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泛黃的報紙,記錄下了富有紀念意義的瞬間,也是我們了解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近日,河北邢臺首家“報紙博物館”——老報館正式成立並免費對外開放,報館發起人為經濟日報集團《經濟》雜誌經濟網運營中心副主任、寧晉縣自媒體協會名譽會長田建忠。
館藏報紙2萬餘份
田建忠是地道的寧晉人,自幼喜歡報紙,那時候報紙都要到大隊裏去看,他最早能接觸到的就是《人民日報》和《解放日報》等傳統大報。“各級的日報是了解資訊最權威的渠道,那時候農村還沒電視有廣播,但是廣播的消息,聽過去就沒有了,只有報紙能夠留存下來。”田建忠對記者説。
經過多年的積累,田先生收集的報紙已經有兩萬多份,除了自己訂閱購買的報紙,還有和外地報紙收藏愛好者換來的珍品。隨著藏品越來越多,田建忠感覺到這些舊報紙承載的資訊和功能越來越重要,於是萌生了建老報館的想法。
今年8月份,田建忠將位於寧晉縣汽車站西側的一處200多平米的房屋重新裝修,將自己的報紙藏品進行整理分類並進行精心裝裱,免費對外展出,一座報紙博物館便就此誕生。
“看到一張張泛黃的老報紙,就像打開了一幅幅真實生動的歷史畫卷,它見證著中國人民浴血奮鬥的艱難歷程,也記錄了新中國發展的日新月異。”一位參觀者説。
重大事件盡收館內
老報館的報紙藏品涵蓋抗戰及民國時期的《新華日報》、《新聞報》、《解放日報》、《大公報》、《申報》等報刊,以及解放後及新中國成立後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報紙種類達100多種。
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重要載體,也是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在老報館內,中間最醒目的位置懸挂著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人民日報》,右側報眼是“中央人民政府萬歲!”,左側報眼是“毛主席萬歲!”,再往裏是《參考消息》、《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媒體對新中國成立的報道,內容詳實、畫面震撼,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人民對新中國成立的欣喜若狂和對未來中國的憧憬。
此外,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人民代表大會開閉幕式、尼克松等外國領導人訪華、人民公社、農業學大寨和工業學大慶、毛澤東及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逝世、邢臺地震、抗日戰爭週年報、唐山地震、南斯拉伕大使館被炸、香港澳門回歸、北京奧運會及冬殘奧會、汶川地震、三峽工程、非典、新冠疫情、載人航太、“一帶一路”、中國夢、 首屆上海世博會、北京申奧成功、首次載人航太取得圓滿成功等重大歷史事件也被一一記錄,堪稱報界的“百科全書”,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史料。
期待紅色歷史代代傳
除了報紙藏品,老報館內還有偉大歷史人物肖像、馬列主義著作、珍貴文獻及理論讀本等,成為報紙藏品的重要補充。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馬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重要領導人以及十大元帥、十大將軍的肖像,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重要題詞,以及“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等主題宣傳畫,都是對時代發展的“真實刻錄”,生動形象、直抵人心。
此外,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文選到毛澤東文選,從周恩來、劉少奇、陳雲文選到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文選或著作選讀,串聯起從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間主線,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強大生命力。這些文選或文集,蘊含著中國革命、改革和發展的成功密碼,深刻回答了歷史之問、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老報館設立的初衷就是讓人們感受黨的發展歷史,見證新中國壯大的坎坷與榮耀,真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為實現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而繼續團結奮鬥。”作為共産黨員和退伍軍人,田建忠希望老報館真正發揮傳播紅色歷史、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奮鬥豪情的作用,讓更多參觀者尤其是年輕人從中受益。(李倩)