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種菌達人”讓羊肚菌成為“致富傘”

發佈時間:2024-03-26 16:10:5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陽春三月,盤龍區松華街道大擺社區朝陽溝小組山清水秀、鳥鳴蟲叫,放眼望去,18座食用菌大棚連成一片,黑色大棚橫在山坳之中,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松華街道大擺社區黨總支書記王瓊華穿梭在大棚間忙得不亦樂乎,去年種植的近20畝羊肚菌今春長勢喜人,在今年春節前後迎來豐收季,畝産從去年350公斤增至400公斤,目前有近20戶人家跟隨王瓊華一起種菌,也讓當地村民看到了新希望。大棚內,黑棕色的羊肚菌在通風良好、濕度適宜的環境中,默默積蓄生長力量,一朵朵“致富傘”正在撐起大擺社區村民的致富夢。

初見王瓊華是在他的實驗室裏,這個大山裏的實驗室,消殺嚴格,分類清晰。顯微鏡、消毒鍋、培養皿、酒精燈,一排排試管裏分類放著菌種菌絲,這裡也是王瓊華培養一級菌種、二級菌種以及配置菌包的“秘密基地”。他穿著藍色無菌服,在自建的無菌室裏觀察著自主培養的菌種,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農民科學家”。

“山上長得好的菌子,只要村民採到了,第一反應不是拿去集鎮賣掉,是送進我的實驗室!”王瓊華驕傲地説,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多年的實驗,在他的實驗室裏自主馴化出10個可人工種植的野生菌品種,其中包括黑皮雞樅菌、谷熟菌、見手青、牛肝菌和松露等。通過自學實踐、網上學習,對於菌絲培養、營養袋配置、土壤酸鹼度平衡,每一個種植環節他都信手拈來。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和不斷學習,改變了家鄉傳統農業種植理念。

為了撐起羊肚菌這柄“致富傘”,王瓊華他不怕風吹日曬,三天兩頭往大棚、實驗室、省農科院、市場、街道等多處跑,一有時間就帶領社區幹部“走出去”學習其他示範基地經驗做法,經常是白天外出調研學習,晚上自己回來通宵做實驗,一身曬得黢黑,皮都脫了幾層。經過長達三年的精細化管理,終於在2023年3月,試種的近16畝的羊肚菌迎來豐收,畝産量達350公斤,並以市場價90-100元/公斤的價格被企業收購,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帶動群眾增收10萬元。得益於松華街道和盤龍區的大力支援,今年擴大了種植規模,同時畝産增至400公斤,每畝凈值可達3萬餘元,産生經濟效益60萬元,羊肚菌産業有望成為松華的一張新名片,為當地鄉村振興賦能。

村民們紛紛表示:“羊肚菌種植效益好,我們都願意加入”。得到了村民的認可,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了眉目,村民發家致富有了方向,王瓊華之前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原來,大擺社區地處昆明市盤龍區松華壩水源保護區,因受政策限制,主導産業為蔬菜種植,雖離主城區較近,但産業發展較為落後,群眾增收困難。為破此困境,作為活躍田間的“土專家”,王瓊華多次與松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及相關部門溝通,尋找適宜本村發展的産業道路,同時,主動學習農業技術知識,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他團結帶領社區“兩委”成員、黨員幹部克服一切困難,決心要為群眾闖出一條致富路。

經過不斷地調研、考察、學習、謀劃、試錯,多次邀約省州市專家進村“把脈問診”,最終鎖定了用水少、投資少、管理簡單、回報快的林下經濟種植項目,並以黨建引領+幹部示範+群眾參與的模式,建設1000平方的食用菌、藥用菌及中草藥種子研發及栽培試驗示範基地1個,經研發,成功培育出羊肚菌等多種食用菌種。

羊肚菌作為一種珍稀食用菌,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鮮美的口感,被譽為“素中之葷”“菌中之王”。人工培育的羊肚菌種植週期短、效益高、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深受市場青睞。

在冬閒的大棚裏種植羊肚菌,收穫羊肚菌後又可種植其他蔬菜,實現一棚多收,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持續增加,閒置資源不斷“生金”,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近年來,盤龍區聚焦鄉村振興目標,統籌規劃發展優勢産業,把人才、技術帶動鄉村發展作為發展鄉村産業的主要抓手,圍繞羊肚菌、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做文章,培育具有特色競爭力的優勢産業,不斷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昔日的農村社區,如今處處煥發出新活力。

作為活躍田間的“土專家”,王瓊華通過一點點嘗試、一次次突破、一件件落實,把適合松華自然條件、順應發展需求的産業做大做強,讓更多村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受益。他每天忙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心裏裝著的卻是1102名村民的“大事”。他堅守初心,成功將“種菌達人”的夢想一步步實現,讓小小羊肚菌成為大擺社區鄉村振興畫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譜寫松華街道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持續貢獻力量。

(盤龍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