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地處黃土丘陵區向內蒙古草原過渡地帶,北接內蒙、東鄰山西,是陜西省的北大門,“一帶一路”、京津冀協調同發展、黃河‘幾’字彎城市群、陜甘寧革命老區等區域性戰略規劃疊加實施,地理獨特、區位優越。全市國土總面積達7635平方公里,是陜西省面積最大的縣(市),轄14個鎮6個街道326個行政村,總人口57.64萬,其中鄉村常住人口16.87萬人。神木市堅持“農業富民”發展理念,2022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121萬畝,糧食總産量28萬噸,農業總産值突破50億元,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0304元。近年來,神木市緊緊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這一主線,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聚焦增加群眾收入及和美鄉村建設兩個重點,狠抓動態監測幫扶、行業部門聯動幫扶、社會力量撬動幫扶“三個提升工程”,強化責任落實、項目建設、示範引領、作風能力、宣傳引導“五項要素保障”,持續推動鞏固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見實效。
堅持統籌聯動、凝聚合力,嚴把責任落實總開關
一是高位推動,健全機制體制。神木市委、市政府持續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按照體制轉型、任務轉變、工作轉軌的要求,構建了“領導小組統籌+市級領導包抓+五大專班推進+駐村聯戶幫扶”工作機制。即: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市級45個成員單位協同配合;建立了市級領導包抓聯繫鎮村和部門包抓鎮街工作制度,確定39名市級領導包抓20個鎮街、63個脫貧村和鄉村振興重點村,44個市級部門包抓鎮街工作;成立由5名市級領導任組長的“五大振興”工作專班,實施鄉村振興專項工作;深化駐村聯戶幫扶,先後從市級單位選派了33支工作隊、129名駐村幹部開展駐村幫扶,整合調整2771名幫扶聯繫人(責任人),“點對點”結對幫扶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同時,健全鎮街鄉村振興職能體系,全市20個鎮街全部設立鄉村振興辦,確保上下聯動、部門協同,一體落實、形成合力。二是政策保障,明晰職責任務。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標國家1+32政策體系及省市貫徹意見,我市印製了《政策文件彙編》,相繼出臺69個政策文件,有效保障工作落實落地。先後研究出臺了《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神木市“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2021—2025年)》《神木市鄉村建設行動工作方案》《神木市動員引導全市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等政策指導性文件,印發了《神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小組工作職責及制度》,並分級分類梳理編制了市本級、市級行業部門、鎮街、村級四個層面鞏固銜接工作職責、任務、資料“三清單”,構建了有章可循、職責清晰、執行有力的政策體系。三是嚴督實考,強化跟蹤問效。神木市堅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逐年制定鞏固銜接工作專項《考核方案》,考核結果在目標責任考核中佔20分,並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中綜合運用。同時,將鞏固銜接工作列為市級季度綜合督查重點內容,建立起“月調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常態化到鎮村開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調研督導,現場研究解決問題;市鄉村振興局實行鄉村振興系統幹部包聯鎮街制度,充分發揮對鎮街階段性重點工作的服務、協調、督導作用;堅持嚴格的督查督導方式,每次督查做到事前有方案、有安排,事中有交辦、有跟蹤,事後有結果、有臺賬,全面提升鞏固銜接工作效率品質,推動工作任務逐項完成。
堅持系統思維、精準施策,鞏固脫貧成果基本盤
一是抓實監測幫扶,守住防返貧底線。成立了橫聯44個行業部門的市級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專班,出臺了《神木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神木市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導則》,全面推進“四個三”工作法,明晰防返貧監測幫扶新路徑,聚焦精準識別、幫扶措施、消除風險、數據品質、工作質效五大重點,進一步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長效機制。堅持網格化管理、資訊化監測,實行“周統計,月篩查,月回訪”制度,建立市鎮村三級監測對象臺賬,因戶施策、動態幫扶。開展了“點對點”調度核查、“面對面”剖析指導、“六查六問”和防返貧集中排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識別納入“三類”監測對象192戶479人,經過幫扶,63戶157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做到了“應納盡納、應幫盡幫”,確保全市未發生規模性返貧情況。二是強化分類施策,鞏固“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成果。逐年組織開展問題排查整改,及時消除隱患。強化教育保障,堅持落實“七長”責任制,建立控輟保學資訊庫及臺賬,精準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全市控輟保學率、教育資助率100%,“雨露計劃”每生每年補助3000元。強化醫療保障,堅持“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服務”和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全市脫貧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繼續推行“三重保障”制度,開展大病救治,落實慢病簽約服務。強化住房保障,建立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對脫貧戶等重點群體住房安全實行“四清一責任”臺賬管理,對鑒定為C、D級危房的及時改造,有效保障農村住房安全。強化飲水安全,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敲門入戶”排查行動,2021年以來,投入8038萬元財政銜接資金,實施了114處農村供水鞏固提升項目,不斷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準。三是規範銜接資金項目資産管理。嚴格執行《神木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管理辦法》,規範項目申報、評估、審批、實施等環節,落實“紅黃藍”預警機制,強化跟蹤督辦。規範項目庫建設,按照“村級申報、鎮街初審、部門審核、市級審定”和“三公示一公告”程式規範入庫,切實做到項目庫項目有進有出。2021年以來,我市共安排財政銜接資金7.53億元(其中本級資金5.62億元),統籌實施項目576個。同時,紮實開展了扶貧項目資産管理“回頭看”專項行動,對全市2013年至2021年扶貧項目資産全面清查摸底,穩妥推進資産確權登記和資産移交,目前,共形成扶貧項目資産17.27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産4.31億元元,公益性資産11.12億元,到戶類資金1.84億元,資産登記確權率為100%。全市建立三級扶貧資産臺賬,確保經營性資産收益規範分配、公益性資産長期發揮效益。四是抓牢反饋整改,確保問題清倉見底。堅持把問題整改作為提高鞏固銜接工作品質和推進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整改工作,聚焦國家和省級考核評估發現問題一一交賬、舉一反三,制定總體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完成時限,全面抓實問題整改。2022年國家和省級考核評估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制定《整改工作方案》,舉一反三對標自查發現17個問題,按時間進度推進整改,行業部門充分發揮指導職能,按照“邊查邊改、真查徹改”的原則,針對具體問題一線指導鎮街整改,真正做到上下聯動,協同整改。
堅持築底塑本、提質賦能,鑄牢持續增收壓艙石
一是實施産業幫扶。出臺了《神木市關於支援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神木市農業革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大力實施“兩雜”良種、馬鈴薯“一畝田”、蔬菜苗木等強農支農惠農富農一系列政策。明確以玉米、小雜糧、肉牛肉羊為主導産業,以特色林果、馬鈴薯、設施蔬菜、中藥材、漁業、奶業為特色産業的“3主6特”産業格局,推行農牧迴圈發展模式,開展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制定了《産業幫扶到戶獎補實施細則》,落實每戶不超3000元的産業發展補貼政策,支援脫貧戶、監測戶發展種養殖及農産品加工銷售業,累計涉及獎補4463戶1143.84萬元。二是落實專項幫扶。強化光伏電站運維管護和收益分配,全市建設24個村級光伏電站,年均收益432萬元,通過建設村級小型公益事業和設置光伏公益崗位發揮效益;利用互助資金借款方便快捷的優勢,及時解決農戶借款需求,全市共25個村級互助資金協會,累計發放借款1418.7萬元;全面實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簡化貸款審批程式,確保有貸款需求的脫貧戶“應貸盡貸”,存量貸款555戶2323.10萬元,累計獲貸率43.95%。三是推進穩崗就業。落實“保總量、拓渠道、提能力、優服務”等穩崗就業政策,持續完善用工資訊平臺,建立實名制就業臺賬管理制度,動態監測更新脫貧人口就業狀況,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進一步規範公益性崗位管理,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實現脫貧人口及易返貧致貧人口就業5709人。四是深入實施“雙百”幫扶行動。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將市域內各類企業、事業單位作為鄉村振興重要幫扶力量,創新開展“百企興百村”和“百家單位幫百村”行動,以發展農業農村、提高農民收入為重點,全面提升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制定了《神木市“百企興百村”行動實施方案》《神木市“百家單位幫百村”行動實施方案》,動員市域內212家企業、142個市級單位結對幫扶全市326個行政村,實現企事業單位幫扶行政村全覆蓋。
堅持穩妥推進、突出重點,開闢鄉村建設新路徑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神木市“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由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負總責,組建了由自然資源局牽頭,農業農村局、發改科技局、鄉村振興局等多部門配合的技術指導組,確立市政府編制組織架構,形成“政府主導、部門主審、鎮街主辦”的編制體系。制定了《神木市“多規合一”實用型村莊規劃編制實施方案》,設定編制進度時間表,確定編審時間節點,統一經費預算。神木市將326個行政村劃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並類四類村莊,按照“總體集聚、局部留白”原則,18個鎮街駐地所在村納入鎮街控規範圍,18個城郊融合類村莊納入城區控規範圍,101個搬遷撤並類納入鎮街空間規劃明確管控規則,53個中心村重點單獨編制,136個基層村合理編制。二是強化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借鑒浙江“千萬工程”,制定《2023年鄉村建設任務清單》,著力打造本年度8個新建鄉村振興示範村、15個鞏固提升村和1個省級重點幫扶村建設工作,新建示範村每村安排銜接資金3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200萬元以上,鞏固提升村每村安排銜接資金50萬元、專項資金50萬元,其中專項資金市本級配套80%以上,統籌實施58個項目,持續跟蹤指導。三是開展宜居農房改造提升。主要對房頂、外立面、大門、院墻、房屋等進行修繕,按照建設內容50%予以補貼(每戶最高補貼不超2.5萬元);對産業設施(如圈舍、機棚、圍欄等)建設給予30%補貼,每戶最高補貼不高於5000元。四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庭院産業。開展庭院雜物、殘垣斷壁和路障、溝渠、違章建築等清理拆除,按照平均每戶補貼1萬元,資金切塊下達至鎮街政府,由鎮街政府統籌安排。五是開展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到組到戶道路硬化、亮化,供水設施、動力電設備、通訊網路、防災減災設施等建設,由鎮街政府以項目方式實施,財政全額預算。六是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出臺了《神木市農村人居環境逐村提升整治實施辦法》,探索建立“群眾自籌、集體提取、財政匹配”的人居環境整治管護金制度,按照農戶每人每月收取1-2元生活垃圾處理費,市財政5倍給予配套補貼,形成共用、共建、共治的長效機制,目前已籌措1544萬元,全市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堅持示範引領、創新發展,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一是提標農村幸福院,打造養老新模式。神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加大財力投入,聚焦基礎設施改善和服務水準提升,促進互助幸福院提升擴容,進檔升級。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396家,床位數4132張,服務老年人7926人。其中,今年新建互助幸福院97所,改擴建180所,實現農村互助幸福院行政村高標準全覆蓋,有效解決農村養老難問題。二是大力實施村企共建,開闢“工業反哺農業”新路徑。積極探索推進“村企結對強産業 工農融合促振興”行動,制定《五年行動實施意見》,充分發揮工業優勢,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切入,用産業聚合力量、搭建平臺,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産增值新路徑,促進工業農業協調健康發展。2023年,通過能源類企業先行先試,首批動員80家企業結對共建88個村,建設高品質標準化企業糧副生産基地30個,示範帶動全市廣大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通過融合發展、批次推進的辦法,調節全市農村收入分配關係,加快富民增收步伐。三是“北中南”分區域,打造示範顯成效。我市以轉變農業生産方式為重點推進鄉村振興,抓住關鍵、聚力突破,集中精力打造“北、中、南”3類鄉村振興試點示範,以點帶面,漸次推開。北部區域,脫貧村河灣村通過採取“一戶一田制”,有效整合了荒廢的土地資源,實現了機械化運作,大大提升了農作物産量、增加了農民收入;爾林兔鎮西葫蘆素村打造“萬畝草原”旅遊景區,發展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助力鄉村振興。中部區域,國家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四卜樹村,通過優化産業佈局,深度融合發展一二三産業,完善各方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農民分享産業增值收益的最大化;迎賓路街道關崖窯村探索發展不同地理區域産業,整合撂荒土地等資源,財政銜接資金支援打造村集體“千畝果園”。南部區域,高家堡鎮喬岔灘村“一田兩用、一季雙收”稻蟹混養,以“黨支部+企業+農戶”的模式,建設有機水稻稻蟹種養一體化項目;萬鎮鎮李家畔村經交通、水利、林業、鄉村振興等部門聯合發力,整理土地2000余畝,採用軟體集水、深井等方式取水,通過試種酸棗打造“酸棗基地”,並與制藥廠簽訂訂單;沙峁鎮石角塔村,按照“政府搭臺、村企聯營”原則,打造企業“後勤基地”,建設大田區、蔬菜大棚區、果樹區,為企業供給“菜蛋肉奶”,實現村企共建共贏,推進鄉村振興。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起楊帆正當時。神木市將堅決貫徹中央、省委和榆林市委決策部署,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緊盯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聚焦關鍵、突出重點,凝心聚力、持續發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措施落實,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神木市農業農村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