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校企聯動共建産學研創命運共同體——以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建設為例

發佈時間:2023-11-06 16:22:5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20K

為實現數字湖南建設,深入落實湘潭市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快數字經濟孵化基地建設”等重點任務,及湘潭市政府提出的“以應用場景落地為動力,探索數字經濟新模式”,由湘潭市委、市政府主導,湖南軟體職業技術大學、市大數據和産業創新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市大數據中心)、湘潭市商務局、九華經開區牽頭,大膽創新,打破傳統模式,成立了湖南省首個地級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充分利用學校專業與人才優勢、場地與設備資源,首創“將基地建在學校,引企業入駐基地,把課堂設在企業、促成果就地轉化、幫人才當地安置”産學研創融合的數字經濟孵化新模式。

(一)依託科教優勢,通過“創新模式”,實現“創新發展”

1.孵化基地由“園區”搬至“校區”。改變過去將産業孵化基地建在工業園區的模式,瞄準企業發展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原有實訓基地等資源,學校與市大數據中心開展合作,在校園內建設湘潭市首個數字經濟孵化基地,推動全市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打造、數字經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孵化、數字經濟産業“雙創”活動開展。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分三期建設,共4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項目佔地面積約5000㎡,為社會創業孵化區和學生雙創區,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形成了完善的産業孵化模式(一期已完成)。

2.項目招引由“到處招商”轉為“就地引商”。學校是湖南省第一所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2000余人,其中一半為電子資訊軟體類。學校與市大數據中心、九華經開區通力合作,共建數字經濟孵化基地,充分整合學校數字類人才資源優勢,以優質人才資源招商,吸引各類實力企業前來“築巢”,成功引進了東森映畫等20余家企業。

3.政府支援由“資金投入”轉為“生態引入”。改變過去單純依靠政府投入資金予以支援的模式,通過支援在學校成立湘潭市大數據産業促進會、與學校共建數字經濟孵化基地、湘潭市鄉村振興電商直播産業與培訓基地、湘潭市人社考試培訓基地、湘潭市非遺産品數字創新基地的、湘潭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等方式,搭建政府、高校、企業、人才互動交流的大平臺,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讓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二)緊扣協同育人,強化“三方聯動”,實現“多方共贏”

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通過“將基地建在校園、引企業辦在基地、把課堂設在企業,幫人才就地安置、促成果就地轉化”,實現了學生、高校、企業的多方共贏。

1.學生實現邊“學習”邊“實習”。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孵化基地更加注重實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既能學習又能實習的平臺。通過引進優質産業資源“進校園”,將課堂設在産業線上,融入真實項目、真實環境,學生上課如上崗,上崗如上課,邊學習邊實訓,大大縮短了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週期,增強了實踐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引進不同的企業,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産業鏈,學生在産業鏈的不同環節學習實訓,可實現所學技能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2.實現學生“畢業”即“就業”。在孵化基地,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把學生從課堂帶到企業真實生産環境中,採取個性化、多樣性、開放式的方式培育學生,讓學生成才有道,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含金量”。學生畢業之後,上崗可以很快上手,以入駐企業為代表的用人單位滿意度高,可以順利實現畢業即轉正、畢業即就業。學校育人有方、就業有路,不僅可以積累相關教學和管理經驗,讓在校學生獲得更優質的教育,還能吸引更多學生就讀,形成良性迴圈,提升學校的美譽度。學生畢業本地就業,亦能提高人才留潭率,為湘潭儲備堅固的電子資訊軟體類人才力量。今年,該校畢業生的留潭率從不到10%提高至14%。

3.企業實現從“到處招人”轉為“就地選人”。企業依託學校數字經濟孵化基地,在學生入校初期,按照行業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與企業共同成長、黏性增強。學生畢業後,企業就地選人用人,有效解決了企業招人難、用人難問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同時,企業與學校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實現成果就地轉化,增強發展後勁,目前基地接納學校實習實訓近400人,成功就業100余人。如,湘潭市唯一能獨立進行動畫片研發、加工的企業——東森入駐孵化基地後,吸納了眾多在校學生前來實習,目前實習轉正率達70%,不僅解決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人才缺乏困境,也為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可能。東森計劃每年在校招聘50余名優秀畢業生,組建國內一流的動畫團隊,打造湘潭動漫文化品牌。

(三)突出實踐應用,提升“服務能力”,激發“雙創激情”

發揮學校專業優勢及基地入駐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學校各個專業群積極以項目為導向,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專業的服務能力,激發師生創新與創業的激情與動力,構建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1.專業服務能力從“弱”走向“強”。隨著基地配套建設的加強,影響不斷擴大,湘潭縣石鼓鎮油紙傘的産品創新與直播、雨湖區的冬酒産品包裝與推廣、湘潭市非遺産品的數字化創新等項目先後落戶基地,有瀟湘電影數字創意産業學院師生完成。去年一年湘潭縣石鼓鎮油紙傘累計增加收入1000萬,雨湖區的冬酒去年銷售達到500萬,成為學校利用專業服務鄉村振興的特色。學校專業服務能力得到大家認可,項目開拓進入良性增量。

2.師生雙創激情從“單個自發”走向“多面併發”。以點帶面,通過人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與環境,讓典型期待示範作用帶動學校創新創業的全面發展。自基地項目進入正常運轉以來,學校師生人工智慧、電商、數字媒體、動畫與元宇宙等方面的創新創業得到強化,有單個點、逐步形成了多面併發。目前,學生團隊開發智慧家居“聲控窗簾”“智慧燈具”“聲控駕駛”“數字人直播”等技術與産品均取得較大成果突破,有的已經獲得專利實現轉換。例如:劉慶春動漫製作團隊以湖湘文化為背景自主創新的原創動畫片《少年將軍夢》被國防科技大學電腦學院看中作為國防科技大學校慶獻禮的作品,熊宇軒團隊開發的數字人直播,已經完成測試與專利申請,進入産品的研發量産。

(三)聚焦鏈教融合,優化“教育鏈”,培育“産業鏈”

發揮統籌、協調、規劃和引導作用,結合長株潭産業鏈發展和學校特色專業優勢,推動教育鏈與産業鏈佈局整合,把科教資源優勢打造為發展優勢,打造特色産業集群。

1.孵化企業從“小而美”走向“高大上”。在孵化基地建立之初,入駐的主要是大學生創業團隊。學校聯合市大數據中心,不斷創設條件,引進外部優質資源,對入駐團隊和企業進行指導,支援和幫助入駐企業孵化成長壯大。依託孵化基地,壯大鏈條式磁性引資效應,吸引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或平行合作企業,近年先後引進了天津山海之間、深圳愛的番茄等知名企業進駐,形成了産業生態圈。

2.推動布點從“一枝獨放”走向“多點齊放”。按照“突出點、擴大面、全覆蓋”的總體思路,將基地建成産業鏈條完整,模式先進,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數字經濟孵化基地,爭取成功申報國家産教融合與雙創基地。最終以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為藍本,開拓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數字經濟孵化協調創新發展新路徑。

(劉上冰 湖南軟體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湘潭市數字經濟孵化基地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産教融合)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