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昇華:與奮鬥同航競渡 逐涌潮揚帆風勁

發佈時間:2024-05-10 10:32:1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20年前,入讀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的學生家長們衝著“陳經綸”而來,20年後,這所當初為促進地産項目銷售而引進的配套校依舊聲名遠揚,甚至風頭更甚。吸引家長的不再僅僅是“陳經綸”這所百年名校的招牌,還有“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這塊“新招牌”。在前幾任校長奠定的堅實基礎下,2011年,校長李昇華來到嘉銘分校,帶領這所名校分校成為新名校。

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校長李昇華

深度整合,三年時間讓薄弱校變成優質校

“學校在努力構建高品質的管理機制,並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學校的冰雪運動成績突出,三年內累計獲得國家級、市級、區級冠軍70多次”“學校的科技、藝術、體育特色鮮明,成績突出”“學校每學期都舉行市級、區級教學現場會展示活動,讓更多的教師去展示自己的教學新探索”……當李昇華如數家珍般説起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的各項辦學成績時,她毫不吝惜溢美之詞,言語之間透露著難以抑制的自豪與自信。

自2003年建校起,嘉銘分校就帶著陳經綸中學這所百年名校招牌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2011年,李昇華被任命為嘉銘分校校區校長,主管嘉銘分校全面工作。都説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對於李昇華而言,她絲毫沒有感受到得天獨厚的優越,倒是多了一份壓力和責任,多了面對這所不斷發展學校的新的謀劃和使命。她篤定了把嘉銘分校辦成朝陽區一流的學校的信念和決心,要讓嘉銘分校賡續陳經綸中學百年名校的輝煌,成為“引領朝陽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

從一線教師到一校之長,角色不同,站位就要不同,工作重心更是不同。在校園裏,教師對學生、家長負責,校長則要對教師負責,對學校發展負責。校長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責任人,李昇華深知,教師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於是,管理嘉銘分校十多年來,她一直紮根在一線進行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通過講座、論壇、課堂實踐、示範課的方式,傳達新的教學觀念,引導教師將新課標、新課改、新理念、新技術帶到課堂。嘉銘分校發展的十三年,經歷了一個核心“全學科閱讀、學科融合”,三輪升級的教學改革,全學科閱讀已成為嘉銘教學的獨特優勢,學科融合教學的雛形初步形成,為學校未來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

個人經歷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和底氣。工作以來,李昇華走過了四個地方、五所學校,從最偏遠的農村中學到鎮重點中學再到北京市市級示範校陳經綸中學,豐富的從教經歷和人生閱歷,讓她無論身處任何環境,都能快速調整狀態,沉著有序地開展工作,並呈現出自己最好的工作狀態、最努力的工作態度,做出自己認可的最好的成績。

2014年,朝陽區開始了“福澤民生”的教育改革,即義務教育學區化綜合改革。通過區域內十五個大學區的劃分,讓優質學校合併改組薄弱校,實現優質資源的輻射和帶動。嘉銘分校作為朝陽區優質學校,成為了第一批學區劃改革示範校,並於2017年開始合併改組三所薄弱校,開啟了嘉銘從優質發展到品牌發展的新階段。從一校一址到一校六址,從1800名學生到6500名學生,從110名教師到450名教師,擴大的是辦學規模,面對的是疊加的難題。李昇華不希望嘉銘分校與薄弱校的合併只是挂個虛名,而是要從教師管理、教學標準、考核評價、發展目標,從校長領導力、校風、機制等辦學要素的多方面進行的顛覆性的改革和切割,這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薄弱校合併的終極目標。

上兵伐謀,攻心為上,李昇華堅信,有一些工作崗位是依託情懷和理想驅使的,教師就是其中之一。那段時間,李昇華的辦公室大門對老師永遠敞開,有的老師對工作時間的變動不習慣,有的老師對評價方式的改變不習慣,在不解、糾結甚至有些敵對的情況下,李昇華總能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想問題,去做解答,耐心地一點點化解合併校教師的心結。這幾年,她也能做到隨時對教師個人及其家庭生活情況關心、關注,讓老師們感受到溫暖,找到歸屬感。她相信,作為教師群體來説,有了共同的願景,有了發展的目標,有了對學生發展的期待,就會有奉獻和大愛,就會有自覺的行動和執著的堅守。

在常態教學中,學校通過一年兩次的表彰,提升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嘉銘有我的”存在感,日常管理中,學校通過全員參與的評課、賽課、展示課、結對課,讓老師嘗試課堂自省和創新;學科教學幹部下沉到不同校區的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和聽評課等教研活動,注重突出活動的研究性,實現一人上課,線上、線下多人受益;通過參與點評,取長補短,共進提升。在嘉銘,青年教師得到歷練、快速成長。近幾年,朝陽區開展了“揚帆杯”教師基本功大賽,嘉銘分校每年都會獨領風騷:98%及以上入圍復賽,80%上下的獲獎率,成為朝陽區的樣板和楷模,連續三年獲得朝陽區“揚帆杯優秀組織獎”。嘉銘分校從2017年合併三所薄弱校以來,通過實施“一體管理、優勢帶動;一個標準、快速跟進;一體打造、共管共進”的合併策略,到2020年,嘉銘五校區攜手進入朝陽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考核優秀校行列。嘉銘分校實現了薄弱校的跨越式提升,改寫了薄弱校辦學歷史,實現了朝陽區學區化改革的發展目標。至此,嘉銘分校的發展進入了優質協同、攜手共進的“快車道”,學校已形成優質發展的“嘉銘小氣候”。

把握根本,讓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成為現實

當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五校區全部躋身朝陽區優秀校行列後,學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表彰活動:全體教師走上紅毯,身邊的教師宣讀受表彰者的頒獎詞,默默無聞的教師上臺頒發幹部的獎狀。一大批教師受到表彰,一大批教師第一次站在領獎臺上。李昇華為每位獲獎教師手寫了一段獨一無二的頒獎詞,讓教師們在感動之餘也備受鼓舞。在嘉銘,頌揚著最優秀的奉獻者,更銘記著默默無聞的傳道者。

當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成為新名校後,總有家長根深蒂固地認為,分校永遠沒有本校好,於是便開始絞盡腦汁地想讓孩子進入本部學習。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讓學校的管理、教師的管理、學生的管理成為學校的可以彰顯的銘牌,成為深入家長和學生心目中觸手可及、能直觀感受的嘉銘特色。

2020年,嘉銘分校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從2017年合併薄弱校開始,嘉銘分校在六個校區全面啟動了全學科閱讀教學改革,到2020年,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有了內涵式的變化,從全學科閱讀到三段式閱讀,成為嘉銘課堂的主要模式。隨著2022年新課標頒布到2023年中高考改革,趨向於對學生由知識性向能力性考查的改變,三段式閱讀更能凸顯學校教學跨學科、跨學段融合的特點。學校的教育,追求的不僅僅是考試成績的高低,而是被廣泛提及的“核心素養”的落地,在李昇華看來,核心素養就是就是學科本身應該賦予學生的一種發展的能力和可持續實力。

嘉銘分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有機融合,進行了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並逐步完善特色鮮明的德育課程體系:傳統文化課程、勞動課程、社會實踐課程等。“構建一體化課程教育體系,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學生”是嘉銘分校課程體系的建設目標。冰雪團隊在北京市中小學冬運會上包攬12枚金牌中的九枚,三十多名隊員獲得國家級運動員稱號,並獲得國家奧林匹克示範校、北京市冰雪特色校稱號;科技創新大賽、金鵬科技論壇亦有突出的表現,榮獲北京市科學建議獎、科技教育示範校等榮譽稱號;戲劇社在人藝的展演,舞蹈社團的北京市冠軍、啦啦操的市級一等獎,朝陽區籃球賽冠軍、足球、網球等多項體育賽事獲獎,這些,都足以讓社會信服,讓嘉銘分校成為朝陽百姓口口相傳的名校。

與時俱進,解鎖教育現代化的“密碼”

李昇華曾經做過語文、化學、音樂、美術老師,也經常閱讀各類書籍,更喜歡探究新生事物,和她談話,談到儒家、談到《易經》、談到歷史,也談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她不排斥新技術,最早開始在嘉銘進行“資訊技術為教學賦能”的實踐,並成功地召開了市級現場會。在她看來,有了資訊技術的加持,未來教育一定會讓學習方式更多元,學習資源更廣泛,學習情趣更豐富。資訊技術一定是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雙翅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落實二十大精神,很重要一點就是建設高品質的教育體系,要把現代技術與優秀傳統教育相結合,才是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之路。

2022年開始,嘉銘分校開始探索“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學段融合途徑,學校把資訊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資訊技術賦能教學改革實踐。當AR、VR還只是一個新概念在大多數人意識中存在時,嘉銘分校已經把這些技術已經運用到教學中了,這對於嘉銘大體量、大規模辦學的學校而言,無疑是有著極大作用的。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實現多校區聯動上課,中學部三個校區的學生,可以同聽一節課,共同開展課堂內的交流與評價。此外,學校各校區教師也依託資訊化手段,開展聯合教研,進行備課、試卷講評、學業評價。

“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的發展給學校教育帶來新思考、新模式、新機遇。當教學環境改變的時候,學校的教學如果不做新的嘗試和探索,那麼教師的思維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就一定是落後的。”李昇華説道。

儘管李昇華對資訊技術賦能教育發展十分期待,但她也十分清晰地認識到,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手段或許能夠代替教師完成知識傳遞的過程,但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授知識,而是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這種人際交往和情感聯結的維度是目前人工智慧所無法替代的,這也是教師這一職業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

紫藤花是“嘉銘”的精神象徵和嘉銘人的文化圖騰,如今,正是紫藤花盛開的時節,嘉銘師生將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攜手前行,傳承發揚陳經綸中學百年“為民辦學”的歷史傳統,續寫陳經綸中學嘉銘分校教育的新的傳奇,讓優質教育緊貼在百姓身邊,讓“福澤百姓”成為教育人永遠的追求,讓民族復興大業從教育人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成就未來的一代英才和棟樑。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