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職業院校中對於本科生重視職業技能教育,對於職業素質教育相對比較弱化,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於技能工作人員對於職業素質比較重視,他們認為職業素質直接關係到企業持續生存發展的關鍵,正是因為對於職業素質的重視才誕生了一些世界百年名企。我國作為世界上勞動力大國,國家提出“製造大國”戰略,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對於“工匠精神”逐漸重視,職業院校為企業輸送大量應用型人才,如何培養職業本科生的“工匠精神”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課題。
一、職業院校本科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思路存在偏差,重“匠才”輕“匠心”
“工匠精神”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才能形成。根據教育部公佈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高職院校超過1500所,這些院校在對本科生的培養過程中重“匠才”輕“匠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財政撥款較少、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就業率的影響。另外,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對於本科生的培養可能採取傳統的考試方法,本科生考試成績優異就可以獲得各種評優評先的資格,而不注重本科生職業素質的高低。
(二)體制機制不全,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在培養本科生的職業能力基本都會選擇與企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本科生的職業能力,不過在合作過程中企業並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職業院校在與企業合作時,並沒有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比如,部分職業院校在與企業合作時,企業提供的崗位是純流水線作業,這樣的工作完全是體力型勞動,與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同時,由於職業院校和企業性質的不同,職業院校是為了培養學生,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這樣就導致校企合作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目標,導致實習課程等方面存在著不明確。
二、校企合作下職業院校本科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徑
(一)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本科生工匠素養
職業院校在對本科生進行培訓時,要堅持德才兼備堅持以德樹人,嚴格按照“工匠精神”的標準進行培養。校企合作要將本科生的職業精神和道德精神作為重中之重進行培養,學生不僅要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和文化素養,職業精神和道德培養也需要相應的提升,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成才。通過宣傳“工匠精神”的含義和“大國工匠”人物,讓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對於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工作中養成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團結同事的良好職業精神。例如,浙江宜興紫砂陶器工藝已經有五百年的歷史,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這正是因為陶藝人對於“工匠精神”和“工匠地位”的重視,宜興市會定期組織全市的陶藝人進行“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培訓,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陶藝人的專業技能素質,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提高對“工匠精神”的認知,這樣有助於“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光大。
(二)完善育人機制,掃清校企合作障礙
當前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要實現雙贏,這樣雙方的合作才能形成良性迴圈。職業院校要定期深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明確高校聯合辦學的辦學宗旨,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企業共同制定産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在學習工作中養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以達到培養工匠精神的目的。(湖南軟體職業技術大學 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