取資訊、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網路資訊的海量性、多元性、匿名性等特點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挑戰。網際網路匯集了海量的資訊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資訊。海量資訊也使學生面臨資訊過載的問題,難以從眾多資訊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部分學生在資訊的海洋中迷失方向,陷入資訊的漩渦。網際網路是不同利益主體表達訴求、傳播觀點的平臺,各種資訊泥沙俱下,良莠不齊。部分錯誤的、有害的資訊也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對學生的思想産生負面影響。一些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錯誤資訊的蠱惑和誤導。網際網路的匿名性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學生利用網路散佈謠言、虛假資訊,混淆視聽,製造社會恐慌。部分學生缺乏辨別真偽的能力,容易上當受騙,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和受害者。

思想政治教學方式單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少數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缺乏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有的教師的教學內容還停留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相脫節,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少數教師教學方法還停留在“滿堂灌”的階段,缺乏互動和討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少數教師的教學手段還比較單一,主要依靠講授和板書,缺乏現代資訊技術手段的運用。單一教學手段難以適應資訊時代學生的需求,也難以提高教學效果。此外,下奶教學評價還比較片面,主要側重於學生的知識掌握,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路徑

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教育觀。首先,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從“教書育人”向“育人教書”轉變,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首位。教育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為不同特點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需要教師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培養。再次,要強化師生互動,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需要教師放下與學生平等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對教師的觀點提出質疑。最後,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需要教師轉變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豐富教學內容,融入時代元素。首先,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教師要深入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這些價值觀。其次,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將時事政治、經濟形勢等內容引入課堂,提高教學的時效性。這需要教師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及時了解國內外重大事件,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要加強人文教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教師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此外,要注重實踐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教學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環節,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首先,高校應建立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中學習和體驗。其次,通過課題研究、社會調查、志願服務等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技能。此外,高校需要與企業和其他社會機構建立合作關係,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通過實習、實訓等方式讓學生在職業環境中學習和成長,提高其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同時,要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確保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品質。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確保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安全、有效地學習。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獲得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為將來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構建和諧校園,營造育人環境。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對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實效性至關重要。首先,高校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主題教育使之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其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增強校園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通過師生互動交流、共同參與校園治理等方式營造一個寬鬆自由、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同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學生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最後,建立完善的校園安全體系,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産安全,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學習生活環境。基於此,高校要構建一個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效能。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面對多元化的思想潮流和複雜的社會環境,高校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同時,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支援,形成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強大合力。未來要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創新,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繁榮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作者:董曉彤,承德醫學院護理學院)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