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能力導向、五鏈融合、三融育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發佈時間:2023-11-13 16:16:3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20K

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統籌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推進産教融合、科教融匯,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鋻於此,臨沂大學基於能力本位理念,産業鏈、人才鏈、技術鏈、教育鏈、創新鏈“五鏈”融合,強力推進産教融合、科教融匯、校地融通“三融”育人模式,提出了立體式多維度協同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形成了一整套人才培養體系。新理念、新模式在臨沂大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

1.能力導向,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變革

以“産業所需創新創業、解決複雜工程問題、開展工程實踐應用的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校內、校外“雙迴圈”反饋機制,以“沂蒙精神特質、雙創精神素質、工匠精神品質”作為育人引領,以“産業發展急求、專業優化迫求、專業認證需求、學校定位要求”為驅動,高校、職業院校、政府、企業、科研院所五方協同,搭建“基礎實踐教學平臺、學科競賽平臺、科研創新實踐平臺、産學研合作平臺、學術交流平臺”五維實踐平臺。多維度協同化立體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框架如圖1。

圖1 多維度協同化立體式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框架

2.“五鏈”融合,推進“三融”育人模式

“五鏈”是指産業鏈、人才鏈、技術鏈、教育鏈、創新鏈。産業鏈是“五鏈”融合的基礎和核心,教育鏈中高校是“五鏈”融合的推動者,創新鏈是“五鏈”融合的動力源泉,教育鏈中高校是“五鏈”融合的推動者,人才鏈是“五鏈”融合的實施者,是推動“五鏈”融合的第一資源,技術鏈是“五鏈”融合的中間載體,“五鏈”互相融合、互相支撐,不斷推進各鏈條健康發展,推動高校、企業、政府、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所、中心,共同科技攻關、成果轉化、研發産品、人才培養,真正實現産教融合、科教融匯、校地融通。“五鏈”融合機制見圖2。

圖2 “五鏈”融合機制框圖

近年來,臨沂大學基於“五鏈”融合機理,積極實施産教融合、科教融匯、校地融通“三融”育人模式,制定並實施博士教授下企業,校企合作共建專業與研究院,鼓勵成立並運作學科型公司、校企合作共用人才等制度,“三融”育人取得顯著效果。

3.五維協同,構建新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工科相關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從行業技術特點和人才需求出發,以培養面向産業,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進行了實踐教學改革,構建了“三個層次,四個系列,五個維度”的新實踐教學體系,如圖3所示。“三個層次”是指,把實踐教學體系劃分成基本技能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培養、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等有機層次,結合社會實際應用需要,構建實踐類課程體系,統籌規劃實踐類課程。“四個系列”是指,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以“基本理論+工程實踐+工程設計+創新應用”的課程建設思路,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工程設計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實踐鍛鍊與科研訓練相結合的新實踐教學體系。“五個維度”是指,為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整合校內外資源,優化為五維協作的實踐平臺。一是依託基礎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虛擬倣真平臺等實踐教學機構,探索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基礎實踐平臺。二是以大賽為引領,建設機電創新、機器人、3D列印、智慧汽車、電子設計、軟體設計、航模設計等學生團隊,搭建學科競賽平臺,讓實踐檢驗所學知識,讓大賽提高綜合技能。三是以省、市級學科平臺為依託,組建科研工作室,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科教融匯,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搭建産學研合作平臺,産教融合,協同育人。五是加強與高校、與國際社會的交流,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組織學術沙龍,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拓寬知識範圍,提高綜合素質。

圖3 五維協同實踐教學體系運作框架

五維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以能力培養為導向,整合校內外資源,把實驗實訓、創新項目、學科競賽、企業實習等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緊密聯繫在一起,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條件和更多的實踐機會,最大可能地擴大學生受益面,加深學生受益程度,使專業內每一位學生都能受惠,形成企業和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多贏局面,真正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2020年至今,學校工科專業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811項,其中國家級56項,省級170項;發表學術論文676篇;申報專利和著作權61項;參加學科競賽獲獎4029項,其中國家級771項。

4.“五化”改革,有效提升教學品質

為提高教學品質,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一是推進實施創新創業課程、精品課程、線上課程、思政課程等示範化,以點帶面,逐漸在全校範圍內推廣鋪開,形成課程改革氛圍;二是實施課程內容資訊化,利用雨課堂、藍墨雲等現代化手段,踐行混合式學習模式改革,不斷提升課程教學品質和效果;三是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將大部分課堂搬到實驗室,理論及時與實踐相結合,將枯燥的理論課程變為直觀的現場教學;四是基於OBE理念,變結果考核為過程考核,實施學業評價多樣化改革;五是積極推進課堂模式國際化,中外合作共建專業、聯合招生,積極聘請、引進相關專業外教來校講課講學,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業評價模式直接對接國外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人才培養國際化。

近年來,臨沂大學進行專業優化調整,課程體系重構,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成效顯著。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8項。

5.五措並舉,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是引育並舉:一方面引進高層次、高水準人才作為學科帶頭人,另一方面提供優惠政策鼓勵校內年輕、有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進修,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總體水準。二是多方共用:高校、企業、政府、科研院所、職業院校合作引進高層次、高水準人才,政府主導協調各方,高校、職業院校、研究院(所、中心)對其進行編制管理,企業為其提供産業平臺、安排其對重點産業技術進行科技攻關並兌現相關引進待遇,多方共用成果,破解産教融合、産才融合時引才聚才的痛點、難點。三是專兼結合:聘請國內外高校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聘請合作企業應用型人才指導課程設計、實驗實訓、畢業設計等工作,解決雙師型師資隊伍缺乏問題。四是校企互派:新進博士需要到企業挂職鍛鍊,不斷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企業學歷較低的工程技術人才需要到學校進修鍛鍊,提升知識層次。五是德藝雙馨: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根本宗旨,明規範、踐承諾、樹楷模、鑄師魂,扎紮實實致力於打造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提升教師修養,努力打造一支愛崗敬業、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近年來,臨沂大學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現有教職工291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98人。有全職院士2人,國家傑青2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領軍人才3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特聘教授、青年學者等省部級人才21人。有博士生導師89人、碩士生導師558人。獲批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9個、省級科研團隊43個。教授博士下企業727人次,校企共用高層次人才17人。(文/韓虎、陳佩江、李道勇)

作者:

韓虎,男,山東費縣人,臨沂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教授,博士,副院長(主持工作),研究方向為産品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智慧農業裝備、高等工程教育。

陳佩江,男,山東費縣人,臨沂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測控技術與智慧系統、高等工程教育。

李道勇,男,山東濟南長清人,臨沂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微納光子學、光電技術與研究、高等工程教育。

基金項目:山東省本科教改重點項目(Z2020072):新工科背景下“一二三四五”多維協同的智慧製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2021年度專項重點課題(21ZJD30):智慧製造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教育鏈、人才鏈和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22CJYJ07):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技術人才核心能力解構及培養路徑研究。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