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奮鬥者 ——江西農業大學化學與材料青年教授文陽平博士

發佈時間:2024-05-13 12:40:5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站在山巔,與星辰對話,俯首大地,與土壤晤談。胸有丘壑萬千,心有繁花似錦的文陽平,以知識和智慧為“神筆”,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講述著土壤的現在和未來。在文陽平的世界裏,保護土壤健康,就是守護糧食安全。所以,他成為了土壤醫生,也成為了技術經紀人。

土壤醫生的“藥方”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糧食安全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政治穩定、社會和諧,但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糧食安全給出了更具現代意義的解讀——既要有産量也要有品質。在這樣的背景下,土壤的健康,就成為糧食安全的重要防線。

不同地區的土壤,所面臨的土壤問題也有所不同,所以,文陽平也有針對性的給出了解決方案。

2019年,江西農業大學化學與材料青年教授文陽平博士跟江西普瑞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酸化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等産學研用深度合作,並提出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PRF+多重阻控技術。

圍繞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屬,土壤退化、水稻抗倒,農産品和糧食重金屬超標等問題,文陽平博士帶領團隊不僅開發土壤調理劑,葉面阻抗劑等投入品及其相關技術,也篩選市場相關産品與技術給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方案。基於石灰類、牡蠣殼等碳酸鈣鹽類的第一代鈍化土壤調理劑和阻鎘葉面阻控劑及其水稻抗倒産品與地力提升産品已跟江西普瑞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普瑞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廣,獲批並驗收省級重點新産品和産品商標和市場準入農業部産品登記證。

基於蛇紋石等硅酸鹽類的第二代鈍化土壤調理劑和富硒阻鎘抗倒葉面阻控劑及生物炭和泥炭等碳基材料形成的硅鈣鎂碳多功能土壤調理劑開展試驗示範,其開發的新産品及其應用推廣更是獲得2024年科技成果國內領先水準評價。

文陽平博士除開展新建酸化土壤投入品治理,樟樹鹽化土壤投入品改良,江西省農業推廣中心豐城調酸産品篩選外,也在新餘開展稻藥輪作投入品抑酸阻鎘模式和吉安稻油輪作投入品抑酸阻鎘控鋁模式,還探索政産學研一體的技術模式+商業模式+縣區特色種植品牌解決存在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作物連作障礙與減産及農産品富硒等問題。

隨著技術的推廣,文陽平團隊逐步形成以土壤調理劑為主,葉面阻抗劑和水/肥管理為輔,種植模式為核心的酸化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與地力協同提升技術,為不同類型土壤治理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2024年,文陽平的酸化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與地力協同提升技術,赫然出現在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推介發佈的2024年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當中,由此可見,該技術確實經過了實踐的檢驗,為發揮科技對農業生産的支撐作用,保障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裏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的鹽鹼土壤,僅在我國就為9913萬公頃,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更是達到了9.5438億公頃。面對著這樣龐大的土地,文陽平開啟了鹽鹼地改良與地力提升協同提升技術的探索。

“若能讓鹽鹼地里長出糧食,糧食安全必然得到進一步保障。”就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想法,就讓文陽平毫不猶豫的披星戴月,奔跑前行。

前期,文陽平團隊負責水/土改良及其作物種植技術投入品方案提供。他們結合提出的鹽鹼地改良投入品開發新理念和治理新理念,從水-土-作物角度開發和篩選離子交換劑、鹽鹼地改良劑、作物鹽鹼脅迫抗逆劑等鹽鹼地治理投入品,開展鹽鹼地治理研究工作。

經過實地調查,他們提出不同鹽鹼地類型、不同區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鹽鹼地改良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即四位(改水、改土、抗鹽鹼植物、農藝調控)一體技術模式和321投入品施用新模式:3抗(抗鹽、抗鹼、抗逆)、2提(提質、提産)、1改(改基),並在多個區域均取得較大面積的成功改良,同時形成水源、土壤和作物三位一體的綜合治理新模式,並調配出一系列對水/土有降鹼排鹽作用的技術新産品以及增加作物3抗(抗鹽、抗鹼、抗逆)的新産品。

對5‰-8.5‰的鹽漬地進行改良,隨機選取田塊現場測産結果顯示:幹谷産量每畝為419.2千克。”這些真實的數字背後,是文陽平團隊與企業共同實施的“江西省水稻耐鹽水稻新品種篩選與土壤改良技術示範”産學研項目的顯著成果。在山東青島海水稻萬畝示範基地開展的降鹼控鹽示範驗證鹽鹼地改良投入品及模式的技術優勢,隨後在內蒙、青海等地也開展鹽鹼地推廣試驗。

仰天而望,入眼是日月星辰,埋首而行,前路道阻且長,但文陽平相信,只要敢於堅守,敢於創新,敢於奮鬥,就會開闢出一條荊棘中的坦途。

當然,有了科研成果與實踐,還要有技術推廣,於是,文陽平在科學研究與實踐的同時,也擔起技術成果轉化的重任,成為一名技術經理人。

技術經理人的“野望”

至2020年後,文陽平參加首期江西省技術經理人初級、中級、高級培訓以來,他結合自身實踐,能力迅速提升,2023年3月代表江西首次參加長江中游城市群技術經紀人大賽獲優秀獎。2023年11月代表江西參加中部六省技術市場發展聯盟論壇,分享他的兼職技術經紀人成長與探索之路。論壇大會揭曉了通過層層審核獲得2023年度江西省技術經理人TOP10榜單並頒獎,文陽平榮獲江西省技術經理人TOP10榜首。

這是對他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讚賞,也是對他技術服務的認可。但對文陽平而言,什麼榮譽都不如實實在在的成果,讓人安心,他成功促成技術交易與各類合作100余項,兼職以不同身份服務全國10幾個省100余家企業,實現企業增收超過10億元,這正是文陽平履行技術經理人職責的見證。

他多次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經紀人相關論壇展示與分享他兼職技術經紀人成長之路與思考,他早期通過技術專家、技術顧問、科技特派員和技術副總等身份開展企業科技服務,然後再在相互了解與信任的基礎上,開展自己和同行的科技成果轉化。他當前借助自己技術服務的社會認可度和影響力,針對技術需求,組建團隊,形成技術産品與方案,整合資源,開展政産研服合作與應用示範,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他既是學員參加各類培訓與研學,通過交流與學習,讓自己從業餘“小白”逐漸變成專業“特種兵”,他又是老師,通過自身技術服務案例和成果轉化案例給新學員講授實踐課程,並提出做好技術經理人,必須熟練掌握多門“外語”,隨時做好翻譯服務,搭起高校院所、企業、仲介和政府之間語言溝通的橋梁。他也講述技術經紀人初級、中級、高級佣金獲取方式和“政産研服”四位一體技術經理人成果轉化模式。

他指出實踐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並分享高校院所科研人員如何加強自身跟企業的聯繫與合作渡過魔鬼之河、死亡之谷、達爾文之海。他也探討高校院所如何速加科技成果轉化與規避風險。更是提及智慧財産權保護更要走出傳統科學研究思維去申請低廉“學術專利”和“應用專利”,而是從産品和産業思維去申請高價值卡脖子的“技術專利”。

他呼籲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暢通技術經理人職稱評定,組建技術經理人協會,開展定制化專業培訓,暢通高校院所與企業之間的科技成果轉化之路,以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提升自我後的言傳身教

學海無涯,所以,科研也永無止境。成績斐然的文陽平,從來都不是一位滿足現狀的探索者,他總想在未知的世界中,尋找更多,更美的風景,所以,他一邊提升自我,一邊言傳身教。

“固步自封,只會扼殺創新。”於是,文陽平不斷的出去充電與交流。他既跟本校不同專業老師交流學習,共同探討進步,又跟國內外高校院所老師請教學習,提升自己能力,也參加企業和政府的産業技術交流會,通過不停地學習、培訓、研學,交流與分享,文陽平的眼界和技術水準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三人行,必有我師。”或許正是這種謙虛的態度,讓文陽平在土壤健康領域,碩果纍纍。

無論何時,土壤資源都是人類生存的根本,保護土壤資源,需要代代傳承。文陽平又在繁忙的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之餘,擔起教書育人的重擔。

他因材施教,注重理論學習、應用研究與産業實踐相結合,塑造大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並依託自己搭建的平臺,對學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有計劃的培養。目前為止,已經獨立和聯合培養研究生30人,畢業22人,其中15位碩士研究生推免985高校或全球排名前200國內外高校攻讀博士學位,獲得省級優秀碩士論文7人,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8人,獲江西省政府獎學金4人。同時,他也培養既懂技術又懂轉化的技術經紀人。

此外,他帶領學生到全國各地科技企業與試驗基地開展土壤診斷與治理社會實踐;指導大學生榮獲第四屆江西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第十二屆“挑戰杯”江西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第銅獎等共10余項。

這就是文陽平,一位不迷戀城市的喧囂,不沉迷眼前的浮華,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的土壤醫生。(王超)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