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瓊,女,漢族,1966年4月生,內江隆昌市龍市鎮福慶村村民。
8年來,鄭德瓊將與自己毫無血緣、親緣關係,並患有阿茲海默症的陳秀英當親生母親般照料,為老人續上醫保,帶她去打疫苗。陳秀英每天吃飯要人喂,大小便要人接,儘管這些日常事務繁瑣而複雜,鄭德瓊卻從未有過怨言。即便在家庭遭遇困境,家人因不理解而埋怨她的情況下,也沒有想過放棄照顧老人,8年如一日精心照護,直至老人安然離世。
鄭德瓊不善言語,不計回報、無怨無悔地照顧著“撿”來的母親,用行動關愛、溫暖著老人,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得到大家交口稱讚。獲得“四川好人”“內江好人”等榮譽。
鄭德瓊(左四)
喝過“一碗湯” 認了“一個媽”
老人名叫陳秀英,她與鄭德瓊因“一碗湯”而結緣。
1987年,鄭德瓊與同村的關義亮結婚成家。婚後沒幾年,鄭德瓊先後得了闌尾炎、肝炎,身體越來越差。“村裏的人都説我得了怪病,好不了了。”鄭德瓊回憶,那時的體重不到80斤,走著走著,頭一前傾就摔跟頭。
經人介紹,鄭德瓊認識了略懂醫術的鐵路局退休老人黃運前。“你沒得怪病,只是營養不良。”此後的一個多月裏,黃運前自掏腰包買雞、買魚、買鴨燉湯給鄭德瓊喝。鄭德瓊的身體逐漸恢複元氣,臉色也慢慢紅潤。得知黃運前老人無兒無女,鄭德瓊認他做乾爹,老人的老伴陳秀英自然成了鄭德瓊的乾媽。
2004年黃運前老人去世,鄭德瓊和丈夫趕去處理好了後事,且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去看望陳秀英。2015年,鄭德瓊再次來到陳秀英家,眼前的場景讓她大吃一驚:老人骨瘦如柴地躺在床上,頭髮亂蓬蓬的,房裏臭味刺鼻,蒼蠅蚊子胡亂飛舞,到處都是大小便、臟衣服……
那一天,鄭德瓊和丈夫關義亮將陳秀英的屋子裏裏外外收拾了一番。臨走時,看到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和眼疾的陳秀英孤零零的,她於心不忍。不能讓老人這樣孤苦無依。與丈夫商量後,鄭德瓊決定將陳秀英接到自己家中照顧。“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添一口飯的事情。”
2015年10月2日,83歲的陳秀英來到了鄭德瓊家。鄭德瓊花了兩個多小時,將陳秀英從頭到腳洗得乾乾淨淨,給她換上乾淨衣服,理了發,剪了指甲。糊裏糊塗的老人在那一天條理清晰地説了不少話。
“她説,‘鄭四妹’,我就是一個包袱,我沒得啥子東西給你……”鄭德瓊説得卻很堅定:“從今以後,有我一口飯吃,就有你一口!”
悉心照料 當寶養著媽
“添一口飯”並不簡單。老人眼睛不好,吃飯時需要將飯菜盛好送到手邊。因為阿爾茨海默病,老人時常大小便失禁,每天都需要清理幾遍。此後,鄭德瓊很少離家超過1天。每天早晨,鄭德瓊給陳秀英穿衣、洗臉、做早餐,安頓好了她後再出門做農活;自己都沒有像樣的衣服穿,卻每年會為老人置辦幾套新衣……
鄭德瓊給陳秀英續上了醫保,還帶她去打疫苗。因為害怕打針,那天臨出門時,陳秀英兩次尿在了身上,鄭德瓊給她換了兩次褲子……
有了鄭德瓊的照料,陳秀英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吃了上頓無下頓,每天吃得飽穿得暖。精神好時,陳秀英與其他老人聊家常、曬太陽,日子過得舒心又安逸,她的體重從80多斤長到110斤。
最初,周圍鄰居以看熱鬧的心態觀察著,然而,年復一年,鄰居們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陳秀英要洗澡,閒著的女鄰居會去搭把手;鄭德瓊一家實在有事要外出,鄰居會為陳秀英送去熱飯熱菜……
陳秀英87歲生日時,鄭德瓊給她做了一大桌子好菜,親朋好友和鎮村幹部一起為老人慶生。一張陳秀英頭戴生日帽,笑容滿面的生日照片,把當天的美好定格在了大家的腦海裏。
為陳秀英老人過生日(中間戴生日帽的為陳秀英)
不離不棄 銘記“一湯之恩”
2021年,鄭德瓊家裏人接連出事,小孫女患骨癌,親哥哥車禍離世……女兒既心疼她也埋怨她,讓她把陳秀英送回去。鄭德瓊思來想去狠不下心,在她看來,知恩要圖報,送回去自己良心不安,再難都要撐下去:“她一個人吃飯都成問題……”
其後,老人年歲漸長,鄭德瓊照顧得也更加細緻。特別是在陳秀英老人臨終前幾個月,因老人感染新冠,身體越發虛弱。儘管鄭德瓊自己也感染新冠,深受發燒、疼痛之苦,她也堅持尋醫問藥,並找來中草藥為老人調養治療。
老人進食吞咽也出現困難,為保證營養供給,鄭德瓊精心準備肉湯、牛奶和米粉等,一勺勺、一點點喂給老人吃。
老人臥病在床期間,鄭德瓊也始終堅持每日多次為其擦洗、翻身,即便三更半夜也不懈怠。在其精心照料下,臥床數月枯瘦的陳秀英老人竟沒有長一點褥瘡。
2022年12月28日,陳秀英老人離世,享年90歲。周邊鄉鄰全來幫忙,大家出錢出力幫助鄭德瓊為老人辦了後事。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在鄭德瓊的小孫女檢查出了骨癌後,一家人因為鉅額的醫療費用準備放棄,福慶村黨總支書記洪榮紹、常職幹部廖良芬得知消息後,當晚就決定通過線上線下籌款方法幫助鄭德瓊一家人。募捐活動搞得風風火火,鎮村幹部、村民在朋友圈積極轉發,募集到了10多萬元愛心款。
臨到小外孫女做手術了,手術費用還差幾萬元,村民肖月洪再次找到好友募集齊了費用。村裏考慮到鄭德瓊夫妻的實際情況,為夫妻倆辦理了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如今,鄭德瓊小外孫女的骨癌已治好,只等著成人後換假肢,女兒女婿外出打工,為後續的治療費用努力。鄭德瓊的小家在大愛的滋養中生機勃勃。
好人寄語:“不後悔,我是心甘情願的。我知道得人恩果千年記,做人要講良心,只要做到問心無愧,過得就是踏實安心。”
道德評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的傳遞,善的流淌,必將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鄭德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用行動書寫出敬老、愛老、孝老的大愛篇章,她長久以來的善行義舉,化作了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著身邊人。(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